《养生主》第二讲(1)在音乐与舞蹈中宰牛

《养生主》第二讲(1)在音乐与舞蹈中宰牛

00:00
11:55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第二讲以无厚入有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在音乐与舞蹈中宰牛

下面就是我们熟悉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一段文字真是很美,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同学们当中有学太极拳的,哪天不妨试试,看能不能把拳打出这段文字所表达的韵味来。

这里的庖丁,完全是一个隐于朝的大隐者、大侠士!

我们看过电影《新龙门客栈》,那个解羊的厨师,几秒钟之内就将羊变成了骨架!当然,这是通过高科技手段,通过特技摄影剪辑而成的。庄子这里描述的庖丁解牛,可不是特技剪辑而成,而是实际在国君面前表演!

首先,我们来看这位解牛大师的肢体语言:“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我们看,牛的体形很大,解牛肯定需要一定的支点,所以庖丁要手触、肩倚、足履、膝踦,都是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以便使出他的巧力来。我们在生活之中,是否有意识地寻找过自己生活的支撑点、着力点?我们在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时,是否也有意识地寻求过支撑点与着力点?这是从上面这几句话中引申出来的,大家不妨仔细玩味一番。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桑林》之舞,是商汤时期的大型音乐。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经典性、标志性音乐。比如唐朝的《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等等。《桑林》之舞,就是商朝的经典性、标志性音乐。那么“《经首》之会”是什么意思呢?《经首》是尧帝时期的音乐,即《咸池》之乐章名。咸池,就是平时算命先生们所说的走桃花运中的“桃花”。这是尧帝时期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时所奏的音乐,表现为公开的男女恋爱活动,是充分体现人的自然性的音乐。事实上,不单是《经首》,《桑林》之舞其实也与《咸池》具有同样的作用。孔子的父母就是在《桑林》之舞的这种状态之下,自由恋爱结合,才生下了伟大的孔夫子。

我们看这几句描写:庖丁的刀一下去,是有声音的,仿佛跟优美的音乐一样。而庖丁解牛的动作,也像谈恋爱时的舞蹈一样,很欢快,很热烈,很青春,充满朝气。就是在这样一种其乐融融的气氛中,他把牛给解了!完全不像孟夫子君子远庖厨,不忍闻其声,把屠杀看成是一件很残忍的事。在庄子这里,因为庖丁非凡的技巧,宰牛这件事就成了合乎自然的、喜气洋洋的事。

我们知道,古代只有在举行大型的庆典、祭祀等活动的时候,才会宰杀牛羊。这不是一件随随便便就做的事!所以庖丁解牛之时,可能正好就听到别处传来的盛大的音乐。从庄子描写庖丁解牛的动作、节奏“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无邪。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并没有太大的矛盾。庆典、祭祀等是社会性的活动,而这类活动又与跳《桑林》之舞等结合在一起,人基本上是自然地生活着,没有那么强烈的社会性。这一点,也正是道家学说中“小国寡民”思想的一种体现。

 

向无障碍处下刀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当文惠君——也有人说是魏惠王——看到庖丁好像只是跳了跳舞,那头牛就被不知不觉地分割得肉是肉,筋是筋,骨头是骨头了,于是大加赞叹:啊!真是了不起啊!你的技艺竟然能达到如此的程度吗?

庖丁听到国君的赞叹,于是放下刀回答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我追求的是大道,这就大大超过了对技艺的追求。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道乃是本体,而技艺,仅仅是道的作用。我们经常讨论科学技术与道的关系,庖丁的这几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技与道的关系。好道,其实并不影响你对科学技术的追求。有了道,得了道,反而会使科学技术发展得更高明。

接着,庖丁就向文惠君汇报自己练习解牛的过程:“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这个该怎么体会呢?同学们当中会开车的也不少,但看着车子时,是否有“全牛”的感觉?你看那些开车开了十年以上的老师傅,听一下车子发出的声音,就能知道哪儿出了毛病。在他们眼中,车子就不再是“全牛”了。所以,每个人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总是很有感觉的。就像庖丁,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未尝见全牛”了!这三年的时间,他并不是躺在那儿不动,而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学习、思考,于是乎,他眼里的牛,即非全牛。你看,这里《金刚经》三句也可以用上了:所言“全牛”者,即非“全牛”,是名“全牛”!

庖丁接着说:“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这就很高明了。就像那些电脑用得熟练的人,他根本不看键盘,全凭感觉就能运指如飞,就像弹钢琴一样,文字也就在指下流出来了。这里从目视到神遇,是技巧在发生质的飞跃、升华。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技能,也达到这样的升华呢?

庄子在《达生》篇中说:“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忘是非,心之适也。”如果我们走在路上,没有想起自己的脚,那么鞋子肯定很合脚。如果老是记挂着脚,那鞋子一定非松即紧,有问题。同样的道理,忘记了自己身上的腰,那腰带就一定很合适。类似的道理,如果我们平时感觉不到自己的五脏六腑,那你的五脏六腑肯定就很健康。更重要的是“知忘是非,心之适也”。我们忘记了是非,不知道是非了,则内心就会很安然。如果今天有一件棘手事,明天有一件麻烦事,随时都梗在心头,那你的精神就有障碍,日子肯定舒坦不了。

“官知止而神欲行”,这的确是极高的境界。它所描述的是从不自由转为自由,从必然王国上升到自由王国的一种飞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长时间不断修炼,不断积累,最后达到这种境界。但是要注意,不论你采取什么方法,都不要忘了前面的那个大前提,要“缘督以为经”,要行于中道!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大郤、大窾,就是肉和骨头间的缝隙。要解牛,首先就要熟悉牛的骨骼、肌肉结构。虽然每头牛的结构基本上是一样的,但大牛、小牛、公牛、母牛、病牛等,相互间总会有些小差异。当然不管差异如何,它在总体上的比例还是差不多的。这些,只有清楚地知道了,掌握了,下刀才能有把握。

这几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那就是我们的刀,不要用在有障碍的地方。既然是动刀,我们的刀就要行于无障碍处。不但我们的人生要行于无障碍处,我们日常用心,也应该行于无障碍处。比如禅宗的公案,它往往就是给人设置障碍,让你无法穿越。举一个例子,在一个葫芦状的瓶子里养了一只小鹅,鹅长大之后,脑袋能伸出来,身子却出不来了。现在不让你将瓶子打碎,不准将鹅弄死,然后把这只活蹦乱跳的鹅从瓶里弄出来!你怎么弄?

禅宗的很多公案,就设置了一些类似这样的圈套让你钻。它就是要让你的思维不能过!你如果要强行去过,傻乎乎使蛮劲,那怎么得了呢?到了最后,你终于明白了:哦,原来这是给我下套啊!本来就过不了啊!那么今后再遇到这类事,你就知道绕道而行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76898kxuf

    读的很好听!就是顺序排列好乱,要一个一个去找。

  • 王建华_ks

    万万吐字清晰,语速适中,娓娓道来,如沐春风。

  • 时光漫步_2p

    庖丁解牛,听得让人感觉像是在表演一种艺术~

  • 牵牛绳

    站在道的高度,就能不落两边(中道),因势利导,随缘而变,做事如此,养生亦如此。

  • 听友63366127

    知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