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赏析版】《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唐诗三百首 赏析版】《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00:00
04:00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 

 

 这首诗大概作于公元730年,诗人漫游吴越途径建德之时。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诗人选取了能够充分表现漂泊孤寂的景物,通过描绘暮色的江景,抒发了心中的羁旅之思。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中“移舟”,即把船靠岸;“泊”字点出泊船而宿,紧扣题意。“渚”即水中小洲。烟雾弥漫之中,诗人把船停靠到岸边沙洲旁,停船准备夜宿。残阳西落的黄昏又给他增添一份新的哀愁。 

 

 按照绝句的章法来说,一般第二句是承接第一句来说的,但本诗除了承接上句外,还起到了转的作用。“日暮”是首句的泊、渚的大背景,也是烟雾产生的原因。“客愁新”三个字从对背景环境的描写转到了诗人心情的表达,特别是“愁”字正是诗情转折之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二名写景。空旷的原野上,远处的天空好像比眼前的大树还低;清澈的江水中,月亮的倒影仿佛与人更加亲近。诗人用一个对偶句来铺写景物,苍茫无垠的宇宙中只有一个即将在江水上夜宿的孤独旅人,与天地为伍,和树影、月影做伴。这样的设景令全诗愁绪又添。 

 

 诗歌后两句历来被认为是写景的佳句。“低”和“旷”,“近”和“清”互相映衬,相互依存的。“树”因天“旷”而“低”;“月”因水“清”而“近”。这样视觉的变化和心灵的震荡只有在第一二句所描绘的景色(暮色江中薄雾笼罩)中才能感受得到。诗人凭借锐敏的洞察力,以白描的笔法将野旷和江清而引起的天与树、月与人的关系变化,描绘得精准、生动。揭示了客观景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同时抒发了自己的愁绪。写作此诗时,孟浩然正经历仕途失意,体味了世态炎凉。在这苍茫的江上,异乡为客的他孤寂难耐。他放眼四顾,只有水中明月倒影陪伴着自己,抚慰着诗人一颗充满愁绪的心。其中意味可意会不可言传。 

 

 本诗记叙羁旅夜泊之事,借着描写日暮生烟之景抒发愁绪,最后以天地浩渺月影伴人收束全诗,虚实相间,构成千古难寻的绝妙意境。全诗淡有余味,含而不露,语出自然流出,颇有浑然天成之风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44888470

    此情此景现代人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