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一本书】《回归商业本质》丨雅虎想吞、谷歌来战,扎克伯格靠啥化解危机?

【同读一本书】《回归商业本质》丨雅虎想吞、谷歌来战,扎克伯格靠啥化解危机?

00:00
10:51

吴晓波频道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本周的“同读一本书”。


你曾经使用过人人网吗?是否在上面发布状态、点赞朋友呢?人人网放在美国就相当于脸书。那么,一提到脸书,就不得不说说它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美国ABC网站曾列出扎克伯格在30岁前取得的成就:

 

1.由他创建的脸书在2012年用户数量突破39亿。


2.脸书和其他科技行业巨头一起,试图推动全世界2/3尚未联网的人上网。


3.《福布斯》杂志估计,他的净资产为266亿美元。

 

通过以上成就,我们不难看出扎克伯格非常年轻有为,想必大家对这位年轻企业家,还有他的公司都很感兴趣。

 

那么,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一本书,叫作《回归商业常识》。作者是麦克·霍夫林格,曾在脸书任职7年,帮助过脸书提升广告业务。


作为一个资深内部人士,他展开了脸书的幕后世界,为我们揭露了扎克伯格做出的商业决策,以及里面蕴含的常识。


一、扎克伯格的生平


在进一步了解脸书前,一定有人想问,扎克伯格何许人也?为什么他能在30岁前取得这么多成就?他又是如何一手创建脸书公司的呢?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我们先回顾一下扎克伯格的人生经历。

 

扎克伯格出生于1984年,他的家庭属于美国上层中产阶级,是第一批十几岁就拥有电脑并可访问互联网的人。

 

扎克伯格小时候用父亲教他的编程知识,编写了一个简单的聊天程序,起名为“扎克网”。扎克伯格将家里的电脑和他爸爸牙医诊所的电脑连接在了一起,实现了家与诊所的互联。

 

这次成功的尝试,让扎克伯格萌生了通过互联网工具把人们连接起来的想法。

 

在哈佛求学期间,他和同学一起创建了社交网站“脸谱”,还侵入学生电脑数据库,将女生的照片下载并发布到脸谱上,并要求用户以相貌为打分标准,对她们进行评级。

 

这些举动跨越了社交互动的品味界线,还侵犯了用户的版权和隐私,扎克伯格也因此被哈佛大学降为试读生,并和学校的女生道歉。但同时,这件事也教会了扎克伯格如何尊重用户的隐私,如何控制数据共享的边界。

 

之后,他摒弃了初代脸书的弊端,重新在哈佛发布了新版脸书。没过多久,脸书凭借着新型社交程序征服了哈佛,之后风靡美国各所大学,继而征服了所有美国人。


随着脸书公司的发展,它的用户扩散至全球的100多个国家,达到39亿人次。

 

作为时代的变革者,人们常常拿他和史蒂夫·乔布斯相比,但是他们在行事作风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扎克伯格趋向于通过“做”,而不是像乔布斯一样在展示会上“讲”。


脸书不会依赖和服务于个人,不搞个人崇拜,它更像“使命狂徒”,全体员工虔诚地践行着公司“连接全世界”的使命,感受着自己为改变世界做出的贡献。


二、脸书的成长史


说完扎克伯格的生平,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脸书是如何通过扎克伯格的商业决策,成长为现在的互联网巨头的。

 

首先,扎克伯格认为公司需要使命感,产品要有底线。

 

在2006年,雅虎曾经有意用10亿美元收购脸书。当时脸书才成立2年,还是一家小公司,只有800万-900万用户,2000万美元的年营收额。

 

面对这笔划算的买卖,脸书的其他董事都希望雅虎能够并购公司。一旦成交,扎克伯格个人也能赚到2.5亿美元,然而他却拒绝了。他认为脸书可以完成连接世界的使命,雅虎并没有认识到脸书未来的价值,所以10亿美元的收购价是被低估的。


扎克伯格做出不被收购的决策后,正式提出了公司的使命,即连接全世界,让世界更开放、更互联。公司使命的出现,标志着产品有了底线,这些因素形成了公司自我驱动的内生力量,催促着脸书的不断进步。

 

然后,扎克伯格认为,脸书需要不断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体验感。

 

对此,脸书主要通过推出动态消息、隐私设置、动态消息滤镜这三项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动态消息,是指用户的脸书主页上会按时间倒序显示他关注好友的重要的活动,包括显示状态更新、照片及在照片中圈的人员信息。这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重点地进行浏览,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翻找信息。

 

这些功能虽然方便用户获取好友动态,但是也给用户带来了一些烦恼。比如,某人去了巴厘岛度假,他不想让朋友圈里的某某人知道,但是又想在脸书上分享假期的美照,对此,脸书细化了对用户隐私的设置,让用户可以设置动态对谁可见。

 

由于使用脸书的人数是雅虎、谷歌的2-3倍,冗杂的信息会使用户不堪其扰,所以“动态消息滤镜”这项功能,能够限制某些推广性的图片和文字,甚至设定了规则,过滤掉网络上的低质量内容,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感。

 

这也正是脸书深受大众喜欢的原因。

 

其次,扎克伯格指出只有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产品,才能让企业产生价值。

 

由于世界日益联通,更多的供应商和用户能够参与其中,互联网可以为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给用户提供更好的选择,做好资源匹配工作。

 

为此,脸书在动态消息中引入了广告,这些广告由竞价机制支持,各种规模的广告商都能访问该系统,同时系统会根据用户平时浏览的内容,分配相应领域的广告给用户,这样确保了最佳内容与潜在用户相匹配。

 

虽然用户能够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广告,但是如果广告的内容总是一成不变、没有新意,这只会让用户感到厌烦。同时,用户对广告的厌倦,会减少他们对广告推广商品的购买,最终缩减广告商的收入。

 

为了不造成这种情况,脸书要求广告商不断提高内容质量,把最好的广告匹配给最适合的用户。这样不仅保证了广告的效果,也提升了用户对广告以及脸书的好感度。


此外,扎克伯格觉得企业永远要了解的是用户,而不是对手。

 

2011年中旬,互联网巨头谷歌推出了“谷歌+”这款社交网站,打响了与脸书的大战。当时,谷歌无论在员工人数,还是在获利能力方面,都远远胜于脸书。

 

面对这艘巨无霸级舰艇的轰炸,脸书在扎克伯格的带领下显得格外镇静,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完善产品上,期间提高了用户相册解析度,改进了群组的应用程序,还开发了独立脸书信使和关注功能。

 

而谷歌推出了类似脸书的“动态消息”和“点赞”功能,还开发了社交圈和群聊工具环聊,但是并没有让用户产生粘性。

 

最终,脸书战胜了谷歌,数据表明:用户每月会在脸书上花7.5个小时,而在“谷歌+”上却只花3分钟。

 

这次胜利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想要在商战中打败强大的对手,了解用户的需求并投其所好,是首要因素;对手的情况虽然也需要了解,但只是次要因素。

 

此外,扎克伯格在获得成就后并没有固步自封,他的选择是颠覆自我,扩展边界。

 

2012年,脸书已经成立8年,它的全球用户数量到达39亿多,估值1000亿美元,27岁的扎克伯格完全有理由踌躇满志了。但是,他选择掌握主动权,促成自我的颠覆。

 

当扎克伯格意识到照片墙的用户粘性能够帮助脸书获得更多的用户时,他迅速拍板收购照片墙,让脸书和照片墙结合在一起,扩大了脸书的事业版图。


宣布收购照片墙的两年半之后,照片墙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了推特,截至2016年6月,照片墙用户数达到5亿,仅6个月之后就增至6亿。

 

此外,脸书收购了英国的无人机制造商艾森塔,把它整合成脸书互联互通实验室的一部分,邀请了人工智能的先驱研究者扬·勒丘恩加入,建立脸书人工智能实验室。

 

所以你看,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颠覆是不可避免的。不断拓展自己以及事业的边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最后,扎克伯格认为要把人才放在正确的地方。

 

在硅谷这个每天发生创造性破坏的地方,人们尤其看重个人简历最后几年的经历,所以员工总是会有跳槽的强烈冲动。在这种焦躁不安的环境中,员工往往在一家公司只干4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而一家公司的长期发展,意味着要让人才的流入大于人才的流出。那么,怎样让优秀的员工长期留在公司呢?

 

脸书在人才方面更注重用人所长,所以在新员工入职后,脸书公司会举办为期6周的新员工训练营。训练营结束后,公司会让新员工自己选择加入哪个团队,让员工在擅长的领域进行发挥。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脸书的高层管理者——扎克伯格和桑德伯格之间的分工。扎克伯格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放在了产品战略和产品发布上,而桑德伯格则专注于经营广告业务、合作伙伴的关系维护以及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脸书认为,把人正确地放在各自擅长的事上,就能将他投入该领域的时间最大化,从而让他发挥最大的价值。还有什么能比实现自我价值更吸引人才的呢?

 

霍夫林格在《回归商业常识》这本书中,一点点揭开了脸书这个传奇公司的面纱,相信通过阅读此书,你会了解到脸书是如何在一次次跌宕起伏中逆境翻盘的,又是怎样通过商业常识化险为夷的。


以上就是本期同读一本书的全部内容了,感谢大家的聆听,下周我们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刘刘_ttq

    这是哪位老师,声音很具有磁性

  • 泰和优品

    很喜欢这课程

  • Zhuuuuu_u

    苹果也是做了才能讲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