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文稿
各位朋友,从今天开始呢,我们进入齐物论第二板块,这个板块的篇幅不大,不到四百字,但是它讲了一个单独的问题,很重要,那就是,万物到底能不能同一?也就是说,万物到底能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评价,我们可不可以把他们的个性都掐灭了,给他们排出个优劣高下,一二三四五来。
庄子主张的,其实是“齐物”、齐一,说的是万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都是天地大系统的一员,彼此可以相通,相互协调。从这个角度出发,庄子提出了一条解决人间各种争端、各种是非偏执的认知路径,那就是“寓诸庸”,一切都从向前发展的角度,去用,用而能通,把矛盾化解在动态的过程当中。
这样一来,我们就明白了,任何一种个性,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和发展的路径。无论面对自己,还是面对孩子,或是面对员工,我们都要注意挖掘他们天性中的能量和专长,把它释放出来,引导好路径。当然,这样做也不容易,需要我们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但是很显然,这条路是大路,可以越走越宽,越走越从容。
齐物与同物,一个是辩证的观点、生态的观点,一个是机械的、教条的观点。庄子在两千多年前把这个情况提出来了,在两千年后今天,一味要求整齐划一的管理主义、教条主义,用刀劈斧砍的方式对对待人性,这些也还是层出不穷。
所以说,齐物和同物,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jù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 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且吾尝试问乎汝: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
啮缺曰:“子不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
接下来庄子又换一个故事:啮缺问于王倪。啮缺是尧的师爷爷。
尧的师父是许由,许由的师父是啮缺,啮缺的师父是王倪。所以,这是尧的师爷爷问师太爷爷。
“子知物之所同是乎”?啮缺说,师父呀,您知道这世界上的事物有一个统一的优劣或者是非的标准吗?您能不能教我一个标准,区分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不对的,让我永远都有一个标准,行不行?
王倪就说“吾恶乎知之”!他说,我怎么会知道呢。
啮缺很厉害,紧接着追问:“您知道您自己不知道吗?”你对这件事,如果说你不知道,你说个理由出来,是不是对这个问题蒙了?你说你自己不知道,你是不是说你什么事都不知道,如果你说你什么事都不知道,难道不也是一个全称判断吗?
这个话是老修行的话。就像有人问佛说,这个世界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无论回答什么,另一个问题就会缠上来。所以佛对这类问题都不回答,叫“无记”,也就是这类问题是没有价值的意思。
但是王倪好像比较厉害,性情可能比较猛一点,他说:“你说我是不是蒙了,或者我是不是在这个问题上,又下了全称判断,说我都不知道,这个事其实我也不知道。”你说我蒙圈我就是蒙圈,我确实蒙了,我也不是全称判断,我确实是不知道。
这时候,啮缺回过头来问老师说:“老师您不知道,那是不是说万物都不知道呢?”这个话回到正题了,这个世界上是你不知道这个事情呢,还是说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呢?还是说有万物知道,比如说神明知道,或者大象知道,或者云知道。
所以,这个时候王倪就说:“你这个说法,我又怎么知道呢?”大家仔细琢磨一下,真的值得笑一会。我怎么能知道呢,你说“神明有可能知道,或者大象知道,如果云知道”,我又怎么知道他们究竟知不知道呢?
这个世界上好多人都宣称自己知道,还有人宣称我愿意,王菲宣称我愿意,但是,谁知道呢?谁真的知道呢?但是学生问了,就不能不在这个问题上展开讨论,应该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启发学生。
王倪就说:“虽然这个事情没有一个定论,但是我稍微启发一下你。我其实也不知道,我所谓的知道是不是一种不知道;我更不知道,我所谓的不知道是不是一种知道。”
这不就是你刚才在搅和我的事吗?我先就给他认了。你说我不知是一种知,你说我知道自己不知道,我不应该那么回答你,我就承认了。我这种知道可能是一种不知道,我这种不知道可能是对事情的一种知道。比如我知道这个事情是没有答案的,这本身是一种知道。
OK,咱们不要再说这些逻辑上的问题了,我们直接来谈论一些具体的问题。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情况,或者万物之间的情况差别太大了,人如果要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得腰病,甚至半身不遂,但泥鳅呢?在人和泥鳅之间,怎么能找到一个是非标准呢?你说睡在潮湿的地方是好是坏呢?人如果在树的高处是睡不着的,觉得害怕,觉得担心,但是猿猴就可以。“三者孰知正处”?这些地方到底是算好还是算坏呢?
“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人是吃五谷杂食的,他也吃肉,“刍”是素食,“豢”指豢养的动物。麋鹿是吃草的,蜈蚣是吃一些小虫的,猫头鹰和乌鸦是吃老鼠的,你说五谷杂粮、草、小虫子和老鼠哪一种算是正确的味道?
不说别的,就说人眼睛看到的世界,跟狗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不同颜色的,哪个是正色呢?狗闻到的味道比我们闻到的多得多,那哪个是正味呢?甚至我说,我看到的世界真的是你看到的世界吗?我们看到的真的是一样的么?
紧接着再举例子,猿喜欢猵狙,猵狙是一种猴子,猿看见它就会追求;麋也是一种鹿,它碰见了鹿就想跟它交合;泥鳅喜欢跟鱼在一块呆着。“毛嫱”和“丽姬”是春秋时代的美人,人们都认为她们很美,但是鱼看见她们就赶紧沉到水下面,鸟看见她们赶紧就飞走,麋鹿见到她们啪地一惊,撒开腿就跑。
那我就问了,猵狙、鹿、鱼、美人这四者到底谁更美呢?谁是天下之正色呢?古人很浪漫,形容美女都是沉鱼落雁,实际上它们应该是被吓跑了。
“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所以如果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去观察这个世界,就会搞出一堆仁义道德,就会认为杀掉一只猪,杀掉动物满足你的口腹之欲是非常正当的,但那个动物是非常痛苦的,但你就坚持这就是正当的,对不对?
我记得有段时间我劝大家不杀生,就有朋友反驳我说,说:“猪活着的目的就是要被人吃!”然后我就问他:“汝非猪也,焉知猪所想?”然后他就跟我辩说:“你非我也,怎么知道我不知道猪怎么想的?”这就陷入到逻辑圈套了。
但是确实有人是这么跟我说的,他就说你想想,这猪我要不杀它的话,它这么一只活下去,活的多奇怪啊!所以如果从自我的角度去观,仁义是非这些东西,实际上乱成一堆,我怎么知道这当中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呢?
啮缺这个时候有所醒悟,“子不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他说,老师您呀,不愿意在世间区分出一个利害是非,所以用这种相对主义的方式把我堵回来了,那我就想问一下,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大觉者,有没有至人,有没有最高智慧的人?他们能不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种统一的对错和是非?
这个就是考验老师了,你把自己带入进去,你就知道这个问题多难回答。
王倪知道这个问题有多难回答,就说“至人神矣”!简单的说,至人神着呢,想至人干嘛,大觉者不是你能想得。
“大泽焚而不能热”,“泽”指代森林,整个森林都烧起来了,他都不觉得热,“河汉冱而不能寒”,整个大江大河都冻上了,他都不觉得冷,“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雷一连串打到地上,狂风吹在海面上,飓风都吹了几十晚了,他也不觉得惊讶,没有惊怕。
达到至人境界的人,他“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达到至人境界的人,他乘着云气,骑着日月已经游于六合之外了,死生对他都已经没有影响了,他超越出这种生灭的轨迹了,更何况利害呢?各位,如果哪天你超越出死生的轨迹,你还会在乎名利情吗?各位可能够呛。
“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更何况这些利害关系的相互之间的争斗呢?其实好多时候争的根本就对自己没利的事情,争蝇头小利,就像公鸡看到另外一只公鸡在吃,它就一定要上去继续吃一样。
这么一讲啮缺就没话说了,因为在至人那儿,这样的问题不存在。不要认为你即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存在。实际上在某些情况和某些人那儿,这个问题根本就像不存在!就好像我们今天在讲,人不要被是非利害所局限所束缚,这样的看法在大多数人那里根本就不存在!
我们休息一会儿。
----------------------------------------------------------
好,齐物论第二板块就讲到这里。
在这一讲里,啮缺问王倪,万物可不可以同一?王倪举出各种生命的天性,否定了啮缺的设想。啮缺不放弃,又继续问王倪,至人能不能够同物呢?王倪说,至人的境界神矣,他们“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根本就不会在乎人间这么点利害得失的事情。
这样其实就委婉地就点出来了,啮缺之所以会有同物的设想,想要把万物都给同一了,说到底,还是一种利害得失之心在作怪,或者说,这其实是一种潜藏在人心底的,要把万物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欲望在作怪。
学过“黄明哲正解道德经”的朋友可能要问了,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一,指的是元初的混沌一气,这不就是构成万物的基本材料吗?这个材料,不正是同一的吗?
回答是这样的,既然说是混沌,就说明我们无法形容、无法精确描绘它的特性,就好像是量子力学说的量子,它包容着无穷的可能性和演化路径。甚至于,也不能对它进行定位和定义,但是,一切又都在其中演化,演化出无数无量的世界和万物。这种情况,道家的形容是:玄之又玄。
老师 我想请教 那在管理中如何看待统一规范规则和保留个性呢? 两者如何结合平衡呢
黄明哲博士 回复 @sammiyao: 规范精简些,划定一个边界。
齐物论渐入佳境了
贪恋你的温柔_9j 回复 @明心见性一LZ: 老师太有趣了
连教育都变为整齐划一,还不如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因材施教,呜呼哀哉!
老师讲的庄子我重复听了三四遍了,每一遍都能有收获,感恩!
黄老师讲得真好!受益
齐物?同物?一字之差!大不相同
不可强求。。。改变噢别人不如提升自己
喜欢老师的讲解
应该往身体内解,日月是指阴阳,乘云气是指身体黄庭内的清真之气
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能胡乱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