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第十五讲】趋吉避凶,何如清静纯一?

【齐物论·第十五讲】趋吉避凶,何如清静纯一?

00:00
13:48

本集文稿 

各位朋友,上一讲呢,是齐物论的第二板块,通过啮缺与王倪的对话,讲了齐物与同物的区别。这一讲是齐物论的第三个板块,通过瞿鹊子与长梧子的对话,讲齐生死的境界。


生死大梦,是整部庄子的一个重要观念,庄子多次表达过这个意思,活着可能是一场梦境,所谓死了,可能只是跳转到另一个梦境而已,整个是一个连环梦。那么,后人追求的解脱生死,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可能就是这个连环梦的醒来。


所以,生死一如,人没有必要太过于为此焦虑,更没有必要数着日子过。像乔布斯说的那样,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未免太孤僻、太把人给工具化了。那样过日子,就算做成了一些事情,哪怕像乔布斯那样封神了,又怎么样呢?如果给身心埋下隐患,都是没有必要的。


按照庄子的看法,人的生活啊,可以看做是从一个梦境跳转到另一个梦境,从一个人生跳转到另一个人生,这本身就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一切只是体验而已,并没有什么拿得住、放不下的东西,所以,真正值得做的,还是与造化共舞,与时俱进,把每一个梦境都过得生机勃勃,活出通达与自信。


好,就简单说这么一些,下面请大家进入课堂。


-------------------------------------------------------------------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长梧子曰:“是皇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汝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予尝为汝妄言之,汝以妄听之。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


庄子又开始开玩笑了。


“瞿鹊子”有人说是孔子的学生,在这里庄子把小鸟人格化了,“长梧子”是特别高大的梧桐树下面住着的一位隐士,这个就是暗讽孔子,因为孔子被人称作是“长人”,身高九尺六寸,可能为此庄子就编出一个“长梧子”。因为有“凤栖梧”的说法,孔子为凤,所以庄子就让梧桐树来批评孔子,是不是更OK一些?所以这个局设的有点深了。


这小鸟就问梧桐树说:我从孔夫子那听说,世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圣人不掺合红尘俗世,不趋利,不避害,不求对天道了解的一清二楚,也不说自己掌握了天道来确定自己的合法性。“缘道”就是抓住道,来替自己统治社会,说自己掌握了社会的最高的真理,他也不说,不“缘道”。


“无谓有谓,有谓无谓”,他不说什么观点的时候,好像他是有观点的,当他说了什么观点的时候,好像又没有观点,他说话神龙见首不见尾,不纠缠在是非对错当中。


这里面最让人觉得疑惑的,就是“不就利,不违害”,不趋利避害,不趋吉避凶,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连趋利避害都不做?我们知道整个周易的占卜系统主要就是为了趋利避害,为什么庄子要说圣人不趋利避害?这可能是对整个商王朝灭亡的一个反思。


整个商王朝把趋利避害、趋吉避凶做到了极致,最后的结果是毁在一个极为落后的周人手上,商的文明比周的文明要高很多,从青铜器就可以看出来。你看商的青铜器,跟周的青铜器那没法比。


在这一点上来讲,恐怕单从不趋利避害,不趋吉避凶来说,孔子的看法跟庄子是有所接近的,不完全是相违背的。


 但是“无谓有谓,有谓无谓”,完全不讲利害是非,不纠结当中,“而游乎尘垢之外”,认为是非纠结是每个人折腾出来的脏东西,这个夫子肯定是不同意的。孔夫子认为这是“孟浪之言”,这个评价不是绝对的贬义,而是说这个话说的轻率了、过头了。


瞿鹊子说,我却认为这是妙道之话,是真的领会了“道”之后说出来的话,那梧桐树爷爷您觉得呢?也就是,长梧子认为怎么样呢?


长梧子说话比较直接,他说,这些话即使三皇五帝听了之后都会觉得迷惑,更何况孔丘呢?孔丘听完后,恐怕觉得更迷惑。你一个小麻雀,起这么大早跑过来找我,急着问这种治人之道,你也是有点过急了。意思是说,孔丘毕竟是你老师,对吧?你还没跟他好好讨论,你就跑出来问,你这就跟见到了鸡蛋,就想着它赶紧长成鸡来报晓,见到弹弓,就想着烤猫头鹰来吃一样,可见春秋时代大家对猫头鹰的主要做法是烤着吃。


那么,既然你这么诚心,我为你姑妄言之,你也就姑妄听之,最难的一句到了。


 “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这个话真要命,但是这一段,就是庄子正面表达他观点的时候,否则要什么齐物呢?他意思就是说“旁日月”,日月代表昼夜,昼夜齐一,对于至人来说,昼夜没有分别,“挟宇宙”,宇宙代表远近,远近也没有分别。真正的有道之人,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吻合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不把它当回事。


“置其滑涽,以隶相尊”?这里是有争论的。“滑涽”,有人说是纷乱,有人说是空洞,我倾向于后者,就是说,空有之间,空空洞洞跟混杂无比的万有世界,也没有多少区别。


“以隶相尊”,尊卑之间没有区别。


“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万物都发展自己不全面的个性,都去争是非争尊卑,但实际上它们还是交融在一起,这就是庄子在说的一个局面。众生本来一体,偏偏自以为是。佛门说的这个话,庄子早就说了,佛门说“众生一体,无缘大慈”,庄子的意思就是“万物尽然”。万物都在尽它所以然,尽它自己的个性,它就要发表言论,它就要说是非,它就要争利益,但是本来万物是相蕴的,也就是本体是相蕴的,所以这个叫“齐万物”。


 因此,“众人役役,圣人愚芚”,众人役役于求,都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圣人看起来就像傻子一样,但是圣人只去参悟一个单纯,“参万岁而一成纯”,就算万载过去了,圣人只要一个单纯,只要一个天人合一,就这么一件事。


后来老师跟我说练气,给我一句话,他说练气最终的追求只有一个字,叫做“纯”,也就是单纯,最后这个人变得非常的单纯,你的气支持着你单纯的生存方式、精神状态。纯不是傻。到现在二十年了,这话我仍记得。


通过前面他“齐物”已经“齐了”“奚旁日月,挟宇宙”,齐了昼夜、宇宙,“置其滑涽”是齐了空有,“以隶相尊”齐了尊卑,最后还差一个“齐生死”,所以他一定要往后推,一定要说到死生的问题。


他说,就算说到生死的问题,其实也不是像你们经常说的,说生就是好,死就是不好。你怎么知道生就好,死就不好呢?有没有可能是这么一种情况,生只不过是流浪在外,而死则是回到了家园呢?你怎么肯定不会是生来死返呢?你怎么知道死不是回归故乡?你怎么知道他死了之后会不会后悔活过?这里我就再讲个小故事。


五年前我去拜访南传佛教的一位大长老,他(可能)是马哈希尊者的关门弟子,我跟他讲了对死的恐惧,那天所有人都在跟他讲练功有什么感受,心脏跳什么的,只有我一个人跟他谈生死,我说在某些状态下不怕死,但是脱离了那个状态之后还是会怕死,怎么办?


这位尊者就说:你可以尝试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把解脱道修到头,从此以后不怕死,这是彻底的办法。如果这辈子不愿意修的话,可以试第二个方法,那就是要观察死是生的一种状态。没有绝对的死,它只是波形当中比较低的那一段而已,整个生命并没有断。


人们都认为死是没有了,其实死是生命过程当中的一个节点,应该把死看成生,而不应该把死看成是断,把死看成断,这是人的重要恐惧。


后来他说:我建议你还是这辈子修到头为好,我邀请你来缅甸,给你提供条件,你把这个事儿彻底做完。


后来我回家之后,头脑非常混乱,我就在想,要不要去缅甸一边修行一边炒房,因为当时缅甸的房子特便宜。这样混乱了三个月之后,这个事就揭过去了,缘分没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coco小弦子

    从小就莫名喜欢“生生不息”这个词,心情不好想起这个成语的意境就会改善。听了本课内心更欢喜了

    黄明哲博士 回复 @coco小弦子:

  • 无心_850

    学中文的父亲给我起名“泠然”,就是列子御风而行那个泠然,如今小四张了才从黄老师的节目里算是真正懂了一点庄子,感觉非常幸运,感谢!

    黄明哲博士 回复 @无心_850: 有缘

  • 杨钦涵杨红波

    黄老师棒棒的。

  • 赵裤脚

    庄子需要“支点”架构理论,支点一抽调,整个理论垮下来。

    黄明哲博士 回复 @赵裤脚: 哪个理论不需要支点的?说说看

  • 查理岳

    这篇在线下听的时候,是我最会心的篇章。谁知道生其实是流浪在外,而死是回归家园呢?我们生来彷徨,都是给生赋予了特别高的期待,当我们学会用庄子【齐】的视角看宇宙、看生死的时候,死就不是生命的一个中断,他就是一个状态。与其时时趋吉而避凶,不如当下与造化为友。

    黄明哲博士 回复 @查理岳: 是啊。心清净,走好脚下的路

  • 朱衫

    哈哈……如果是禅门,会让老师回到生活中修行吧

  • 西子CC_CC

    老师好可爱,要不要一遍修行一遍炒房呢,真实

  • 明心见性一LZ

    清净纯一,精进修为!

  • 愿不枉此生的佳鑫

    人从自然来,又从自然去,难道不是回到真正的家园吗?

  • 笑忘书PhD

    死是生的一种状态,也就是没有死,要么这么生,要么那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