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白话文】致诸弟:诫家中子弟不要流于骄佚

6.1【白话文】致诸弟:诫家中子弟不要流于骄佚

00:00
06:56

导言 


这封信是曾国藩在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从湖北金口军营写给远在家乡的四位弟弟的。曾国藩自从本年四月靖港一战失败后,重整湘军旗鼓,向太平军发起反扑,并一路向北,攻入湖北,从太平军手中重新夺取了武汉的控制权,并在湖北与太平军的西征军展开较量。此时的曾国藩,因为打仗连战连捷得到咸丰皇帝加官进爵的奖赏,但他母亲的丧期未过,他决定向皇帝婉拒这些奖赏,这封信就写在这样的背景下。信中曾国藩谈及了前线的军情和自己对待功名的态度。


白话文 


澄候、温甫、沅甫、季洪四位老弟:


  上月二十五号让胡二等人送家信回家,汇报收复武汉这件大喜事。二十七号准备拟定奏摺(zhé)汇报这次胜利的消息。这月初一那天总督杨慰农到湖北来与我相会,那天又上奏汇报了二十四号夜间,焚毁襄河敌寇船只的捷报。初七号那天上奏汇报了兵分三路进军的奏折,那天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杨载福、彭玉麟等率领水军战船六十多艘,前往长江下游剿灭敌寇。初九那天,上次向皇帝谢恩的折子得到皇上的批复发还到湖北。初十那天彭四、刘四等来到部队的营地,兵分三路进攻武汉的奏折也得到皇上的批复发还到湖北。十一号,武汉收复的奏折也得到皇上的批复发还到湖北,此外还有廷寄的机要文书以及皇帝的上谕等物品,皇上任命我暂时署理湖北巡抚,同时还赏给了我带花翎的官帽。


  哥哥我的意思是,母亲的丧期还没有过去,我们的丧服也没有脱去,断然不敢接受官职任命,如果一旦接受了任命,那么两年来带丧出征讨贼的苦心,似乎都变成了为博取高官美职的计谋,这样的话还有何颜面对得起九泉之下的母亲呢?还有什么颜面面对乡里宗亲?内心又怎么能够安宁呢?因此我下定决心上奏谢恩并辞掉这次的任命。我想诸位弟弟也一定会赞同我的做法吧!


  功劳、名声这些东西,自古以来都是难以长久保持的。哥哥我以在家休养的官员身份,成就了这么一番平定叛乱的事业,名震一时,自然不用说。人啊都喜欢好名声,跟我一起共事的其他人,谁比不上我呢?我有好的名声,那么肯定有人要承受不好的名声,或者虽然事情做得很好但远没有得到该有的美名的,相比之下,我真的很难为情。哥哥只有谨慎谦虚,时时刻刻的自我反省,警惕自身的问题而已。如果能够仰仗英明皇上的威严和福气,能够将长江的敌寇剿灭干净,荡平这些贼寇,哥哥我就下定决心上奏回家,侍奉父亲,按我目前官职的礼度改葬母亲,往久了说,达到这个目标可能需要三年时间,往短了说,达成这个目标可能需要一年,这样也能稍微宽慰一下我想要孝敬父母的心,但不知道皇上是什么意思,能否开恩答应我的请求。


  弟弟们在家,最好教育子侄辈的孩儿们坚守“勤”和“敬”两个字。我在外面已经很有权势了,那么家里的孩子就很容易因此而骄横,放荡,“骄”、“佚”两个字都是败家的根源,希望弟弟们千万要时时刻刻留心他们,一定不要让下一代染上“骄”、“佚”的毛病,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罗罗山所部在十二号那天拔营起兵,智亭所部也在十三号那天拔营起兵,我十五、十六左右也会拔营起兵向东进军了。


  其他的我就不一一详说了,希望你们能把我的消息告诉父亲大人和叔父大人,并代我向他们问好致敬。


哥哥曾国藩亲笔


解读 


  曾国藩在这封信中指出,自古以来,功劳和名声都是难以长久的,人人都想要,但得到它很难,失去它却很容易。功名越多,越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谦虚谨慎。


  官宦人家的子弟最容易染上飞扬跋扈、好逸恶劳的毛病,而这是败坏家业的根源,所以越是官宦人家越要教育孩子坚守“勤劳”、“恭敬”两个要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_风行_

    时刻自我反省、谦虚谨慎、警惕自身,子弟骄横、放荡是败家的根源所在,必须教育孩子勤劳、恭敬两个要诀。

  • 13761319bqo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