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寻找老师,学习禅定
我们必须寻找老师,没有老师,将一事无成、一无所获。
菩萨寻找到两位老师:阿罗逻·迦罗摩(Āḷāra Kālāma)和郁头迦·罗摩弗(Uddaka Rāmaputta),主要学习了禅定。
在禅定修习中,佛陀的教法会讲四禅八定,简单说:一类是色界的定、一类是无色界的定,色界有四种定,分别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无色界也有四种禅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
二、行脚、游行
菩萨的主要活动范围在摩揭陀国。
一天,到了将军村,决定在此精进修行。具备四个要素,构成精进者的修行之地,看到要升起愉悦与喜悦之情,平坦的大地、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河流、附近有可以托钵乞食的村落。
古代经典指出,有十四种人不适合住在森林里修行:贪图他人所有,沉迷感官欲乐,被瞋恨吞没,被昏沉缠绕,内心掉举,多疑不信,自赞毁他,战慄畏缩,贪求利养名闻,懈怠不精进,失念不正知,无有定力,内心困惑,愚钝蒙昧。
菩萨住在森林中,有时也感到恐惧,有时许多怖畏升起来。
菩萨是这样克服的:当我行走而感到怖畏与恐惧时,我便不站立、不坐下、也不躺卧,直到克服它们;当我站立而感到怖畏与恐惧时,我便不行走、不坐下、也不躺卧,直到克服它们;当我端坐而感到怖畏与恐惧时,我便不行走、不站立、也不躺卧,直到克服它们;当我躺卧而感到怖畏与恐惧时,我便不行走、不站立、也不坐下,直到克服它们。
三、三个譬喻
菩萨在这里修行,心中升起三个念头,后来称为三个譬喻。
一个人经历过痛苦与折磨,并不是获得正知正见、圣道圣果或能够证得正知、正见以及无上正等觉的必要条件,而是放弃欲望、放弃贪爱,才是证得正等觉的条件。
之后,菩萨决定尝试采用苦行的方法。
菩萨实行最严酷的苦行。尽管如此,依然没有看到真理,没有找到彻底的、完全的、不受生老病死局限的方法。
讲得很好啊,既讲了经典李的东西,又讲授了自己的经验。
讲的不好听,感觉就是在念,没有自己的观点。就是太没个性了,适合催眠
释迦牟尼尝试过不同的苦行,例如:抑制自己的心、休止息禪、绝食…最终他都精疲力竭、无功而返 一个人经历痛苦或折磨,未必就能因此获得正知、正见、了悟真理! 痛苦与折磨不是证悟的必要条件! 放弃欲望、放弃贪爱才是证得正等觉的条件
莫川_5rv 回复 @莫川_5rv: 个人小记:只希望永远不要有痛苦,却从未想过如何摆脱痛苦! 我之前经常性的压迫抑制自己,因为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好人、完美的人,不符合我认为的标准的心念、言行都觉得不行,因此身心疲惫、痛苦不堪,反而没有心力去做事,就更不满意、更不开心,不断向下循环⬇️ 后面通过善友、善知识们的指点引导,才开始慢慢转变。诚实的面对自己,面对那所谓的好与不好,只是看见、知道,但不执着…… 通过不断的练习,现在可以逐渐的面对、接受一些事情,内心也相对平静许多。 而我从中体会到的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对自己诚实一点。基于此才有后续的转变 执着是痛苦的因,此言不虚
好
老师的声音太有磁力了,老师也在修行吧?
范塬 回复 @一颗先生: 向往修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