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与管理顾问的角色错位
本文来自于:北京新易太和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汪君华顾问--原创文章
在咨询行业多年,经常被学员问起很多问题。我也乐意去作答,甚至也不怕重复的去解释一些常见的管理“常识”——这个行业的价值与自身的成就感,差不多也就是这些了。
只是解释多了,除了当时的一点点成就感以外,静下来做了一些归纳,却发现很多管理者与管理顾问的角色是错位的,导致看起来说了很多道理,只不过是双方过了过嘴瘾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在一个可以执行的、可以改变的问题上探讨。
譬如,管理者常说,我们的企业团队素质不行,文化不太好,心态不佳,有抱怨,甚至说我们执行力不行……诸如此类。可是,刚才提到的这些词语,哪一个不是永恒的话题呢?再发展一百年,还都是这些问题啊。其次,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再次,无论有没有外力,企业自己准备怎么开始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所以,以专业的管理顾问的角色,需要给发展中的企业管理者一些建议,期望能消除一些误区。
1, 提出明确的目标。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值,才能称得上“问题”。打个比方,你就想活个30岁,什么健身,抽烟,喝酒,基本上不大需要控制。如果你想活个100岁,那你就得注意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膳食营养,加强锻炼,还得关注心情…………。这就是目标的不一样,“问题”就不一样。管理者常见的问题是不谈目标,总谈“问题”。如上文提到的素质,文化,抱怨等等,看看公司的增长率,目标是什么。你既然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总要有平和的心态,每年定个主题目标吧。国家的“五年计划”,也是五年一个大的主题啊。
2, 多讲微观,少讲宏观。与顾问的沟通并不是开公司内全员大会,而是发现问题点和解决方案的过程。我绝大部分见到的咨询者,总是滔滔不绝的讲一些大面的东西,可是这样的惊心动魄的案例,除了放在商学院里做一些案例以外,好像也没有太多的价值——毕竟管理者也好,顾问也好,并不需要天天去玩战略,绝大部分时间遇到的管理问题,还是执行对应结果的问题。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实践里比较务实的做法。管理者应该关注的就是这些细节,从细节里举一反三总结提升。譬如国家的M2与你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但是对于制造业公司这个月的绩效来说,讨论这个又有什么意义呢?把战略与执行分开,该谈战略不含糊,该做执行不退缩。
3, 多讲症状,少讲问题与结论。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管理者经常性的把“问题”总结出来了,扔给顾问一个结论。然后顾问们根据这个“假设的结论”再去“假设”问题的解。但是,如果这个管理者对于问题的判断的结论是错的呢?入口一错,岂不是越走越偏?我们遇到的一个实际案例是,一个公司老总问我说团队的执行力太差怎么办?如果就看这个问题,那当然是个人到组织,心态到机制,需要系统地去进行训练打造。可是调研的实际结果是,组织集体性对薪酬和绩效方案有抱怨,甚至有的是对工作环境的极度不满。这些个问题点不解决,试图通过学习解决“保障因素”缺乏的问题,不是不可以,但一开始假设的发力点就有些偏了。简单的例子就是,你去医院看病,说肚子哪里疼就好了,而不是说我有胃病。你有胃病直接买药好了,为何还要看医生呢。管理是实践,所以我们的入口上,还是需要从“症状”开始,假设和论证“问题”,再去设定实施路径去解决这些“问题”。培训案绝不是内容的堆砌,而是基于这个基本的流程。
还有很多“好玩”的问法。不在此一一列举。只是希望管理者们,如果出现了这样的小小的误区,就需要多加一些注意了。写此文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服谁,而是为了增加彼此的效能。毕竟,无论是甲方的管理者,还是乙方的顾问,我们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生的。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