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送福利篇】人死后心智必须接受审判

【赠送福利篇】人死后心智必须接受审判

00:00
06:15

人死后心智必须接受审判


听说爱好新潮的朋友,对“爱”有一些时尚的看法:两千年代,爱情加快,从爱到踹,一个礼拜。周一放电,周二表态,周三牵手,周四做爱,周五谈判,周六拜拜,周日寻找新的爱。


结果呢?双方都“不得好死”。为什么呢?因为人死的时候,必须接受严格的自我审判。


生前认为时尚十分有趣,追求时尚才显得新潮。死时才发现事态严重,深怕与往生亲朋好友相聚时,会受到大家的嘲笑,而心生不安,当然不得好死。


何况把爱情当作儿戏,显然不符合天理。发表这种言论,采取如此态度,甚至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迟早良心不安,哪里有好死的可能!


老子主张“不敢为天下先”,意思是新奇的东西,尚未经过时间的考验,根本不知道合理与否,最好不要率先接受,以免受害。不如静待一段时间,看看反应如何,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再来做出判断,更为安全。


孔子刚出生,或者出生后不久,便失去了父亲。他的母亲不知道为了什么,始终不告诉孔子,父亲葬在什么地方。


但是,孔子依然用心寻觅父墓的所在,务求母亲死后,能够和父亲合葬在一起。


吴经熊先生认为:“对小孩儿而言,有父亲即等于拥有可资信仰的人,拥有绝无谬误的向导及生活上的支柱。”


孔子长大以后,每当忧烦或苦恼的时候,都会呼唤天。便是把天视同自己的父亲,在天的怀抱中,找到了所需要的安全感,以便去除那种摇撼无助的恐惧。


孔子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若是遵奉仁义而行,那就用不着担心害怕。


有一次匡人想要害他,孔子表现出小孩儿向父亲(在此时指天)抗议、不依的样子。


他说:“假如你(天)竟肯让匡人害死我,你便要负文明毁亡的责任,因为是你要我做文明的承担者与传递者的。死,我并不在意。不过你也明白,你的后裔会深受其苦的。”


他倡导“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实际上也是基于传承的责任,慎防大家乱变花样。


心智时时都在接受审判,否则我们怎么会懊恼、悔恨?又为什么需要祷告?不幸的是,我们懊恼时,经常把责任推向他人,责怪别人的不是。


悔恨时不积极寻找补救的办法,却经常寄望于外来的援助。我们祷告时,话说个不停,以致聆听不见灵魂的声音,错失了宝贵的信息,却反过来控诉老天爷无眼,祈祷没有效果。方向错误,是现代人很大的缺失。


请记住:方向比速度更为优先!


死亡时,由于心智不必承受大脑的刺激,而嘴巴也说不出话来。这时候清除心中的杂念,等待接纳正确的判决。既不可能盲目抗拒,也不能够强词夺理,替自己找一些借口。安安静静,不受任何干扰。一丝一毫,都弄得清清楚楚。


凡是经不起考验的东西,悉数清理出来。于是,新潮时尚、搞笑作怪、乖张反常的花样,逐一出现在自己面前,而痛苦难过。这才想起孔、老等圣人的警语,是不是已经无法挽回了?


为什么生前反省时,不把自己当作检讨的对象?而祈祷时,不紧闭嘴巴,仔细聆听良心的警告呢?


活着的时候,经常审判自己的心智,死后就不必那么紧张、难过。


因为平日多要求自己,到时候接受审判,比较容易轻松过关。而这一切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果真自作自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张燕zhang

    不敢为天下先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张燕zhang:

  • 千色卉妍云夕

    物极必反!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千色卉妍云夕: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这是自然规律。感恩留言,感恩相遇,谢谢关注和点赞,请多多分享。

  • INTJ999

    话粗理不粗

  • 冲而不盈145

    妈呀,我都没听过这新潮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