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第一桶金7:喜诗糖果!改变了股神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来到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昨天那我们说到了,巴菲特抢下了蓝筹印花公司,占用了公司6000-1个亿美元的浮存金,此时巴菲特还不到40岁,投资增长复利23.8%,在69年巴菲特解散公司的时候,99个合伙人可以拿回64%的现金,其余以股票形式发放。
巴菲特自己将大部分财富都投入到了伯克希尔公司,他的个人持股已经占到了29%,当年伯克希尔的每股价格43美元,巴菲特的个人持股大概值1200万美元。此外他还持有40%的多元零售,也价值500万美元。此时 他手下四大业务,银行,保险,零售和纺织。其中除了纺织,是他迫不得已,其他三个,就是他未来的主要业务方向。
也是在69年,喜诗糖果的创始人过世,他的兄弟无心管理公司,这是一个花花公子,天天就是美女和美酒,所以一心想要卖掉公司。消息传到了巴菲特耳朵里,他的第一反应是,无意收购一家糖果公司,主要是价格太贵。后来在别人一再劝说下,他看了看报表,然后同意谈判。芒格对于喜诗糖果还是稍微了解的,这个公司在加州有着不小的品牌忠诚度,甚至接近狂热。于是巴菲特终于松口,但是稍显犹豫,因为这家公司的有形净资产只有800万美元。税后利润只有200万美元,然后却叫卖3000万美元,巴菲特之前从没买过这么贵的公司,格雷厄姆是不会允许3倍以上有形资产价格收购的。此时蓝筹印花公司的人也劝说巴菲特,说这个品牌有定价能力,如果能把价格压低一点,起码比买国债值,而且喜诗糖果的利润正在上升。最后巴菲特决定赌一把,双方反复沟通,最终2500万美元成交。后来巴菲特甚至有点后怕,如果当时对方多要1万美元,他可能就拒绝了。那将错过一个躺着赚钱的机会。这2500万美元,之后将为他带来几十亿美元的回报。
喜诗糖果是一个典型的拥有特许经营权,宽阔护城河保护的公司,他的用户很忠诚,而且持续的扩大,巴菲特也第一次在这样的公司上尝到了甜头。1972年以后,巴菲特他们认为喜诗糖果应该走出加州,向全美扩张,他们只动用了非常有限的资金,不过这次门店扩张并不成功,不过巴菲特仍然不死心,1998年,他又推动喜诗糖果去做电商,到如今,电商已经成为喜诗糖果重要的营收来源。有了电商,门店扩张不扩张,也就不打紧了。
巴菲特最喜欢的一点就是,喜诗糖果拥有定价权,也就是他可以任性的涨价,1972年到1982年这十年间,价格上涨了176%,这就让喜诗糖果的销售收入持续增长。税后利润更是大幅增长了4.5倍。最牛逼的一点是,提价后,销量不减反增。也增长了42%,到了1991年,税前利润就高达4240万美元,税后利润超过2000万美元。相当于巴菲特当年的收购费,一年的利润就全部都收回来了。
我们再回顾一下巴菲特的逻辑,这就是同样的资产,尽可能多的要产生利润,或者同样的利润,资产越低越好,这其实就是ROE,也就是净资产收益率的概念。巴菲特始终把这个指标视为生命线,他认为如果放在40年这个投资周期,企业长期的ROE,就是你能够获得的年化收益。因为40年这么长的周期,市场的估值波动就可以忽略不计了,那么你赚到的钱,几乎全部来自于公司的利润。所以ROE极其重要,在巴菲特的世界里ROE越高的公司,对于扩张也就越有动力,利润拿出来增加净资产,就能循环产生收入。这就是增长的源泉,而重资产公司,就比较困难,比如一个钢铁厂,需要投入几个亿才能产生几百万收益。那么他要想增长,就先得攒出几个亿来盖工厂才行。这就是所谓的,同样都是赚100万,用一个亿赚100万,是个人都行,用1000万赚100万,就有难度了,如果有人能够始终用500万赚100万,那他就非常厉害。每5年他的利润就能翻一倍。我们做投资,就必须要投资这种生意。
巴菲特收购喜诗糖果,用的是蓝筹印花公司,他本来是要卖掉蓝筹印花很多股份的,但因为市场不好,才没有卖掉,这反而因祸得福,几年之后,蓝筹印花公司因为喜诗糖果变得更加值钱了。另外我们说说最近市场比较热门的概念商誉,在这个案例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蓝筹印花收购喜诗糖果,后者有形资产才800万美元,多出来的1700万美元,都要计入到蓝筹印花公司的商誉里面去,然后放到40年时间进行摊销,每年相当于要计算减值42.5万美元,但是,喜诗糖果不但持续保持业绩,反而利润大幅增长,所以实际商誉价值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但这些在会计报表上显示不出来,你只能看到蓝筹印花在摊销商誉,令自己的资产减少,但其实他的利润越来越大,越来越值钱了。所以我们不能孤立的看报表,一定要结合实际的具体业务,这样你就能发现公司背后的价值。而这种收购,其实就是外延式增长的主要方式,所以不要一看到高商誉就害怕,认为以后是个坑,这个公司要能持续的赚钱,而且利润不断增长,那就是好的商誉。反而低估了公司的价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买一个人,这个人现在一分钱都没有,但以后月薪一万,刨除生活成本,每月给你交5000,一年6万。你买他20年的收入,花了120万。由于有形资产一分钱都没有,所以这120万都是商誉,未来20年摊销,每年也是6万。这样如果这个人一直赚这么多钱,你就不赔不赚。资产收益相抵。如果他每年都涨薪,5年后年薪百万了,可以上交你60万每年的收入,那就相当于利润涨了10倍,但是从报表上看,商誉依旧在摊销。所以溢价收购没啥问题,只要能赚钱,赚钱还能增长就行。否则,你买个赔钱货,每年都亏损,虽然没商誉,但是利润损失,反而让你深陷泥潭,就好比当时巴菲特买伯克希尔一样。
经过喜诗糖果一役,巴菲特对于投资又有了更深的感悟,他不在追求捡烟蒂了。但是,不光巴菲特这么想,全市场也都开始这么想,甚至已经进入了狂热,在70年代初期,市场兴起了一波漂亮50热潮,也就是买最代表美国的,雅芳,宝丽来,施乐这些公司,大家都在说,只要拥有漂亮50,你就拥有了一堆永远上涨不跌的好股票。即使买的贵了,只要你能够坚持持有,早晚也会赚大钱的。所以大家只要有钱就买。
市盈率已经被买到了50倍以上,这就意味着这些明星公司,必须要维持不可思议的增长,才能维持现在的股价,但后来市场给这些投资者上了一课,告诉他们根本不存在什么只涨不跌的神话,72年市场见到高点,然后一路跌到74年,道琼斯指数跌了一半。这些漂亮50损失更为惨重,雅芳跌了86%,宝丽来跌了91%,施乐跌了71%。
就在市场狂热的时候,巴菲特其实也亏了,他买的华盛顿邮报,也跌了20%多,套了3年都没解套,但好在他买的不多,在市场大跌的时候,伯克希尔还通过所罗门兄弟,发行了2000万美元的债券,股市跌下来,他才逐渐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他打算在这次股市大跌中,大干一场。拿到这笔钱,第一件事,就是继续买他的华盛顿邮报。
这份报纸当时已经没落,或者说整个报纸行业都变成了夕阳产业,整个广告份额不断下降,华盛顿邮报影响力巨大,甚至报道了水门事件,造成了尼克松下台,但是他的净流动资产甚至变成了负值,利润也只有不到1000万美元。就是这么一个公司,巴菲特却一反常态,说他算过了,华盛顿邮报当时的价值能达到4-5个亿美元。这令本书的作者都很诧异,完全看不出凭什么?
巴菲特的回答是,特许经营权,华盛顿邮报的卖点就是市场份额最大,占据了63%的份额,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会阅读这份报纸。所以股神认为,这就是流量,而流量就是特许经营权。即便在整个报纸广告下降的情况下,华盛顿邮报也是广告商的首选。所以这个事情,其实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号,此时的巴菲特已经不太在乎是不是足够便宜了,他更加看重的是独一无二的特许经营权。这可能就是喜诗糖果给股神带来的改变。所以有的时候,光说是没有用的,你得亲身体验一下他给你带来的好处,这才能融化在你的血液里。这也是老齐强调,要带大家走完一波牛熊的主要原因。那么股神又是如何交易华盛顿邮报的,这份报纸是否给他带来了回报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