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传》3:巴菲特的哈撒韦帝国

《巴菲特传》3:巴菲特的哈撒韦帝国

00:00
08:23


我们继续巴菲特的故事。1962年,巴菲特以每股7.6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位于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德的一个服装制造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一小部分股份。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在华尔街并不怎么受待见,很快,巴菲特发现这次投资确实不怎么样。


由于当时纺织品市场不断萎缩,哈撒韦陷入了亏损的境地,只得不断地关闭旗下的工厂。然而,巴菲特决定还是继续买入它的股票,因为哈撒韦的股票从“量化”的角度来看很吸引人,因为它价格便宜。就这样巴菲特逐渐获得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控股权,1963年巴菲特合伙公司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大的股东,巴菲特进入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董事会。


在很多从事股票投资的人看来,主要的工作就是紧盯屏幕,买进或卖出。但在巴菲特看来,成功的投资仅靠资金运作是远远不够的,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参与经营来力挽狂澜。入主董事会后,巴菲特一边不断要求削减哈撒韦公司的存货和固定资产。另一边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兼并机会。


一段时间以来,巴菲特一直在研究奥马哈的一家名叫“国民赔偿公司”的保险公司。很快,巴菲特以哈撒韦公司的名义以860万美元的成交价格,收购了这家保险公司。大家都非常不理解,你一个服装企业为什么要收购一家保险公司?巴菲特的回答是,没有必要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只看成是一个纺织企业,而是要把它看成是一个资本应该取得最大收益的公司。


纺织品行业需要不停地在厂房和设备上进行投资,所以需要消耗很多资金。但是保险业却能不断地带来现金流,因为保费是在前端收取的,而实际赔付则是在以后再发生的。在收取保费和实际赔付之间,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就可以用来投资,这是一笔很大的沉淀资金。明白了吧,巴菲特的这种观点后来很快就流行起来,包括到现在,很多公司赚钱的模式都是想方设法的运用所谓的沉淀资金。


巴菲特比任何一个人都更早地领悟到了沉淀资金的巨大作用。巴菲特买下了国民赔偿公司之后,伯克希尔·哈撒韦就有了充裕的资金来进行大手笔的运作了。不过千万不要误以为巴菲特是想继续扩大服装厂,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伯克希尔·哈撒韦又并购了奥马哈太阳报业公司,后来它又买入了伊利诺伊国民银行和信托公司。


在巴菲特的多次收购活动中,都是芒格做他的律师,这对黄金搭档的配合默契无间。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巴菲特的操盘下,把大量的资本投入到保险业、银行业以及出版业,这家纺织业巨头,就这样改头换面成为了一家以投资为主要业务的企业。


1970年,巴菲特首次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里写了一封致股东们的信。从此,“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也成为了哈撒韦公司每次股东大会的传统节目。巴菲特之所以决定放弃哈撒韦的纺织业务,是因为服装是一种日用品,不论制造商投入了多少,他们都无法抬高销售的价格,总是处于供过于求的境地,这在巴菲特看来并不是一门好生意。


在巴菲特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最初10年里,巴菲特使公司的每股净值从20美元飙升到了95美元。1974年秋天,巴菲特收购了一家报业巨头《华盛顿邮报》,这份报纸也正是巴菲特小时候做报童送报的那家报纸。巴菲特以书面的形式承诺希望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能够“永久”地持有《华盛顿邮报》的股份。


巴菲特通过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不仅仅是个外来的投资者,还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伙人。接着巴菲特通过《华盛顿邮报》继续收购了一些地方性的报纸,后来还买下了美国广播公司,由此打造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媒体版图。截至1985年年底,伯克希尔·哈撒韦向《华盛顿邮报》所投入的1000万美元资金已经升值到2.05亿美元。


在投资华盛顿邮报的同时,巴菲特还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收购了一家名叫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股票,成为控股股东,拯救了这家频临破产的公司。这家公司正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所创立的。1976年9月,就在公司危机结束之时,格雷厄姆在家中安然去世,享年82岁。巴菲特一边投资,还一边写作,像是一个布道者。


他非常喜欢也很善于向公众介绍自己的投资方式,他说自己对短期套利交易并不感兴趣,着眼于长远的投资者要学习如何与不确定性周旋。他寻找的是自己能够深入了解的公司,这家公司有一个诚实干练的管理团队,有着良好的成长前景,而且股价不高。如果等到大家都看好的时候再入场,那价格就高了。


巴菲特写的信件和报告开始在华尔街流传开来,银行家们纷纷传阅他的文章。巴菲特在投资界拥有了大批拥趸。在大多数公司高管的眼里,股东是一个不固定的流动群体,就像是高速路服务区停车吃饭的人一样多变。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换手率却很低,巴菲特用自己的言行改变着伯克希尔·哈撒韦,使它变成了一个富有巴菲特色彩的公司。


他写那些报告和信件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哈撒韦的所有股东都能紧随他的脚步,他希望打造一个志同道合的股东群,让他们和他一样,都关注公司的长期价值。巴菲特在信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这也正是他所希望的“咖啡屋”模式,“我希望股东对我们的服务和菜单感到满意,以后每年都成为回头客。”


好,巴菲特打造哈撒韦投资帝国的故事,差不多就讲清楚了。飞说不可,我们下集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定能者

    飞总见解与众不同 听后醍湖灌顶

  • 亚历山大_餅

    巴菲特好像不是想保留伯克希尔的,想买来拆分卖掉的,工人游行不让卖

  • 妲儿文文

    飞哥 好有才 迷恋😍

  • 猫哥哥哥哥

    真不错

  • 兴贵之乎者也

    保险公司为什么给尧德华钱,是不是合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