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积累性:为什么我“考虑周到”依旧做不出决策?

11.积累性:为什么我“考虑周到”依旧做不出决策?

00:00
12:29

11.积累性:为什么我“考虑周到”依旧做不出决策?


本课重点:

1.影响效率的本质因素是积累和熟悉。

2.做决策也遵循“积累性”的逻辑。

3.做正确的决策,既需要知识的深度,也要有知识的广度。


本期文稿:

你好,我是卫蓝,欢迎来到我的决策心理学课堂。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讲解的知识点是积累性思维。


我的公众号后台经常会收到类似这样的问题“现在每天上班都感觉乱成一麻,基本是想到哪件事情就做哪件事情,比较无序。即使自己制定了计划,也发现没办法改变这种被工作追着跑的状态,请问有什么办法能够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实际上,这种被工作赶着跑的情况,我也曾经面临过。我大学的时候开始做自己的团队,一切工作都不成熟,要投入很多精力。但是自己也没有完全放弃学业的勇气,又花了很多时间在课内,有时还要兼顾一些同学的社交活动。那段时间,我经常忙到晚上两三点,但事情还是做不完,第二天早上七八点还要爬起来继续弄。

那么,最后我是如何协调好这些事情的呢?答案很简单,随着积累和熟练,效率自然提高了。

我们在上学期间,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学习了一个理科的新知识,一开始都会觉得很难,花很多时间还是没办法解出来。但是学着学着,我们会觉得这些题目变简单了。随着我们做题量的增加和熟练度的提高,解题效率也慢慢提升。熟练之后,我们再开始学习一些解题技巧,开始优化解题过程,进一步提高效率。

这也像提高做事效率的过程。刚接触一个新事物,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弄懂它,因此效率会低一些。但是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我们对它越来越熟悉,完成它的时间开始减少。而且,我们开始觉察到其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甚至可以提出我们的想法和改进。

这就是效率更本质的影响因素——通过积累和熟悉,进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当然,技巧也可以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你不熟悉整个工作过程,效率提升并不会很明显。


另外,对一件事情的熟练度足够高,你可以同时进行多份工作。这也是大大提高效率的一种方式。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新手司机,你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开车上,并且不怎么敢跟身边的人聊天。但是熟练之后,你就可以一边开车,一边跟旁边的人聊天。同样的时间,你可以执行多个任务。

同样的,工作上我们也可以有类似的操作。当我们熟练一种类型的项目之后,我们可以同步操作另一个项目。没经验的时候,我们必须花很多时间盯着这个任务,怕它有什么枝节,但是熟练之后,基本就知道在什么时间段会发生什么。我们就不用再像之前投入那么多时间紧跟。这样同样的时间内我们可以做两个任务,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所以,比起做一大堆时间管理、决策模型相比,我们更该考虑的事情是如何更快熟练工作任务的流程,这样才能够帮助我们把事情做好,避免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快速地熟练工作任务呢?最有效的办法是完整地完成一次任务。

我的研究生导师给我们布置的第一个作业是完整地翻译一篇二十几页的文献,包括数据和注释,而且要一字不落。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让我们完全地理解一篇心理学英文文献的框架和流程。虽然这花了我们三四周才完全弄好,但也正是因为经过这次训练,我们的文献阅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很多朦胧的地方也得到了更深刻的认识,阅读文章的压力小了很多。

虽然我们每天都会学习很多新东西,但是我们所需要面对的工作大多都是重复性的。所以,用一些时间完整地熟悉一次任务很有必要。在完成任务的时候,通过记录和总结的方式,进而更快熟悉这个任务。这是比学习一堆时间管理方式更有效的策略。

当然,我并不是说时间管理方法没有效果。只不过在对任务不了解的情况下,套用各种时间管理方法,就像你只有高中的数学知识积累去做高等数学的题目,还是会显得力不从心。

我们常说“粗读十本书,不如精读一本书”,实际上做事也是如此。精做一件事的收获,还有对效率的提升都比粗糙地去做十件事要明显。总之,很多事情会随着经验的积累变好,我们更需要做的是保持耐心去积累和总结,仅此而已。


这类问题在决策过程中也同样存在,很多人想要做出一个比较好的决策,经常会有人说要思考全面一些,这样才能够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但实际上,如果缺乏足够的知识,我们依旧做不好一个决策和判断。

假设一件事情,我们要考虑十个方面,但是我们的知识储备只够我们考虑五个方面,即使我们这五个方面的思考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因为缺少另外五方面的考虑,这个判断是否正确我们还是没有很大的把握。又或者我们十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但是因为知识不够深层,难以理解其中的逻辑,还是很难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

提高做事情的效率需要我们有大量且丰富多样的积累,做一个正确的决策判断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决策的维度表格,告诉自己思考一件事情可以从哪些层面上思考。同时,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思考这些层面的内容,而不是只有一个框架。

换句话说,做一个正确的决策,既需要我们有知识的深度,也要有知识的广度。这种知识广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更全面,知识深度则帮助我们理清这里面的逻辑,避免误判。这样才能够做好一个决策。

思考的广度可以利用一些决策模型进行完善,但是知识的深度则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和思考。否则就是一个有空壳但是没有内涵的判断,做出来的决策依旧存在很大不足。

决策过程也遵循“精做一件事,胜粗做十件事”的逻辑。我们必须亲自体验一次,这样才能够看到事情的实践中会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变成我们思考的一些层面,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进而辅助决策。我们也可以总结自己一些较为复杂的决策经历,把这些复杂但是却做对的决策经验用起来。

举个例子,我们公司的助理主要做社群管理,一开始社群管理时,大小事务都是他一个人包办,并且我要求他做一个问题清单。后来,他开始让下面的人管理社群时,因为自己实践的经验,所以总是可以很快发现问题所在。让他管理一千多人的学员已经不在话下。他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也产生更少疏忽。

总体而言,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逻辑框架帮助我们做决策,但是我们也需要有足够的内涵帮助我们填充要思考的各个方面。否则还是很难做出一个好的判断和决策。


好的,我们进行简单的回顾。

刚接触一个新事物,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弄懂它,因此效率会低一些。但是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我们对它越来越熟悉,完成它的时间开始减少。而且,我们开始觉察到其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甚至可以提出我们的想法和改进。

这就是效率更本质的影响因素——通过积累和熟悉,进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没经验的时候,我们必须花很多时间盯着这个任务,怕它有什么枝节,但是熟练之后,基本就知道在什么时间段会发生什么。我们就不用再像之前投入那么多时间紧跟。这样同样的时间内我们可以做两个任务,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快速地熟练工作任务呢?最有效的办法是完整地完成一次任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粗读十本书,不如精读一本书”,实际上做事也是如此。精做一件事的收获,还有对效率的提升都比粗糙地去做十件事要明显。很多事情会随着经验的积累变好,我们更需要做的是保持耐心去积累和总结,仅此而已。

做决策也是遵循“积累性”的逻辑。换句话说,做一个正确的决策,既需要我们有知识的深度,也要有知识的广度。这种知识广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更全面,知识深度则帮助我们理清这里面的逻辑,避免误判。这样才能够做好一个决策。

同样的,想要做好一个决策,也要我们用“积累性”的思维。我们必须亲自体验一次,这样才能够看到事情的实践中会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变成我们思考的一些层面,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进而辅助决策。我们也可以总结自己一些较为复杂的决策经历,把这些复杂但是却做对的决策经验用起来。


这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是卫蓝。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