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性偏差:为什么越荒唐的事我越深信不疑?
本课重点:
1.人们倾向于收集证实我们观点的证据,而忽视推翻我们观点的证据。
2.可以通过减少主观构建和多面共体思维避免验证性偏差的负面作用。
本期文稿:
你好,我是卫蓝,欢迎来到我的决策心理学课堂。
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是验证性偏差:为什么越荒唐的事我越深信不疑?
在2012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末日预言。这些末日预言家和他们的信徒也相信会有上帝的使者来接他们离开这即将崩塌的世界,于是抛家弃子,聚集到特定的地点,等待神谕的降临。然而,当“末日”来临时,整个世界并没有任何破灭的迹象。也就是说,末日预言并没有实现。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迷信的人应该会意识到这个谎言有多荒谬可笑。然而事实上,他们认为是自己的诚意打动了上天,反而更加坚定地相信上帝的存在,也更努力地劝说别人加入他们。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这实际上是一种验证性偏差——我们倾向于收集证实我们观点的证据,而忽视推翻我们观点的证据,甚至会花很多时间贬低不认同的看法。这种偏差会加大我们的偏见,也会让我们变得狭隘。尤其是这个越来越封闭的互联网时代,这种现象也被进一步放大。
记得以前有一个小女孩向我咨询说“我是白羊座,而自己的男朋友是天蝎座,不能在一起,但是我真的特别喜欢我的男朋友,很纠结很难过,我到底要不要跟他在一起?”我对此哭笑不得。我一直认为星座顶多是一些人为了打开与陌生人的话题而做的“聊天工具”,后来才发现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女性对星座深信不疑。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笃信星座的人格描述和匹配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验证性偏差。也就是他们会收集那些证实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视那些自己不认可的证据。
当星座显示某个星座的特点是完美主义的时候,他就开始在脑海中寻找自己完美主义的场景,然后他找到了一些,最后结论就是自己是完美主义的人。但实际上,我们的生活场景特别多,你只是找到那么一两个符合的场景,却没有意识到还有很多场景,我们都非常宽容。这就像一个道士说“你三个月内必有一灾”,而当你身边发生不顺利的事情时,你就会觉得他真的很准。但实际上,三个月这么长的时间内遇到几件不顺心的事情,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并不是他准,而是他描述了一件大概率事件。
我们只看到验证这个预测的信息,而忽视了其他信息。这也是典型的验证性偏差。如果不懂得识别这些虚假信号,我们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为此付出代价。
我曾经就为此付出了代价。一开始炒股的时候,因为国家提出了某个政策规划,我觉得这个政策规划对环保类企业利好,然后查了特别多的资料。结论就是:环保类企业即将迎来春天,而我将因为这波机遇走向人生巅峰!于是二话不说,大手笔买入了几只比较看好的环保股。然而在我买入没多久,几只环保股都呈现下跌势头。既然如此,那我就长期持有。四年过去了,我的环保股市场亏了30%还没涨回来。
为什么明明各种信息都利好环保股,但是最后都跌得那么厉害呢?主要还是我个人的验证性偏差带来的影响。那个时候,我看到的都是各种政策利好,以及市场上环保需求的增长。即使我收集了很多不利好的信息,但是我却选择性失明,认为那不影响大局。但事实证明,我看涨环保股的观点,让我忽视和放小了负面信息的影响。这种验证性偏差让我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验证性偏差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很多时候,它带给我们的是偏见和愚昧。怎样才能够避免虚假信号的误导,减少验证性偏差给我们带来错误的判断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减少主观构建,以及要有多面共体思维。
我们先来说第一点,减少主观构建。
我们能看到的世界并不是客观,其中有很多主观构建的成分。当主观的成分过大时,我们就很可能脱离现实。前不久很火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转世》里面也有验证性偏差的片段。人人都认为哪吒是坏人,是妖怪,进而排斥他侮辱他,他也就开始“如人们所愿”,开始各种破坏行为。人们对哪吒的偏见,让哪吒走向了验证他们想法的道路。
我之前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妻子很没有安全感,经常认为丈夫不爱自己了。在日常生活中,一旦丈夫有哪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那么妻子就会觉得丈夫不爱自己了,然后开始与他争吵。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这种无时无刻的质问和怀疑,次数多了都会感到烦,烦久了会厌,厌久了会累,累久了就会想要逃。最后丈夫“真的”不再爱妻子了,也就验证了妻子的想法。
当妻子认为丈夫不爱自己时,那么她构建出来的情况是各种丈夫不爱自己的情况。她会把很多中性的事件,解读为负面的信息。比如,丈夫忘记各种纪念日,她可能就认为丈夫不爱自己的,然后各种吵闹,而丈夫可能只是最近项目工作翻倍,真的无法兼顾。丈夫以前很多习惯,也在这时候被解读为不爱自己的表现。
为了避免过多的主观构建,我们需要把那些我们收集到的信息都写下来,而且是以不评价的形式去写。当他们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才能够更为客观地思考所见所闻。这种方式可以促进我们思考。这就像我让你想象埃菲尔铁塔,无论你再怎么还原,都不如对着真实的埃菲尔铁塔去观察一样。
接下来我们说第二点,懂得多面共体思维。
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多曾经说过“测量一个人智力是否上乘,只要看他的头脑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我们应当允许自己容纳同一件事物有多种看待事物的角度,并且看到不同的结论。
我经常会在自己持有一个观点时,提问自己站在另一个立场时,会怎么辩驳自己。比如我自己非常批判精神分析理论,然后我就思考自己如果是精神分析的支持者,会怎么反驳自己的论证过程。虽然没有动摇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个过程让我对精神分析理解地更深刻,也知道它的有效成分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这个理论。
我会记录某个现象,然后思考并写下这个现象存在的正面意义,同时也思考消极意义。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看到更全面的部分。比如前面说到的妻子认为丈夫不爱自己的情况,我可能会先不评判地记录丈夫的所作所为,然后思考他这样做的积极原因和负面原因。最后有机会再去求证。
这个世界有很多黑白分明的事情,但是更多是灰色事件。它既有白的部分,也有黑的部分;它既有对的部分,也有错的部分。我们要容忍这种不确定和模糊性,尤其是在没有足够信息时,更不要急着下定论。
总之,当自己产生一个观点时,我们可以试着站在另一个立场批驳自己,而不是着急盖棺定论,进而拒绝对立的信息。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批判和反思的过程,相信大家会从中受益。
好的,我们对这节课进行简单的回顾。
同一件事情,人们可以解读出自己想要的结果,而忽视我们不想要的部分。但事实上这是一种验证性偏差。我们倾向于收集证实我们观点的证据,而忽视推翻我们观点的证据,甚至会花很多时间贬低不认同的看法。
这种思维会限制我们的视野。比如说星座算命说一句“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很多人就会在大脑中寻找验证这一观点的信息,而忽视那些自己“不完美主义”的事件。给人一种特别准的感觉。
验证性偏差还会带给我们损失。炒股的人如果看好一只股票,那么他就会收集成千上万个支持它升值的信息,而忽视所有负面的信息。最后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决策。
如何避免验证性偏差带来的负面作用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提升。
第一点是减少主观构建。我们可以不做评判地去记录某些事情,把这些事情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记录下来。让事件更为客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二点是懂得多面共体思维。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那些我们坚信的事情,比如思考自己坚信的某些学术观点,坚信的某个立场等等。思考自己相信的事物的负面信息,思考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正面信息。通过更完整地思考,促使自己更全面地看待一个事物。
这节课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是卫蓝,我们下节课再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