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跳TONE的音乐家

03. 跳TONE的音乐家

00:00
24:19

音乐里的香水

Bonjour~ 你还记得上次“穿在”我身上的香味吗?虽然我们现在必须保持“社交距离”,但是,现在你正被我和香奈儿的Misia香水拥抱着呢!

Misia的全名是米西亚·塞特(Misia Sert),她的人生过得很斜杠,不仅仅是位钢琴家及诗人,同时也是诗人、画家与音乐家的灵感缪斯与赞助人。

上回我们介绍了毕加索的好友,美国文学家斯泰因,她的花园街27号是个文艺圣地。Misia也有一个文艺沙龙,聚集当时巴黎各个领域的文艺精英,从文学、绘画、音乐到芭蕾舞。Misia才华横溢、个性独特,所以我很好奇以她为灵感的香水创意会是什么。我记得当初刚闻的时候,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想到一“穿上”它,感觉更强烈,就好像找回丢失多年的一件心爱的衣服,再也舍不得脱下来了。嗯,当你对某款香水有这种感觉时,我想,那就代表它是你的标志性香水了。

你问我Misia香水成分是什么呀?我记得有安息香、东加豆、玫瑰,你还可以闻到紫罗兰、香根鸢尾… 你对这样的香气组合有什么感觉呢?

我好像看到你脸上有三条线…… 没关系的,一般消费者对香水“成分”无感,这很正常。以Misia香水为例,我们可能根本不熟悉什么是安息香、什么是东加豆、什么又是香根鸢尾。所以即使听进了这些英文叫做“note”的香水成分,香水也闻了,但是无法进入香水带来的情境,是可以理解的。

香水成分的英文叫做“note”,成分之于香水,就像是音符之于音乐。Do Re Mi Fa Sol La Si,这七个音符我们每个人都会念、会唱,这七个音符的不停地变换、排列组合,就可以谱写出千万首不同的乐曲;你通过听一首乐曲,可以获得一种美妙的感受,但你无法单纯从读出来这七个音符获得,对吗?

举个例:你看到一个乐谱上面写着 Mi Sol Fa Mi Si La Si Do Sol,你能读出来,可是你能认出这首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里的钢琴作品吗?这是来自于20世纪初,被世人称为印象主义音乐之父的的埃里克·萨蒂(Erik Satie)创作的《裸体歌舞第1首》(Gymnopédie N°1)的前九个音符。如果你听过这首曲子,再次读它的乐谱,voila,现在这首歌可能会更容易浮现在你的脑海里,甚至产生一种既催眠又优美的情绪。就像我穿上了Misia香水,仔细了解香水创作的背景与灵感,那些“notes”便开始像音符一样刺激我的感官了。

什么样的感觉呀?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想象:

清冷的鸢尾花披上轻薄羊绒衫,多了一种柔和与蓬松的触感,她用印象派画家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看似自由破碎的笔触,在时空中与其他香气婀娜共舞…… 刚开始,紫罗兰如光似影伴随鸢尾花,接着甜美的安息香和东加豆悄悄蹑过花瓣,安抚了玫瑰,随着时间的流转,Misia以一种妙曼随意的舞姿,哼着音符,在我的皮肤上渗透独特的优雅,此时香气如翅膀,在空中回荡着细细耳语……

Misia Sert, 雷诺阿绘


我似乎也听到爱慕Misia的法国诗人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写的小诗:

Unfolding wing of paper

Flutter fully, if not long ago

You were initiated by Misia

To the storm and the joy of her piano.

我试着翻成中文,你听听:

打开不久前

还振翅回旋的纸翼,

你因Misia

飞入风暴和她钢琴的欢乐。

可惜,我没听过Misia演奏钢琴,但是每次一听《裸体歌舞第1首》总是让我联想起Misia。当然咯,不是因为他们俩是好朋友的关系,而是纯属于我个人的感官经验。

弹钢琴的Misia,Henri de Toulouse-Lautrec绘, 1897

没有“notes”,就没有音乐和香水

香水和音乐的确有许多共通点,它们可以让人回味,令人耳目一新,充满了活力和兴奋;它们可以用清冷、热情、柔和、大胆等等的形容词来表达,同时它们也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结果。

音乐和香水也有许多共通的术语,比如说:notes(音符/成分), blend(调和), harmony(和谐), balance(平衡), accent(音感/香味), composition(结构), modifier(修饰), mood(情绪)等等。

举“notes”来说好了,作曲家用“notes”来创作音乐;调香师也用“notes”来创作香水。没有“notes”,就没有音乐,也没有香水。英文说创作音乐是“compose a music”,创作香水也说“compose a perfume” 而不是“make a perfume”。

音乐和香水还有一个共通性,那就是结构创作(composition)的整体性。当你听一场音乐会,你根本不会在意你听到的音符到底是Sol还是La,你专注的,是音乐带给你的整体感受。当作曲家设法将音符和其他灵感元素组合在一起时,杰出的音乐才会产生。

香水也是同样的道理:香水如何调配、架构,远远比用了多少种note重要。你不可能读了香水成分的清单,就可以真正懂得一款香水;不可能只闻了三分钟的香水前调(也就是香水最容易挥发的前段气味),就判断自己的香味喜好。欣赏香水,就像是欣赏音乐一样,你必须花时间好好体验在不同的时间点所散发的香气结构,才能完整地了解香水的创意以及带给你的感受。

表面上,音乐是为了取悦耳朵,香水是为了取悦鼻子。你可能会觉得,“取悦”有那么难吗?有!因为作曲和调香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太多了,简直像个宇宙。

可是这个宇宙又藏着一个悖论:宇宙深遂不可知,但是它又必须被大家了解、被欣赏,否则再优秀的作品什么都不是。因为作曲家和调香师不能像电影《玩具总动员》里的巴斯光年(Buzz Lightyear)一样,只有单向的信念,要求大家跟着大喊口头禅:“飞向宇宙,浩瀚无垠!”(To Infinity... and beyond!)。对于特别需要掌声与共鸣的艺术,比如音乐和香水,成功的关键在于作品与观众(消费者)的距离有多近。我想,所有创作者,尤其是公共艺术创作者,都了解这个道理。

可是有些艺术家很特别,不想拿尺来量“距离”,他们认为艺术就是艺术,不该掺杂其他的考量。在创作上这么自律有洁癖的艺术家不算少,那么接下来,我来谈谈跟Misia、香奈儿、毕加索是好朋友的俄罗斯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

即使跳了tone,也可以很成功

之前提到创作《裸体歌舞第1首》的音乐家Satie,他这么评论Stravinsky:“他对解放今天的音乐思想做的比任何人都多……” 的确,Stravinsky勇敢打破千年以来形成的音乐美学,是因为他跳tone的创造力

tone是音调的意思,“跳tone”就是调子跟别人不一样,表示某个人突然地无厘头,或者是谈话突然离题了。

如果把“跳tone”放在音乐上会怎样呢?现在,我们把场景拉到巴黎剧院的现场——

那天是1913年5月29日,巴黎文艺精英和上流社会人士,包括香奈儿,都买了票去看芭蕾舞剧《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芭蕾舞团是当时炙手可热的俄罗斯芭蕾舞蹈团,团长与舞蹈团创办人是才华横溢,一部分是赌徒、一部分是梦想家的迪亚吉列夫(Serge Diaghilev);编舞家是以非凡的舞蹈技巧,还有深度刻画角色的能力而闻名的尼金斯基(Nijinsky);作曲家是被西方乐坛注目,还不到30岁的作曲金童Stravinsky。这是一个结合独特俄罗斯风情与现代欧洲艺术的完美组合,全场观众拭目以待。

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想象:

舞台帷幕拉开,

原始部落般奇装异服的男女舞者,着了魔,

在狂野的音乐中跳上跳下,身体扭曲,

此时,舞台上的热力感染了舞台下的观众,

巨大的声响让整个剧院都颤抖起来……

Oh,不要误会,这不是来自观众的共鸣,他们是在抗议。观众高声的叫骂、咆哮、嘘声淹没了音乐,支持者与反对者甚至搬出凳子大打出手。这个时候,胖乎乎的乐队指挥皮埃尔·蒙都(Pierre Monteux)早已经吓得汗湿额头了,他说:“不时有不明的飞行物,向乐队扔,严重干扰了乐队的演奏。” 台上的舞者更是在一片喧哗中无法听清楚音乐的演奏,以至于编舞的尼金斯基必须站在舞台上,大声地为这些舞者喊拍子。问题是,舞者们全都乱了套,身体根本没办法抓到拍子......

你说,这样混乱的场面像不像现在的世界杯足球赛,疯狂球迷闹场打架,然后把球场变成了全武行的场景呢?

那一晚的演出成为现代音乐史上少有的艺术丑闻。就像英国诗人托马斯·艾略特(T. S. Eliot)创作的长诗《荒原》(The Waste Land)中写的:

世界就是这样终结

不是嘭的一响

而是嘘的一声

《纽约时报》对《春之祭》首次公演的报道


不止如此,隔天,巴黎的大小媒体幸灾乐祸,报纸编辑还特别选用了一张滑稽可笑的照片,并附文毒舌这部划时代的芭蕾舞剧,原始得像一场“低俗、下落、嗜血”的狂欢节性爱派对。基于好奇,我也读了几篇报导,但我发觉最毒舌的是这一个——有个评论说:“任何超过两岁的作曲家都可以创作出这种独特的音乐……” ough!!!

为什么这部舞台剧会得到如此巨大的负评呢?彩排的时候,明明受到许多巴黎最优秀的音乐家,包括德彪西还有重量级的文艺评论家的肯定。有人分析,虽然巴黎人是那时全世界最优质的艺术观众,大家对俄罗斯芭蕾舞蹈团的舞蹈艺术有目共睹,也习惯团长迪亚吉列夫挑衅观众品味的态度,但是当时观众对《春之祭》的感觉是跳了tone,太刺耳,简直是在故意挑战他们的艺术品味。

诶,这样的说法似曾相识…… 对了,我记得法国诗人尚·考克多(Jean Cocteau)这么评论毕加索:“你如果觉得毕加索的画特别丑,那是因为他跑得比别人快!” 我想,毕加索听到朋友替他护航,一定会疯狂点头。想当初他的《亚威农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这幅与以往的艺术方法彻底决裂的立体主义作品,也是被外界骂得狗血喷头、一无是处。

和毕加索交情特好的Stravinsky,显然“真的”比观众跑得快很多。任何创意人面对这样的羞辱,老实说,不好受。《春之祭》首演的失败当然对他造成了惨痛的打击,面对巴黎人的冷嘲热讽,他有两个选择:要么把它当酒喝,喝到麻痹;要么就把它当成“耳边风”,继续创作。当然,他选择了后者。

Stravinsky,毕加索绘,1920


我从Stravinsky身上学到的是:除了把冷嘲热讽当耳边风,这位艺术家还把失败当成一个case study。他知道,研究失败可以帮助他发现以前该做或不该做的事,还有如何从中汲取教训,帮助自己达到未来想要达到的目标。

没几年以后,巴黎观众的艺术品味成熟了,1920年,香奈儿以匿名赞助的方式让《春之祭》成功重返舞台。《春之祭》被公认是一部开创性的作品,同时它也是现代音乐创作的一个转折点。同年,Stravinsky再次和迪亚吉列夫合作发表芭蕾舞剧《浦契涅拉》(Pulcinella),毕加索负责舞台设计,这部作品除了确定他新的音乐风格,也代表着新古典主义音乐的诞生。

就这样,Stravinsky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将20世纪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联系了起来,这为同时期的其他作曲家开拓出一条不同的音乐创作道路,对20世纪后来的音乐造成了深远影响,所以他也被称为现代音乐之父

打破规则之前,先学习规则

新古典主义音乐要求艺术的整体要均衡、完美、稳定,而在情感的抒发上要理性、节制。对于创意这件事,Stravinsky在《音乐诗学》(Poetics of Music) 这本书中表达自己的看法,他说:“我的自由越有限,我的行动范围越狭窄,障碍越多,我的自由就会变得越大,越有意义……”

嗯,这个论点听起来挺东方禅学的感觉...... 你好好想一想,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 坐在钢琴前面想即兴演奏或作曲,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如果你不会乐器,没关系,那就在纸上作画吧!现在,你有一张空白的纸还有一整盒的蜡笔,这样应该容易多了吧?也许是,也许不是,因为通常在这个时候,你甚至无法决定要画什么,对不对?

盯着这张白纸,它的确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所以你可能想画猫,但是觉得画狗也不错,或是用了红色之后,觉得应该改用蓝色…… 但是如果我限制你,只能用黑色和黄色的蜡笔来画一瓶香水呢?voila!你的脑袋就开始转了,然后动手在白纸上构图—— 这就是Stravinsky的意思:打破规则之前,先学习好规则。

其实,毕加索也说过类似的话:“你要先像专业人士一样去学习规则,然后才能像艺术家一样打破规则。

20年代,Stravinsky作为一名新古典音乐主义者,并没有完全抛弃过去。他欣赏17和18世纪的古典音乐,觉得这些作品特别悦耳感性。他仔细研究它们的旋律与创作形式,再注入新古典主义的风格,最后实现他的终极理想:一个独一无二的、Stravinsky的标志音乐。

还记得之前和你提到,我在纽约读书时上过的香水设计课吗?教授把香奈儿五号香水瓶像艺术品一样摆放,让我们仔细观察。其实,他的用意是在表达研究“经典”的重要性。他认为,经典作品经过艺术、文学、历史、政治、科学和其他学科的文化凝聚力的检验与过滤,所以,无论在设计风格或是组成元素方面,都有宏大的见解与学习之处。

毕业后,我在香水创意的工作中也渐渐发现了,原来研究经典香水的composition与它们的风格与艺术,也是调香师主要的训练课程之一呢!当然,这些经典香水的case studies,一定有香奈儿五号

我认为,即使不创作,只是纯欣赏,嗅闻经典香水也是一个重要的气味体验。尤其是现在,香水已经多到几乎可以塞满纽约第五大道:大众香、小众香、热门香、冷门香、沙龙香、设计师香、名人香……

但是注意:如果你真想了解香水,请从经典香水入手。因为经典香水可以让你思考:一款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香水,它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特征。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再去思考它和其它香水作品又有什么不同。我觉得,这个方法不但可以培养自己嗅觉的敏锐度,久而久之,还可以提升香水的鉴赏力。这也是借用Stravinsky“打破规则之前,先学习规则”的重点。

针对目前香水多到如过江之鲫的行业生态,我永远记得和一位著名的调香师朋友的对话,他的回答好妙:“是呀,香水那么多,但长时间下来,只有百分之五幸存下来…… Della,你可以把香水和音乐比较。看看音乐排行榜上的前十名,有些歌曲可能一天或一个月就消失无踪了,但是经典永存呀!”

延续他的比喻,我挺喜欢美国音乐人莫比(Moby)的电子音乐,但现在似乎早就被人遗忘了。而18世纪德国音乐家巴赫的古典乐,在经过数个世纪后,还是屹立不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