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35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投资的智慧,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稿件名字叫做市场在惩罚复杂,来自于w奔波儿霸。
最近在研究那些跌跌不休的股票,到底为什么一直不涨,最后发现一种共性:
高负债+业务复杂不透明。
一般来说,高负债代表高弹性,但高负债+业务复杂不透明的企业,其真实状况往往比财务报表反映的状况更差,里边藏着大窟窿,行业反转时得先把以前的窟窿填上,才能释放利润,这种企业并没有弹性。
如果运气非常好,连续几年处于景气周期,终于把窟窿填满了,开始释放利润,比如中国建材。
如果运气非常差,一直都不景气,窟窿越来越大兜不住底,最后只能在领导换届时一次性给爆出来,比如中国华融。
其它很多企业运气一般般,既不至于把窟窿填满,也不至于让窟窿放大至兜不住底的程度,只能一直带着窟窿前行,景气周期缩小一点,不景气周期加大一点,循环往复。
基建行业——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中铁,起边七七八八的分局太复杂,外人根本看不清;其业务的政策性太强,尤其是那些一带一路项目,里边藏了多少坑,没人知道。
这里顺便黑一下长城的俄罗斯市场,经销商卷款跑路,工厂建成后汇率贬值、存货跌价,各种麻烦事一直亏钱,好在出血口不是太大,对整体影响有限。长城在俄罗斯都是如此,我就不信那些国企在一带一路能赚大钱。
公用事业,动不动就要为社会作出牺牲,其定价没有透明原则,取决于难以捉摸的发改委态度,让人无法对其经营周期和盈利前景作出准确预判。
那些跌跌不休的金融企业,都跟华融类似,程度轻一些。
汽车行业,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北京汽车、华晨中国五大坑,它们都有自己的盈利摇钱树,却要在政治任务下发展自己的乘用车品牌,每个都是巨亏。
其中伤市场最深的当属广汽,过去两年丰田和本田处于极度的景气周期,市场一直对广汽抱有极大的希望,却屡次希望破灭,最后彻底死心。
广汽搞了个新能源,其实不错,但这帮人脑子有毛病,非要用网约车冲量,搞得更复杂,市场根本弄不清楚它里边多少是C端客户买的,多少是网约车,最后干脆把它全当成网约车,不给估值,甚至按其亏损给负估值。
与之类似的是,杂混一大堆品牌的中国最大4S经销商广汇汽车,股价跌跌不休,现在A股只有300多亿,比它规模小的多的中升控股,在港股市场1150亿港币,过去几年涨了将近20倍。
生产奔驰宝马的跌跌不休,卖奔驰、雷克萨斯的涨涨不停,这也是挺讽刺。
把一盒巧克力跟一块大便混在一起,最后就变成一盒大便,这在汽车和经销商行业体现的淋漓尽致。
长安汽车,现在市场对其合资品牌彻底死心,已经当其不存在,全靠自主品牌的高光表现,股价反倒不错。
华域汽车,业务比上汽集团简单的多,最近表现不错;福耀更简单透明,最近狂涨。其实看今年业绩表现,福耀跟上汽差不多。
对于整车行业,我有一锦囊妙计,可以促使中国整车行业的总市值大踏步超越日系、德系、美系:
把所有合资整车厂的自主品牌清算关闭,并立下丹书铁券,合资整车厂永远不搞自主品牌,
则上汽、广汽、东风、北汽、华晨股价立刻翻倍,比亚迪、长城、吉利翻两倍。吉利随便搞个增发,就可以控股奔驰。
可惜供给侧改革只可能改革民企,不可能反着来。
最近地产股我也发现这种趋势,纯粹走招拍挂的企业表现凑合,那些擅长用各种手段勾地的企业都跌跌不休,因为市场怀疑:
勾地手段所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融创中国的文旅、中国金茂的酒店和一级土地市场,外人根本看不清,这些企业总在提自己锅里有多少肉待结算,却一直结算不出来。
富力地产是剥离酒店,让上市公司变得简单透明,最近股价一直涨;金茂是私有化酒店,让上市公司变得更复杂不透明,最近股价一直跌。
靠不明不白的低效资产勾地来实现住宅业务扩张,市场担心,住宅扩张的钱才赚了一点,低效资产的本金被亏了进去。但那些靠商业地产勾地的企业,市场是认可的,因为商业地产本身可以盈利,并不是低效资产,比如龙湖集团和华润置地,宝龙地产和合景泰富集团。
有人说比亚迪也很复杂,怎么一直涨呢?那是因为比亚迪实在太“便宜”了。蔚来月销4000,市值1700亿,小鹏和理想月销2000,市值950亿。比亚迪汉预估9月销售6000,按那仨的市值,光这个车就值将近3000亿,其它秦唐宋元、电池电机电控、IGBT、电子、光伏、口罩都是白送。
有人甚至喊出比亚迪“千亿美元”的口号,因为分版块估值,电池2000亿,汉3000亿,其它车型500亿,电机电控IGBT电子光伏口罩1000亿,合计1000亿美元。
可复杂型企业能这么估值吗?不得打3折吗?
看看复星国际,今年一改以往作风,一直在回购,回购金额排港股第五,铁公鸡长毛了,可一点作用都没有,该跌还是跌。
复星曾经颇为自豪的宣称,其研究难度较大,市场没有能力对其进行深度研究。这话很对,所以市场不研究了,直接打三折。复星号称其调整后净资产为30港币,打3折9港币刚刚好。市场能接受明明白白的利润下降,因为总会周期反转,一旦反转就可以爆发。
市场不能接受用巧克力遮盖大便,遮遮掩掩的利润稳定上升,害怕某一天突然大便掉了出来。
最后做个假设,如果国家要求茅台转型做芯片,把利润大部分都投进去,随便亏,你觉得茅台还能值多少钱?这样的茅台,可能就只值七八千亿。
可如果是茅台把利润分红给国家,国家再把钱投给芯片企业,则茅台市值20000亿,芯片企业市值3000亿,合计23000亿。
盈利的企业有盈利的估值方法,亏损的企业有亏损的估值方法,因为他们都专注于主业,不同行业、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他们都有良好的预期。
可如果强行把这俩企业合并成一个企业,多元化经营,由一套领导班子管理,那就乱套了,懂白酒的不懂芯片,懂芯片的不懂白酒,做白酒的领导要从传统文化里寻找灵感,指导芯片研发,最后就只值七八千亿。
这就是简单和复杂的区别。
市场的这种估值方式其实是正确的,这会逼迫企业专注主业,不要搞乱七八糟的多元化,否则就要在资本市场受到惩罚。多元化从来就是失败的概率远大于成功的概率。
为何中国企业热衷于搞多元化和不赚钱的业务?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思维太强,市场经济思维太弱。
先说国企,国企承担了很多政治任务,有时甚至承担了宏观调控的任务,必须做那些损害利润的事情,比如合资国企的自主品牌,市场换技术,发展自主品牌是他们的政治任务,哪怕这个任务损害他们自身利益,也损害真正民族品牌—比亚迪长城吉利的利益,他们必须做。
比如很多国企跟地方关系盘根错节,为了地方就业而人员臃肿,不能裁员,不能关闭落后产能。
国家虽然一直说要对国有企业管资本为主,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实际大多还是在管业务,国企改革严重滞后。
既然不愿意改,那资本市场就惩罚它们,给它们最低的估值,让国有资产一直掉价、跌破净资产,无法实现增值保值。
这是资本市场在倒逼改革。
那为何有些民营企业也热衷于多元化,战术变形呢?
我认为根源在于产业政策,中国产业政策的油水太多,有一些热衷于走捷径的企业,在产业政策诱惑下,什么补贴就干什么,一窝蜂光伏、一窝蜂电动车、一窝蜂芯片,最后落得个杂而不精。
中国土地政策的不够市场化,让一些地产企业动起了歪脑筋,想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跟地方政府勾地,为了满足地方政府的不合理诉求,搞了大量的超高层建筑、文旅、五星级酒店等,最后都是沉淀的低效资产。
有人说,港股那些企业那么便宜,是因为外资根深蒂固看空中国经济的偏见。
我认为,这只是一方面。港股对那些在市场中拼杀出来,完全依靠市场竞争赚钱,处于行业龙头且业务简单的企业,给的估值并不太低。
或许港股看空的并不是中国经济,而是中国计划经济思维下扭曲的企业。
这种倾向已经从港股扩散到A股,目前是跨市场、跨行业的普遍现象,涉及到成百上千的上市公司。我认为这种倾向一旦形成,中短期是很难扭转的,最好不要与之对抗。
只有一种情况能扭转:如果中国经济强劲复苏,需求旺盛,那所有的低效资产都会变成中高效资产,金融企业的坏账会逐渐清掉,公用事业终于可以涨价,合资国企的自主品牌能卖得不错,融创的文旅能实现盈利,大便变成巧克力,就可以一飞冲天。
但这些企业是后周期,在它们上涨之前,那些业务简单的龙头企业早就涨的高高在上了,它们只能做最后的补涨。
更值得关注的是个股视角。
如果某个企业的管理层认识到这个问题,愿意变革战略,纯粹从市场角度出发去经营企业,把那些低效垃圾资产剥离清算掉,把冗员清理掉,专注于核心业务,专注于效率提升,让上市公司变得简单透明,就立刻可以获得估值提升。
作者:w奔波儿霸
链接:https://xueqiu.com/4097105650/159739694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主播不会把握语速,实在是败笔
汉能估价3000亿?太高了吧
你是鬼把你撵着吗?说的那么急,声音也不好听
你说的不对 格局太低了
日车,德车,美车品牌是上汽,广汽,长安的奶牛自主品牌是百年大计
哈哈😄这位同学优秀,敢使劲噴,必须赞
医药科技农业难道就不复杂,不照样涨
讲得非常好,国营企业壮大了,是长大个了,内虚
这文章还能被选出来?满满的情绪和个人臆测,雪球质量下降了。
这篇文章太厉害了,说破太多的玄机。 作者辛苦!主播辛苦!!!
凡尘长老 回复 @红牛阿旺: 作者疯了,还有跟这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