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管仲的著作:《管子》。
前面的音频,我们分享了这本书的第一篇《牧民》,接下来,我们分享第二篇“形势”,所谓“形势”是指判断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那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取决于什么呢?那就是:道。
管仲论述的“道”,分三个方面:一是天地之道,二是君王之道,三是为人之道
管仲说,天地万物自有“天道”,险峻的高山不崩塌,就有人烹羊去祭祀。深邃的潭水不枯竭,就有人去投玉求神。天不改变它的常规,地不改变它的法则,春夏秋冬不改变它的节令,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天地万物自有其规律和法则,这是“天之道”。
而“君王之道”是什么呢?是:“无为” 和 “德”。管仲说:位高权重的人发号施令,地位低的人忘掉自己的卑贱,长寿还是短命、贫穷还是富有,都是有原因的。百姓能奉行命令,是君主地位威严的体现;百姓能接受指示,是由于君臣名分的作用。君主不亲自过问,人民就会自己去做事;手执祭器不说话,朝政也会普遍修明。君主的功业要靠平时的积德才有根基。招徕远方的人,靠的是无为;亲近国内的人,靠的是少言。只有内心里暗自行道的人,才能够独有这样的作为。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而关于“为人之道”。管仲说:那些专门诽谤贤人、吹捧恶人的人,是不能委以重任的。谋虑远大的人,可以同他共图大事;见识高超的人,可以同他共行治国之道。但是,对于那种贪图速效而只顾眼前利害的人,走开了就不要召他回来;注重长远利益的人,影响也就深远;能裁断大事的人,会得到众人的依赖;要人们感怀自己,一定要行德而不可厌倦。不应得而求必得的事情,是靠不住的;不应承诺而完全承诺的言语,是信不得的。谨小慎微是拘泥,不能成大事,就好比厌食的人不能使身体胖起来一样。最后,管仲说那些能做到,付出不求回报的人,才能成就大业。
怎样才是顺应天道去做事呢?管仲举了几个例子,用新伐的生木做屋柱子,然后导致房子倒塌了,人们不会抱怨木材,而是抱怨修房子的人不遵循道;小孩子把屋瓦拆下来,母亲会拿着棍子抽打小孩,而不是瓦片。就像“对牛弹琴”,我们是应该嘲笑牛听不懂琴声呢,还是应该嘲笑有人明知牛不懂琴声,还要对牛弹琴呢?显然是后者,因为他没有顺应天道,牛本来就听不懂琴声,为什么要对牛弹琴呢?
管仲说,顺应天道去做,疏远的人也会来亲近;做事情违背自然的人为干预,近亲也要产生怨恨。万物对于人来说,是没有远近亲疏之分的。高明的人用起来就有余,愚笨的人用起来就不足。做事顺乎天道,天就帮助他;做事违背天道,天就违背他。得到上天的帮助,弱小也可以变得强大;遭到上天的背弃,成功也可以变为失败。
乌鸦聚集在一起的交谊,表面看着很友好,其实并不亲近;不绑在一起的绳结,即使牢固也一定会断开。管仲说,道的应用,贵在谨慎。不要和靠不住的人交往,不要强迫能力不够的人,不要告诉不明事理的人。和靠不住的人交往,强迫能力不够的人,告诉不明事理的人,这就叫劳而无功。表面上显示友善,也就接近于不亲近了;表面上显示亲密,也就接近于不友爱了;表面上显示大方,也就接近于没有回报了。四面八方所依靠的人,是实实在在施行大道的人。一意孤行的国家,疲于奔命而祸害不断;一意孤行的国家君主,地位低贱而没有威信。
管仲说:“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想要保持强盛,就要顺从天道;想要使危亡者安定,就要顺从人心。
管仲说,“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道的基本内容是一样的,但运用起来却各有不同。有的人认识了道,并能用来治家,他就是治家的人才;有的人认识了道,并能用来治乡,他就是治乡的人才;有的人认识了道,并能用来治国,他就是治国的人才;有的人认识了道,并能来治理天下,他就是治天下的人才;有的人认识了道,并能使万物各得其所,他就和天地一样伟大了。
其实这里管仲说的“道”和道家思想的“道”是非常类似的,他们也都认为,大自然自有一套自己的运行规律和法则,人是大自然的一员,所以,我们要顺应天道,才能真正做到顺势而为。
好了,《管子》的第二篇内容《形势》就分享到这里,其实管仲虽然在老子100多年前,但是管仲的思想和道家的“道”,以及儒家的“礼”是相结合的,同时也有法家的“法”的思想,充满了智慧,值得细细品读,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我们,下一个音频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