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管仲的思想。前面一期音频,我们分享了《管子》的第一篇《牧民》中,管仲提出的“四维”和“四顺”的治国理念,所谓四维就是“礼义廉耻”,而四顺就是要避免老百姓的四种疾苦,它们分别是:劳累、贫穷、灾难、灭族。
接下来,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管子》第一篇的《牧民》中另外两个治国理念:十一经、六亲无法。
所谓“十一经”是管仲阐述了治理百姓的十一项经常性措施。都非常具体,比如
把国家建立在不倾斜的地基上,意思是把国家交给有道德的人,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意思就是要努力从事粮食生产,粮食充足了,百姓才能丰衣足食。
把百姓安置在互不相争的岗位上,意思就是要让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
向百姓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意思就是要严格执行刑罚。
向百姓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意思就是要及时兑现奖赏,赏罚分明,百姓就不怕死难。
不留在不可久停的地方,意思就是不贪图一时的苟安,百姓就没有怨恨之心。
不去做不可再行的欺骗民众事情,意思就是不欺骗自己的百姓,百姓就会拥戴自己的君主。
可见这十一条,其实就是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候,具体要遵循的指导方针和原则。而且都是“以民为本”和“顺民心”为基础,获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戴,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那什么是“六亲无法”呢?简单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善纳广言。管仲说,要按照治家的要求治理乡里;按照治理乡里的要求治理国家;按照治理国家的要求治理天下,这是“因地制宜”。
在善纳广言方面,管仲说:不要因为不同姓,就不听取外姓人的意见;不要因为不同乡,就不采纳外乡入的建议;不要因为不同国,就不听从别国人的主张。要像天地对待万物一般,没有什么偏私偏爱;像日月普照大地一般,才算得上君主该有的气度。
驾驭百姓的关键,在于君主的言行,君主追求的东西,臣下就会去求得;君主爱吃的食物,臣下就会去试尝;君主喜欢的东西,臣下就会去宣扬;君主厌恶的东西,臣下就会去藏匿。
因此,不要掩饰你的过错,不要改变你的法度,否则,贤者就无法帮助你。在室内讲话,要使全室的人都听到;在堂上讲的话,要使满堂的人都听到。这样开诚布公,才称得上圣明的君主。单靠护城的沟渠,不一定能固守城池;光凭强大的武力和装备,不一定能抵挡敌人;光凭地多财博,不一定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只有有道的君主,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可避免灾祸的发生。天下不怕没有能臣,怕的是没有高明的君主去重用他们;天下不怕没有财富,怕的是没有精明的人才去合理分配。
这里,管仲非常具体的阐述了具体的治国策略,在治理方法上,应该不同位置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案;在君主气度上,要善于听取民众的声音,并且不要亲信谗言,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开诚布公;在识人用人上,君主应该任用品德高尚的贤人等等。
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管子》的第一篇《牧民》,看管仲是如何治理国家的,主要分为:四维、四顺、十一经、六亲无法几个部分。
首先,四维是其核心,也就是治理一个国家的原则,他们分别是:礼、义、廉、耻,也就是确立一个老百姓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这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非常重要,就像管仲说的: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果不提倡和施行“四维”,国家就会灭亡。
其次,四顺,就是要满足老百姓的四种欲望或者说担忧,这样老百姓就会归顺与你,这四个担忧是:劳累、贫穷、灾难、灭族。免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老百姓自然就会安定。
第三,十一经,也就是治理国家的十一条常见措施,比如把国家交给有道德的人,比如要对民众奖罚分明等等。
最后,六亲无法,也就是治理国家上的一些具体策略,尤其是在君主以身作则,识人用人,和广纳善言方面的一些基本策略。
其实,从这些策略,我们有可以看出,管仲的国家治理策略,和2000多年后的现在,其实大同小异,在今天看来也一点都不过时。想想在当时还是封建社会的春秋时期,管仲能提出如此先进的治国理念,已经非常伟大,这也难怪在群雄逐鹿的春秋时期,管仲能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也是春秋第一霸。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后面我们将继续分享管仲的精彩思想,如果喜欢我的音频,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我们下一个音频见!
第一篇的《牧民》中另外两个治国理念:十一经、六亲无法。
大明朝
听友208166562 回复 @听友208166562: 中国上下五仟年
怎么不更新了
小播讲哲学 回复 @千山哲远: 这周会更新,之前有点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