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集义”比“勿忘勿助”更重要

137.“集义”比“勿忘勿助”更重要

00:00
15:07


专在勿忘勿助上用工的修行,病根在哪里?此集阳明先生一开始就形象地比喻说,不在“必有事”上用工,只悬空守着一个“勿忘勿助”,就好比只会添柴烧火锅不曾放水下米,绝对不会烧出香喷喷的饭来。那么孟子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倡“心勿忘勿助长也”的呢?集义等于致良知吗?儒家是如何把佛家的“明心”秩序化条理化操作化?请一起来听张讲师层层递进、条分缕析、痛快淋漓地解读。


1   为何有的人很努力找真学问,却总是找不到?

2   【致良知】、【集义】如何去落实?

《答聂文蔚》

(三)

今却不去“必有事”上用工,而乃悬空守着一个“勿忘、勿助”,此正如烧锅煮饭,锅内不曾渍水下米,而乃专去添柴放火,不知毕竟煮出个甚么物来!吾恐火候未及调停,而锅已先破裂矣。近日,一种专在“勿忘、勿助”上用工者,其病正是如此。终日悬空去做个“勿忘”,又悬空去做个“勿助”,渀渀荡荡,全无实落下手处,究竟工夫只做得个沉空守寂,学成一个痴騃汉,才遇些子事来,即便牵滞纷扰,不复能经纶宰制。此皆有志之士,而乃使之劳苦缠缚,担搁一生,皆由学术误人之故,甚可悯矣!

夫“必有事焉”只是“集义”,“集义”只是“致良知”,说“集义”则一时未见头脑,说“致良知”即当下便有实地步可用功,故区区专说“致良知”。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著实去致良知,便是“诚意”;着实致其良知,而无一毫意必固我,便是“正心”。着实致良知,则自无忘之病;无一毫意必固我,则自无助之病。故说“格、致、诚、正”,则不必更说个“忘、助”。孟子说“忘、助”,亦就告子得病处立方。告子强制其心,是“助”的病痛,故孟子专说助长之害。告子助长,亦是他以义为外,不知就自心上“集义”,在“必有事焉”上用功,是以如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elissa_4t

    也幸亏有那些与王阳明讨论的人和记录的人,才使500年后的我们能有机会了解这么伟大的思想。感谢张庆祥老师,使我们这些看不懂古文的粗人能理解这些思想和道理

  • 水心投资

    静坐修心,不是追求无思、无滤,关键是要匡正思滤,使其思滤皆是良知,也是所谓集义。

  • 逆风飞翔_4x

    一生俯首拜张讲师

  • Melissa_4t

    学问不辨不明,王阳明太伟大了,高深莫测的道理娓娓道来,且字字有实义

  • 桃之夭夭_5tu

    必有事焉只是集义,也就是不必在意思虑本身,需注重的是所思所虑皆是天理,也就是处处致良知。而勿忘勿助只是针对集义的提醒警觉。

    桃之夭夭_5tu 回复 @桃之夭夭_5tu: 所以静坐不是悬空守静,思虑也不是让除而后快。

  • 慈声小语144319小嫒

    经书易得,人师难求🙏感恩张讲师!

  • 大音希声听见真知

    学问之道在日用平常,行住坐卧,故必有事焉,喜怒哀乐处处是功夫,处理事情的主轴是根据自心之良知去权衡,此就是集义,此就是存心养性。千万记住良心人人有,做事凭良心,就是集义。就是孟子说的尽其心,知其性。所谓的尽心就是尽自己的良心,你必然会心有感触。孔孟之道在良心。你先得朴实的心去求,自然有老师。良心在自己心里不在外。

  • 我的好你想象不到

    阳明先生真的太厉害了,让我们能学到这些做人处世的道理,张庆祥老师讲解的也很好,容易理解。

  • 慎独存诚

    隨時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著實去致良知,便是「誠意」;著實致其良知,而無一毫意必固我,便是「正心」。

  • 阳明心学强大自己

    顺序次第的展开,从宏大混沌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