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丨茶之选存】黄茶的选存(上):黄小茶、霍山黄芽、君山银针

【音频丨茶之选存】黄茶的选存(上):黄小茶、霍山黄芽、君山银针

00:00
10:33

本集文稿 

大家好,我是王恺。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讲过的绿茶和白茶,今天我们讲一个比较少见的茶类,但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茶类,就是黄茶。现在市面上我们见到的黄茶已经非常少了,最出名的其实就是君山银针,然后这两年蒙顶甘露也有重新抬头的趋势,然后很多人只是听说这两种茶,但是第一喝的很少,第二也没有去欣赏到黄茶的美。在我看来就是每一种茶类,甚至每一种名茶类中的每一种名茶很多都快消失了,但是其实都有它独到的独特的一种美感。


我们喝茶的时候很多人会说我只喝一种茶,或者我只喝某一类茶,在我看来这未尝不是一种浪费。喝茶要广泛地喝,大量地喝,才能喝到自己最中意的那种茶。就像我们在茫茫人海之中见到各种人,有可能只有几个最终成为你的朋友,但并不意味着别的人你都根本接触都不接触,就判定它的存在。


所以今天我们来讲黄茶,黄茶属于一种轻发酵的茶,它是介于绿茶和黑茶之间的,就像我们经常看颜色一样,最早是青绿,慢慢地变黄,最后慢慢地变黑变老,其实跟茶叶的分类是很像的。黄茶轻发酵,绿茶是不发酵,黑茶是重发酵,黄茶的特点就是黄汤黄叶。制茶过程中,我们对茶叶进行闷黄的结果,有些是揉前堆积闷黄,有些是揉后堆积,或者是久摊闷黄,有的是初烘后堆积闷黄,有的是再烘时闷黄,然后各种时间不同,也就导致它焖黄的工艺或者闷黄的结果也不同,但无一例外,它们出来的都是黄汤黄叶,我们一般把它分成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这都是根据芽叶的嫩度来体现的,黄芽茶的原料最细嫩,然后只摘它的芽,一芽一叶进行加工,最出名的其实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君山银针,还有蒙顶黄芽以及安徽的霍山黄芽,这都是黄芽茶。


小茶其实就是选择细嫩的芽叶,比较出名的有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然后还有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还有远安以及温州的一些茶,比如说平阳黄汤,温州的平阳黄汤也是黄茶。然后还有一种黄大茶,黄大茶就更大非常大,黄大茶其实也是种非常有意思的茶,它可能有一芽四五叶,然后主要就是霍山有霍山黄大茶,还有广东韶关湛江都有广州大叶青都是黄大茶。


为什么有黄茶这种东西我们就觉得很有意思,已经有了绿茶,然后也有了更浓重的黑茶,我听到一个故事,然后我现在也不能判定它的真假,但是我觉得这个非常有道理,就是黄茶的茶汤的口感更醇厚。过去很多是体力劳动者去买来喝的,尤其是码头工人,我们知道武汉那么大的一个城市,他们很多地方在一些过去的大码头,沿着长江的过去很多大码头,大家工人普遍是喝黄茶,因为大家觉得绿茶太细嫩了,不解渴不解乏。但是黄茶汤的醇厚,它甚至可以泡一整天,它更解乏,但是它又不像黑茶,很多人不习惯黑茶,黑茶在过去往往是边销茶,或者是给吃牛羊肉地区的人,它吃着特别容易饿,或者说它有一种闷味,但是黄茶就缺少这种闷味,它还是更多是黄汤黄叶,所以这大概就是黄茶的基本特点。


我们接下来会讲一讲黄茶的几个最著名的茶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君山银针以及蒙顶黄芽。那么我们先讲讲君山银针,君山很出名,大家如果听说过洞庭湖,都听说过洞庭湖里面有个小岛叫君山,尤其像李白刘禹锡都写过,刘禹锡有一首很著名的诗里面写道,洞庭湖的水是白银盘里一青螺,青螺其实就是洞庭山,也是君山。君山在唐代时候其实就比较出名了,最早时候,但是它传说来自于舜帝南巡,他的娥皇和女英在洞庭的小岛上天天哭,然后那里生产湘妃竹,当然这也是传说。


然后我们熟知的君山茶的产茶历史可能很早,唐代时候就有了。然后进贡的时候是五代的时候开始,清代的时候,当时大家就会说“贡尖下有贡兜,随办者炒成,色黑而无白毫。”(清代吴敏树《沏山客谈》)其实是很好的茶,说明它不是那种白毫茶,我们前面听到的,君山银针很可能我们现在考证就是贡尖或者贡兜那个名字转变而来,然后贡兜基本上现在我们也很少见了,因为只剩下君山银针这种茶了。


然后君山银针的茶树茶种,现在我们当地主要是自己选育的君山银针一号和银针二号,然后它全部采芽头,芽头特别长,特别肥壮,跟我们前面白茶时候讲到的,福鼎大白的白毫茶很像特别长,然后君山银针有“十不采”,它要求很严格,然后开口茶不采,弯曲的茶不采,然后紫色芽也不采,然后风伤虫咬病害弱芽雨水露水这些都不采。


一般在清明前四天开始采,最迟不能超过清明后的十天,然后因为全是芽头,大家很快把它弄破弄断,然后基本上就会带着茶篓子,然后里面衬有白布或者皮纸,然后防止它擦伤,然后回来之后基本上要经过八道工序,其中与绿茶不同的最主要不同的,前面是一样的,杀青是一样的,杀青要轻柔,那些都很类似。君山银针还有一点很有意思的,它很多不是炒青,是蒸青,在锅中蒸它来蒸青,然后蒸完之后,再杀青再摊凉,摊凉之后清除它的细杂末然后就开始烘了。这个是跟绿茶不太一样的。我们基本上烘一会儿放在炭火灶上初烘五六十度,两三分钟就翻,烘到五六成干的时候把它包起来,牛皮纸包好,放在无味的木箱或者铁箱内放48个小时,进行闷黄,这就保证了它跟绿茶不一样,就像我们吃青菜一样,青菜有时候要闷,一闷它也就奔黄了。然后闷黄工艺中会形成君山银针有特殊的色香味,然后也是它的一道重要工序,因为包闷的时候它氧化发热,然后包里的温度就升高,24小时就能到30度左右还要翻包,不能让它一直放在那。


然后气温20度左右的时候要40个小时,然后如果温度低就要延长,芽色橙黄色的时候就是适度的,君山银针的品质风格就形成了。然后之后要复烘和摊凉,复烘的温度要50度左右,然后烘至八成,然后包成了变色不足,要接着控,红到它七成干,然后差不多再摊凉,然后茶芽一般最后就会变成金黄色,然后香气浓郁,然后每次烘的量也很少,只有大概一斤左右,如果烘的太多它也不行了。然后都烘完之后,然后按照芽头的肥瘦曲直亮暗,然后再分一步。


君山银针还有一个特别好玩,就是它储存讲究要把石膏捣碎,熬熟捣碎,然后铺在箱底上面放两层皮纸,把茶叶用皮纸再分装成小包放在上面,然后封好箱盖,适时要更换石膏,这样银针的品质很久也不会变。


因为君山银针是芽茶,所以有人还统计过,说1斤的银针有2.5万个芽,它的风格非常独特,在中国的名茶中是特殊的,然后很多人最后就总结出一个很有趣的冲泡方法,他是用只透明的杯子来冲泡,出泡的时候它那芽头朝上,蒂头垂下,然后悬浮在水面,缓缓降落,在杯底中然后忽升忽降,最多的时候能到三次,然后有人就说君山银针是三起三落,最后竖在杯底,然后它不会倒下来,然后茶汤比较黄中带绿,然后非常好看,然后尤其是香味或者特别清纯,然后滋味也很甜。五几年的时候它就在国际上开始获奖了。


君山银针真正的成名其实是在70年代80年代之后,当时人们就牵强附会,当时邓小平文革之后重新出山,有人说君山银针的三起三落有点像邓小平的三起三落,所以君山银针在那时候更加名噪一时。但现在整个君山银针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并不高,首先君山岛的面积就很小,其次大家听到前面的这种繁琐的复杂的做工之后,大家会知道君山银针的做成的优质茶的几率很少,所以并不是说君山银针能轻易喝到,但大家如果说到湖南岳阳或者到长沙,有相应的做茶的朋友或者有特别懂茶的朋友,一定争取说能喝到好的君山银针一定可以试一下,他跟我们所常喝的龙井碧螺春还是有显著的差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