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红学原点阅读.红楼梦诗词赏析第七十八期~寄生草.解偈

四川红学原点阅读.红楼梦诗词赏析第七十八期~寄生草.解偈

00:00
09:16
寄生草·解偈
贾宝玉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这首《寄生草》曲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是宝玉在写了《参禅偈》后,“又恐人看了不解”而填的,所以题目叫“解偈”。
与前面的偈子异曲同工,都是表达一种看破红尘而超脱俗世的“觉悟”之意。
“无我原非你”,取意于《庄子·齐物论》:“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庄子这话的原意为:没有它就没有我,没有我也就没有东西来体现它了。其中的“我”与“彼”,指的是“我”与“道”的关系。而宝玉曲中的“我”与“你”,则指他与众姐妹,尤其与黛玉的关系。宝玉曾对黛玉说:“我心里……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我也说个誓。”(第二十八回) 所以这句可以理解为:我心中只有你们,尤其只有你——黛玉。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从禅理上笺jiān疏,意思是 “我” 是虚无的,“你” 也不存在,任凭“伊”还是“他”,都是没有的,不值得去追求。认识到这一点就得到超脱了,不再为感情的悲喜和关系的亲疏所困扰。这就是《涅槃经》卷二十所谓:杀空得实,杀于无我而得真我“。
“从他不解伊”,“从”,任凭;“伊”,第三人称代词。宝玉虽对黛玉说:“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第二十回) 所以这里的“伊”,就指 宝玉他自己。也就是说,任凭她们不理解我算了。至此似已想通,语气趋于平缓。
“肆行无碍凭来去”,想象从今以后,得到了解脱,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行动。“肆行”,随心而行,我行我素;“无碍”,佛家语,指通达自在,没有障碍。这里的“肆行”主要指在思想感情上摆脱困扰、得到解脱,表现了宝玉对佛家所宣扬的那种不受限制、脱离现实世界、来去自由的向往。 “肆行无碍凭来去”,与“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同义语,只不过更多了几分禅意。
“茫茫”二句意思是:在渺茫的尘世中,还有什么悲伤、忧愁和欢喜?乱纷纷的关系里,还说什么亲近、疏远和密切?“着甚”,干什么,何用。“悲愁喜”,是指人的三种感情变化。
结尾三句,是说从前我忙忙碌碌的却是为了什么?现在回头一想真觉得没意思。宝玉鄙弃走仕途经济之路,厌恶与士大夫交往,而喜欢在“内帏厮混”;爱护、尊重众姐妹,甚至甘心为丫头们服务。为此,宝钗曾给他起了个“无事忙”的绰号。
从全曲来看,说是“解偈”,似在“谈禅”,实则是在“说情”。是宝玉在受委屈后,借“谈禅”来抒发感情。宝玉向来以为 他与黛玉无论是从亲戚关系还是话语投机来说,彼此都在心中占有头等重要的位置。然而黛玉因生气而说出决绝的话,宝玉一时扭不过来,感情走向另一极端,便向老庄和佛学思想中去寻求解脱。而宝钗向他介绍的戏曲《山门》中的唱段《寄生草》,则是宝玉采取这种形式以求解脱的直接原因。全曲感情脉络清晰,语言浅显,且多用口语,活现出宝玉当时的情态。
宝玉所作的这支“解偈”,是黛玉当天晚上到宝玉房中就看到了,但却在次日从宝钗嘴里念出。对此,脂砚斋评道:“《寄生草·解偈》出自宝钗口中,正是大关键处。”点明了作者之所以如此写,是有其深意在的。同样是对待这一偈和一解偈,黛玉和宝钗的态度就不一样。当袭人将宝玉所写的拿给黛玉看,“黛玉看了,知是宝玉为一时感忿而作,不觉可笑可叹。便向袭人道:‘作的是顽意儿,无甚关系。’”一语便说中要害,真是宝玉的知己。而宝钗看后,却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 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 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支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她从另一角度——怕宝玉“旁学杂收”,移了性情。
全书有两个超现实的 象征人物,一僧一道,所以第二十一回和第二十二回中,宝玉也是分别从“道”和“禅”两个层面觉悟。
根据探佚研究,宝玉最后是与史湘云在一起的,所以这支《寄生草》曲子与第五十回湘云作的做的《点绛唇.耍猴儿迷》遥相呼应。宝玉模仿鲁智深 唱的《寄生草》属于北《点绛唇》,与湘云作的《点绛唇》在曲排名上暗相映照,而湘云《点绛唇》中的“真何趣”等也和宝玉的《寄生草》中词句有意关合。这些设计都是细致入微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云1851

    主播,虎年万事如意!

    秋水琴韵yuan 回复 @云1851: 谢谢😊新年快乐

  • dqxgh56cqwhqi4ey4e7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