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6_飞雪老师对联第40讲《古代对联虚实对》上

20200826_飞雪老师对联第40讲《古代对联虚实对》上

00:00
02:01:34

中十大对联第40讲《古代的虚实对》之一《词性的变通》

我国古代的诗词对联“实对实,虚对虚,活虚字与活虚字对,死虚字与死虚字对”,是绝大多数的规律。部分虚字与部分实字也可相对。虚实字之间的在一些场合可以转换。在清代一些蒙学都是从一字入手,如风对雨,山对水之类。对入学儿童有目的的进行训练,一是练习于平仄,二是练习其小类的对工。有些一对多者,因为其解释的意义不同分别跟不同小类的词相对。如宫对室,皮对革,皆属以类相从,然宫又为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故还可对角、徵、羽等字,革又为八音(匏、土、革、木、石、金、丝、竹)之一,故还可对匏、金、丝等字。 匏 páo 〔匏瓜〕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俗称“瓢葫芦”。 中国古代八音之一,如笙、竽等。

一,实对实,虚对虚的例子:

骆宾王题浙江观海亭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其中楼和门都是实字,观和对是活虚字,沧海日、浙江潮则又是实字对。

解缙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此联中墙和山,头和嘴,脚和皮,根和腹以及连绵词“芦苇”和“竹笋”都是实字;上和间,底和中都是半虚对;重和尖,轻和厚,浅和空都是死虚字。

祖咏的《七夕》“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其中向和临是虚字,月和风,针和线是实字,穿和整是活虚字,易和难都是死虚字。从以上的例子我们能看得明的,因为即使我们按今天的词性标准来划分,也都是相对的,而且对得非常好。

二,活虚字对死虚字,即我们所说的现在的动词对形容词。

 “地迥不遮千眼阔;窗虚只许万峰窥。”窥为活虚字,阔为死虚字。

再如:“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小为死虚字,忆为活虚字。

这样的例子很多,它们不管是活虚字,还是死虚字,都属于虚字,都具备“无形体”这一相同共性,所以古人所作这些动词与形容词配对的对仗对联是完全合理的。

1)活虚字和其它虚字的相对。

如:张岱的飞来峰“洞里白猿呼自出;崖前残石悔飞来。”白对残,呼对悔了。

再如沈葆祯的咏“雪、平”一唱:“雪天裘被皆朋辈;平地楼台望子孙”皆是虚词,望是活虚字。

再如,郑志微·上饶信江书院:“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得动词,以介词。

陆申甫·自题:“老而不死是谓贼;臣之壮也不如人。”

再如,清李调元的《陇西书院》“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比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压为活虚字,与其相对应的比为虚字(现代的介词)。今天作为实词的动词居然可以与作为虚词的副词和介词构成对偶。古代把有形体可能指称的字视作实字,而把其馀一切无形体可以指称的字视作虚字,那么,现代认为属于动词、副词、介词的字,在古人眼里,通通都属于虚字。以上的例子的所谓疑惑,都是古人按照“虚对虚”的原则去构成的对偶,所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2)不仅是活虚词如此,死虚词也如此。

比如常熟虞山仲雍墓:“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联中,难为死虚字,还为虚字(现在的副词性)。

3)虚字相对。如张拭·岳麓书院讲堂:“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联中,“必”“而”虽然都是虚字,但必为副词,而为连词。

4)实字的相对。如翁方纲·曲阜孔府大堂:“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时贤者,皆从之游。”联中,天为实字(名词),一为实字(数词)。

刘咸荣·题峨嵋山九老洞:“问九老何处飞来?一片碧云天影静;悟三乘遥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联中,山为实字(名词),片为实字(量词)。叶方蔼·赠陈维裕:“流花旧事谁能识;桃叶新诗手自题。”联中,手为实字(名词),谁为实字(代词)。通过这样一对比,实字的对比也可以如此。不管是数词也好,量词也好,代词也好,在古代都属于实字,实字相对也未尝不可。但是,这只是特殊情况,一般情况来看,数量词都是单独成对的。

三,     实词间的相对

1,量词与名词对。如南通曹顶祠:“匹夫犹耻国非国;百世以为公可公。”联中,匹为实字(量词),百为实字(数词)。这种记性的对类,在我们现在也是允许的。

2,         数词对代词。再如汤蛰仙·南京莫愁湖郁金堂:“湖水本无愁,问如何千古英雄,只许一楼分黛色;佳人空绝代,看多少六朝金粉,更谁此地斗娥眉。”联中,一为实字(数词),此为实字(代词)。

再如康有为·杭州人天庐:“沧桑多迁,陵谷多易,教宗多劫,国土多沦,亭阁鸡虫看得失,无一物当情,历尽成住坏空,觉来栩栩;

天地不大,毫末不细,大椿不寿,朝菌不短,微尘世界何爱惜,观我生自度,仍行慈悲喜舍,想入非非。”这里的一为实字(数词),我为实字(代词)。

另外,代词的归属:仅代词而言,在古代也没有明确其到底归于实字还是虚字。因为我们都知道,代词既可以代替名词,还有的可以替代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词。如:我、他们、自己、人家、谁、怎样、多少、那里、这儿、这么些。如果按古代的虚实分类,我、他们、自己、谁当属于实字,而那里、这儿、这么些又是虚字。所以,这类词到目前也没有定论,这也造成了此类字与虚字相对的现象。

3,代词对副词,如詹麟飞·挽友:“老泪我无多,数落落晨星,从此胖骏空冀北;雄才终未尽,叹茫茫泉路,相随鸿雁到荆南。”联中,我被当成了虚词(代词),终为虚了(副词—)。

赵熙·成都清婉室:“独坐黄昏谁是伴;怎教红粉不成灰。”联中,谁被当成了虚字(代词),不为虚字(副词)。

4,代词对介词,再如左宗棠自挽联:“

慨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委残芳草,满腔血洒向空林。问谁来歌莺歌建,鼓琵琶家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松揪魂魄,奋激千秋,纵教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倘当年化鹤东归,一瓣香祝成本性,十分月现出金身。愿从兹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仃鸥盟水上,消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惟恐苍天厄我,再作劳人。”联中,谁被当成了虚字(代词),从为虚字(介词)。,松楸,是汉语词汇,拼音:sōng qiū释义:1、为松树与楸树。墓地多植,因以代称坟墓。2、特指父母坟茔。 一、枌榆松楸 引证解释: 谓怀念故乡,悼念亲人。枌榆,故乡;松楸,代指亡故的亲人。

又如张佩伦·挽黄体芳之母:“范孟博立朝有声,尔母曰有子若兹,我瞑目矣;张江陵夺情未忍,天下惜斯人不出,如苍生何。”联中,范滂 (137年-169年),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青年镇砖桥村)人 东汉时期党人名士,我被当成了虚字(代词),如为虚字(介词)。还有用代词当虚字用,来对连词、助词、动词等等的例句,

何廉昉题厅堂联:

酿五百斛酒,读三十车书,于愿足矣;

制千丈大裘,营万间广厦,何日能之。

上联“于”为介词,下联“何”为代词。

5,形容词与助词相对

集古文联: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安忘其怒,出忘其仇。

上联“诸”为形容词,下联“其”为助词。

厅堂联:

立身引道,扬名于后世;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上联“后”为形容词,下联“所”为助词。

6,数词与副词相对

严渭春自题门联:

两朝恩眷三持节;

五岭归来再读书。

上联“三”为数词,下联“再”为副词。

陈钟祥题天津三太爷祠联:

灵迹三山真个幻;

仙心太古是耶非。

上联“三”为数词,下联“太”为副词。

7,数词与介词相对

绍兴鲁迅故居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上联“一”数词,下联“以”为介词。

8,数词与助词相对

京师浙绍乡贤祠联:

先贤后贤其揆一;

在上在旁如见之。

上联“一”为数词,下联“之”为助词。

9,量词与助词相对

宣鼎题故乡联:

拓地不多些,看一角危城,几湾流水,数点遥山,也算烟云开画本;

及时行乐耳,种石边丛筱,窗外幽篁,篱边短菊,且宜风雨读离骚。

上联“些”为量词,下联“耳”为助词。

10,代词与副词相对

康有为题新安千唐志斋联:

丸泥欲封,紫气犹存关令尹;

凿坏可乐,霸亭谁识故将军。

上联“犹”为副词,下联“谁”为代词。

11,代词与连词相对

张家口洗马林戏台联:

示之作通乎幽,古圣所以设神道而俨然如在;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于此感人心而天下乃平。

上联“以”为连词,下联“此”为代词。

12,代词与助词相对

钟耘舫题裁缝铺联:

剪裁归我,遂尔衣裳楚楚;

计吾生活,苦矣针线年年。

上联“尔”可视为代词(也可视为助词),下联“矣”为助词。

严复挽高啸桐联:高啸桐先生的维新思想和广博知识。年十八,便中秀才。当时清政府政治腐败,西太后拉氏专政,中央亲贵当权,外省官吏贪污,对外作战

便司献替,遽以毛鸷为能,公等休矣,岂有鸠人羊叔子;

直到弥留,犹祝中兴不远,天乎鉴此,可怜忧国贾长抄。

上联“矣”为助词,下联“此”为代词。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出自文言文《晋书羊祜传》,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278年,因病回洛阳,11月病故,临终前举荐杜预。


四,     死虚字(形容词)与代词相对。

如胡君复·常州图书馆:“我生恨不见古人,是邦耆硕如林,文采事功皆旷绝;名士从来有部落,今日横流遍地,英雄时势两相需。”联中,耆硕是汉语词语。拼音:qí shuò释义:年高而有德望的人... 清 汤斌《明两浙运使儆辕张公传》:“是时,袁大司马可立、杨大参尧华、余光禄化龙,皆以耆硕里居。我生中的我为代词,名士中的名为死虚字(形容词)。有些联,我们只能根椐其联意才能判断其词类,或实或虚。

如陈宝深·挽陈赞舜联:“委身邪世伤非命;怀旧儒门惜此才。”联中,身为实字(名词)旧也是半实字(名词)。

卢伦·送李端:“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这里的孤字为实字,而难也作实字解释。

四,实字虚化的意义

《缥湘对类·习对发蒙歌》说:“若夫以实字作虚字使,以死字作活字用,是作家有此活法,初学者未易语(悟)此”,这里提到的活用就是词性之间的转变。古人认为,汉字的虚实死活还可以互相转化。其原则是:实字有实指对象时是实字,一旦不实指对象就变成了虚字;虚字不实指对象时是虚字,一旦对象化了,就变成了实字。活字显示动态时为活字,活字静态化了就变成了死字;死字显示静态时为死字,死字动态化了就变成了活字。而这种变化,让我们不仅领略到字的神奇,也领略了因词性的改变给我们带来的更大的诗词魅力。无论是对联或者古体诗,主要追求的是意境上的美,而意境上的美就要求作者对汉字要有深刻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1)活字死对

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从字面上看,阔是死虚字(形容词),流是活字(动词),按照我们上面讲的虚实相对也无可厚非,但是,这里的流能是活虚字(动词),依然是死虚字(形容词)。阔形容的对象是在空间范围的无限,流形容的对象是在时间范围的不绝。也就是说,作者认为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是无限伸展和永不枯绝的。这里是虚字之间的变化。

王夫之·湘西草堂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李商隐·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断为活虚字(动词),与其相应的情为死字。但是欲断是谓语疏的补语,意思是到了五更,蝉声稀疏到欲断的样子。这样一来一样做补语的无情与欲断都做补语,便可以与相应的实字情构成对偶。 

再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寒流的含义就是江水,所以可以与往事来对了。

(2)虚字死对。弘历·丫髻山行宫:“天地为坊,游心物以外;诗书敦好,尚论古之人。”联中坊为实字,好为死虚字(形容词)。

(3)实字虚对。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春本属实字,在这里的意思是长安城的春天来了变动态化了,即由实字变成了虚字。动态化的春要解作逢春。春与破相对实质上已是虚字对虚字了。

这类活用,在古诗词中运用很广。我们必须从语法入手,来进行判断使用,在句子结构中,不论它们原先的词性是什么,只要在句子中,充当不同的成份,它们的词性(语法)就是一定的了。

例如,清代学者王澎自题联:“一经传旧德;五字耀英才。”中一与五为数词作定语,经与字为名词作主语,传与耀为动词作谓语,旧与英为形容词作定语,德与才为名词作宾语,一看便了然于心。

对于一些虚实变化的词,一个词在句子中的词性,最终还是取决于其在句子中的作用,看它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份。

我们举一些例联来加以分析: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王夫之·湘西草堂联)在这个联中,有四个词的对仗,词性有变化。

再如:六年久识奇峰面;五度来乘读画舟。(阮元·阳朔画山)联中,从表象(即词汇意义)看,年是实字名词,度是实字量词;久是半虚定形容词,乘是活虚字动词;奇是死虚字形容词,读是活虚字动词。从句子结构成份看,这是个省主语(上联省山,下联省了我。这在联语中是常有的)的句子。久与来为状语,六年与五度为状语,久为状语,识和乘为谓语。奇峰面,读画舟为宾语。可以把联语叙述为:六年的(时间)识的是奇峰的面;五次来乘坐的是读画的舟。这什么是读画的舟呢?这得从九马画山说起。九马画山,从兴坪溯江而上四公里有一山,徐霞客这样描述:“其山横列江南岸,江自北来,至是西折,山受啮,半剖归削崖,有纹层络。绿树掩映,石俱黄、红、青、白,杂彩交错成章,上有远望如画屏,故名画山。”山面如削,石壁上有白、黄、灰、黑等色,色彩斑斓,呈现出马的画像,名画山;马图最多可见九匹,又名九马画山。清代诗人徐云赞道:“自古山如画,如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 清代两广总督阮元对画山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六年间五次来游画山,他在《清漓石壁图歌》中写道:六年久识奇峰面,

五度来乘读画舟

所以,这里的读画舟,就是指来观看画山的舟,或者是来解读山画的舟.再比如: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身和心都是主语,即实字(名词);无和有是活虚字(动词)作谓语,翼和通都是实字(名词)作宾语,这里的双飞和一点是作宾语的定语,这里的飞和点属半虚字(动),点作指点讲,所以,这里的通是半虚字活用为实字.

五,什么情况下可以活用

1,是如一个名词或形容词后边带上宾语,它便变成了动词,因为按古汉语语法的要求,名词和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

2,是看名词、形容词带不带状语和补语,如有,则它也变为动词;

3,是同一个名词重叠,其中必有一个变为动词(如“春风风我”句中的第二护‘风”便是动词);

4,是名词的前后出现起连接作用的“而”,那么,这个名词也便成了动词;

5,是只要是在句中作主语的,不论其原来的词性是什么,它都变成了名词;

6,是凡在句中作谓语的词,通通变成动词;

7,是凡在句中作宾语的词,一律变为名词;

8,是凡在句中作定语的词都变成为形容词;

9,是状语一般由副词充任,但有时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也可作状语,比较难分辨;

10,是补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后,故凡在谓语之后的词都是补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名词及带介词结构的词担任。古汉语语法内容丰富多样复杂,以上也只能拣较重要的加以引用,而不能包罗万象,有些句子却不能按照语法去分析,具体的问题,还要结合古汉语语法知识具体运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