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上):社会学经典著作,民国大师代表作,认识中国必读书!

《乡土中国》(上):社会学经典著作,民国大师代表作,认识中国必读书!

00:00
15:53

内容简介: 

中国老一辈社会学家代表人物费孝通,根据自己常年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的经验,在教授乡村社会学一门课后,将他对于中国乡土社会的研究集结成书。人们常常说乡下人土气,却不知道,乡村是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乡土社会是相对稳定的社会,人际关系格局是差序格局,崇尚礼义、道德,偏好大家族、血缘关系以及男女有别的观念,依赖于礼治与长老权力。只是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分工的普及,以农业为基础的乡土社会开始发生变迁,城乡之间才产生割裂。归根结底,乡村与城市,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只是由于赖以建立的社会特征和文化不同罢了。


谁写这本书?

费孝通(1910.11~2005.4),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1930年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获硕士学位。1936年秋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攻读人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其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江村经济》。1938年回国后先后任职于云南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等。作为社会活动家,曾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1980年接受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颁发的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1988年在联合国接受1988年“大英百科全书”奖;1993年获日本亚洲文化奖;1994年接受菲律宾马克赛赛社区领袖奖。


本书金句

l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l 因为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地在一个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

l 西方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

l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博文所推己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客串情人_

    路上读书 回复 @客串情人_:

  • 韩不善言辞

    听了两分钟,果断关掉,说的是个毛!

  • 她说会回来

    一直很喜欢路上读书

    路上读书 回复 @她说会回来: 谢谢喜欢!欢迎常来听书!

  • 落叶的忧伤_v

    这种理论用在以前应该没什么问题因为那时的社会多少年都没什么变化,现代社会变化太快了这种理论适应不了

  • HSBC2

    这语速未免有点太快了吧, .75倍速刚好👌🏻

    乐游6 回复 @HSBC2: 这还快吗?我听的1.25倍挺好的呀

  • 小伙不吃辣

    说得快反应过来

  • 刘尚雨在喜马

    喜欢主播的讲解和声音

  • 我是九公子

    社会学还是有点意思的

    路上读书 回复 @我是九公子: 这是一门我一直想学习了解,但一直没认真去看书的学科

  • 错己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 乡下地方,人热情,邻居常往来串门,说话直来直去。不像城镇明明是隔壁,房门面对面,却远在南极,这是咋的了? 似乎谁也没做错什么,自然而然有隔阂感。

    路上读书 回复 @错己: 乡下很多事一个宗室社会,彼此之间,或深或浅都有一些血缘关系,属于熟人社会,但在城市不是这样,彼此之间没有多少血缘关系,而且是一个流动的社会

  • 呦呦呦哟西

    现在的亲戚有些比陌生人还冷漠

    路上读书 回复 @呦呦呦哟西: 哎,这东西,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