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娱乐至死》
推广宣传语:最后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
分类:文化-历史
国别:美国
作者:尼尔·波兹曼
播音:涂涂&YOYO(专业)
关于本书:
《娱乐至死》描写了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作为一种媒介,却反过来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都不可避免地被电视特有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就是娱乐,这最终影响了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方式,导致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被塑造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看上去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用作者的原话说:“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本书金句:
1.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2.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地存在。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一种文化认为用某种象征形式表达的真理是最真实的,一种文化却可能认为这样的象征形式是琐碎无聊的。真理,和时间一样,是人通过他自己交流技术同自己进行对话的产物。
3.一个人学会的不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更为重要。通过看电视或者其他娱乐活动学习,并不能培养好的学习态度。
碎片信息
路上读书 回复 @水月云天_4o: 不成系统,专注力也不集中来
说的都对,也不对,哈哈
路上读书 回复 @1322710cbaz: 哈哈哈哈哈哈
无论是书籍还是网络只是认识的途径而已,信息碎片动脑的人还是可以知道一些信息的,不动脑的都一样,这个人打压信息网络有点不合理的,刀还是那把刀,主要看用刀的人
路上读书 回复 @一音: 工具论其实还是有范围的试想一下,如果生活在一个刀随身带着的社会,出大事的概率会大很多。这本书可能不是在打压信息网络,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他只是作出一个警醒,把自己放在一个信息泛滥的环境里,人很容易就堕落了
媒介之间差距很大,优劣势很明显。比如听书就像组会、报告会上听别人的成果,看书就是直接看论文和复现。听再多书也只是增加浅显的见识,一本书看再长时间认知也不会有巨大提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确定好媒介的比例,然后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就行了。
路上读书 回复 @听友230110977: 然后本来要做3个人吃的饺子皮,结果做成了10个人吃的量
这个专辑不错
路上读书 回复 @13684325fok: 欢迎常来听书哈
主播的京腔和卷舌!啊,出戏啊
路上读书 回复 @糖糖_4h6: 冷静冷静,来听这个主播讲的《娱乐至死》https://www.ximalaya.com/qita/23551613/187855450
懂了,我这就取消关注你。就不会沉迷在听书了。
路上读书 回复 @犹怜草木青I: 听书是在增加知识嘛
确实引发了我的思考,没想到娱乐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思维,让人变得越来越浅薄。
抖音被我卸载下载了n次
bigbiggirl_Bo 回复 @water自律: 我也
其实书带给我们的也是这些。试问有几本书说的完全对。
路上读书 回复 @央青巴毛: 没法苛求一本书能够完全对,就像没法苛求一个人是完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