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社会心理学(上):我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彼此影响

44 社会心理学(上):我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彼此影响

00:00
18:27

各位听友好,我是曹宇红,我们继续品读心理学经典,获得幸福、走向成功。今天,我们开始品读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在过去30年中,这本书连续再版了十几次,既有清晰、严谨的专题研究,又具备简练而雄辩的文辞,再加上精美的设计,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2014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个幸福论坛上,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家探寻了几个幸福话题:富裕国家的人民更幸福吗?并非如此,一旦人均收入达到2万美元,更高水平的国家财富就不能预测更高水平的幸福了。生活在更富裕的21世纪的人们更快乐吗?没有。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更多的人们拥有了洗碗机、相机、手机、各种口味的咖啡,等等,但盖勒普公司调查显示,美国人在1957年,有35% 的人称自己“非常快乐”,如今,这一“非常快乐”的比例却下降到了29%。在中国也类似,生活更加富足,幸福感却下降了。

为何如此?人类的适应能力、社会的比较倾向、物质主义的危害,等等,这位叫戴维·迈尔斯的心理学家,阐述了社会心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以宏大而犀利的视角触动了我。当时,他的著作《社会心理学》第11版在中国出版。我第一个奔到售书处,掏出368元,买了这本厚厚的、精美的书。电子书发明至今N多年了,但我依然对纸质书情有独钟,像这本《社会心理学》、像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以及罗伯特·麦基的《故事》,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内容深邃,而且设计和印刷非常精美,让人在触摸一页页细腻的纸张,欣赏一张张精美的图片,领悟一行行文字时,头脑和情感都能获得美妙的享受。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周围情境影响力的科学,包括我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以及如何与他人互相关联。法国哲学家萨特曾写道:我们人类“首先存在于环境之中”,我们不能脱离环境,环境塑造了我们,决定了我们的可能性。


我们的许多社会行为不仅取决于客观环境,还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其进行解释。比如,一对关系不错的伴侣会把对方刻薄的言辞:“你就不能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吗?”解释成某些外部因素,“他今天一定过得不怎么样!”而婚姻不幸的伴侣,就会把同样的言辞归咎于对方的品性:“他总是那么恶狠狠的!”这样一来,双方就不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瞧吧,人们就是这样看待他人,进而彼此影响的。接下来,我们说说“社会思维”的五个话题:


其一,自我的概念:我是谁?


如果让你来填写下面这个句子,“我是……”,你可能会给出哪五种答案呢?

我们稍等一会儿,等你在脑海里,或者在纸上写下这五个答案。把这些答案综合起来,就是你的自我概念!我写下的是:“我是自由自在的,我是好学上进的,我是一个中年女性,我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我是一个旅游爱好者。”


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自我,你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性别,自己的特点,了解自己的感受和记忆。我们的“自我”概念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叫自我图式,也就是你是什么样子的?比如身强体壮,聪明的,善解人意的,等等。自我图示会强烈地影响我们对社会信息的加工,假如,成为一名运动员是自我图式的一部分,你就会特别注意别人的身材和技巧,也会更加注意相关的体育赛事。


自我概念不仅包括我是什么样子的自我图示,还包括可能的自我,也就是我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比如,美国著名的脱口秀女主人奥普拉,想象中的“可能自我”包括:苗条的自己,富有的自己和健康的自己,这个“可能的自我”犹如一副栩栩如生的画面,激励着她努力工作,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黑兹尔·马库斯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自我”理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很多“可能的自我”。这些“可能的自我”,有些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化的自我,有些则是我们非常厌恶的、不愿意去扮演的自我。这些不同的“可能自我”,在我们的内心展开激烈的斗争,好像都在叫喊:“选我!选我!”而职业转型的过程,就是选择其中一个“可能的自我”,让它跟真实的世界发生互动的过程,并慢慢成长起来,变成“真实的自我”。

对这一理论,我深有体会。在我第一次创业时,有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花了一下午时间跟我讲“觉察”“自我成长”“人性的渴望”,可那时,我一脑门子都是客户、产品线、现金流,根本不觉得心理学有啥用,更是想象不到它与我今后的事业有啥关系。但是,当我生了孩子,开始对生命好奇,对成长的历程感兴趣后,“心理学爱好者”“心理学者”......这些缥缈的“可能自我”居然一点点清晰起来,成了我生命中重要的“真实自我”。


其二,自我,与文化相关


在上面那个“我是……”的造句,我看了一下自己的答案,给出的全是个人特点的信息,比如,我好学上进,我心地善良,我很喜欢旅游......而没有一条与社会相关的信息,例如,我是一个初中女生的妈妈,我是北大校友,我是一个创业者等等。这就提到了自我与文化的主题。


对于某些人而言,“自我”很重要,比较认同“个人主义”,他们的身份更多是独立的。在西方文化中,不论是文学还是电影,经常呈现出一个个反抗制度或自我奋斗的个体,比如《功夫熊猫》中的阿宝,《阿甘正传》中那个有点傻、却无比执着的人,以及美国推出来的一系列英雄电影,蜘蛛侠、绿巨人、超人、钢铁侠,等等。而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本土文化中,则更加看重“集体主义”,也就是说,个人要服从集体,并据此来定义“自我”。比如在上面的填句中,会更多地出现,我是一个负责任的妈妈,我是一个佛教徒,我是一个公益志愿者,等等社会角色。人们的自我概念与集体或社会有强烈的相互依存。


但不论受到怎样的文化熏陶,经常在脑海里想一想“我未来的三个画面”,会是一个好主意!因为,神奇的潜意识会吸引相关的资源和能量,一步步实现我们的梦想。好了,请你有空时,经常完成下面的三个句子,清晰地念出来,让脑海中慢慢浮现出那个美好的画面。就像我经常念叨的:

我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像一片云;

我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像一个登山者;

我是一个欣赏美、分享美的读书人......


其三,自尊:你有多喜欢自己?


自尊,也就是我们对自我的全面评价。“知道自己是谁”和“喜欢自己是谁”是两回事。比如,青少年越来越清晰“自我”的概念,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会越来越喜欢自己。


电影《海王》描述了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历程。童年的小海王阿瑟很孤独,没有妈妈的陪伴,爸爸少言寡语。他很羞涩,同学们叫他“怪物”,都躲着他。当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更加自卑:爸爸来自陆地,妈妈来自海洋,可不是名副其实的“怪物”吗?幸运的是,海王在13岁那一年,遇到了他的人生导师维科,他传授给阿瑟诸多本事,还告诉他:“你的妈妈是为了保护你爸爸和你,才不得不返回海洋的,她一直深深地爱着你。”随后,海王又遇到了美丽的公主湄拉,她说:“阿瑟,你的出身正是你的长处,只有你,才能为陆地与海洋带来和平。”心结打开了,阿瑟的“自尊”由此大大提升。


一般来说,在青春期,男孩比较在意身体素质和学业成就。所以,那些身材高大、健硕,或是在篮球队、足球队中一显身手的男孩子,他们的自尊更高一些。而女孩更在意外貌和社交成功,因此,有的女孩子会比较纠结,担心学习太好,会被别人妒忌和疏远。


心理学家克罗克认为,外表、聪明、能力等因素,对人们的自尊非常重要。而具体的“自我觉知”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自尊。比如,你认为自己擅长数学,或是游泳方面有天赋。自尊是一种重要的驱动力,我们的自尊感就像是汽车上的油量表,“人们为了变得更强大而努力,而不只是为了被他人接受而努力”。


其四,当“自尊”变成了“自恋”


自尊如果掺杂了自恋,就是那种膨胀的自我感觉,就会变成大问题。自恋者虽然通常有高自尊,但不太关心他人。他们的“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导致许多关系问题。一位学者将自恋列入“黑暗三角”的消极特质里,另外两个特质是权术主义和反社会人格,也就是总爱勾心斗角,总是想制造混乱、报复社会。


心理学家琼•特韦奇经过数十年的追踪研究,有三个发现:


其一,她将现在的年轻一代称之为“我时代”,他们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恋,比如,会认为“如果让我来统治这个世界,世界会变得更好”,或者“我觉得我是一个很特别的人”。


其二,自恋与物质主义相关。比如,自恋的人往往爱追求成名,容易欺骗、沉迷于赌博,越来越少的忠诚关系和越来越多的“一夜情”。这些特质都在随着自恋的增加而上升。


其三,大学生的同理心能力在急剧下降。可能是由于他们过于沉迷于网络交际,使他们面对面的交往能力退化;也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年轻人都忙于努力争取自己的成功”。但讽刺意味的是,那些高自恋、低同理心的人反而更难以成功,他们不仅学习成绩更差,在工作中也成就平平。


其五,自我妨碍,也是为了自尊


想象一下,你是清华大学的一名被测试者。你通过猜测打出了一些智力难题,然后被告知:“您是目前为止的最高得分者!”。当你正在为自己的幸运而感到难以置信时。研究人员给了你两种药丸,你必须服用其中的一种,才能继续完成下面的题目。一种药丸有助于你的智力活动,另一种药丸则会干扰你的智力活动,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令人吃惊的是,多数学生会挑选第二种药丸,以便为不久可能出现的糟糕成绩找到借口!


这就是关于自我妨碍的一项研究。有时候,人们会通过设置障碍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这种行为绝不是故意地破坏自我,而恰恰是为了保护自尊。比如,在大考来临前疯狂地玩游戏,而不是认真地备考。在任务刚开始时不好好干,这样,不至于对自己产生过高的期望。我们通过一些自我挫败的行为,正是为了把失败归于外因,“我昨天熬的太晚了”“我最近家里有点事情”,从而保护我们的自尊和公众形象。



好了,我们回顾一下本集的内容:

首先,我们了解了社会心理学,这是一门研究周围环境影响力的科学,包括我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以及如何与他人互相关联。

其次,“自我”的概念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叫自我图式,也就是你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部分叫“可能的自我”,它让每一个人拥有更多的发展潜力。

最后,我们说到了自尊:你有多喜欢自己?自恋与自我妨碍,其实都是为了保护自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