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讲丨 “厓山之后无中国”吗?

第43讲丨 “厓山之后无中国”吗?

00:00
17:27

本节概述 

        厓山战后南宋彻底覆灭,但包括文天祥、谢枋得、郑思肖在内的宋朝孤忠都已接受元朝作为新朝、北朝统治中国的事实。元朝的疆域已包括汉唐全部,更有超越(如西藏),基本制度沿袭汉唐,儒学理学继续兴盛,人口以汉族为主,不少非汉族也认同汉族。蒙古统治者已认同中国,以至在逃离大都几十的内仍自称元朝皇帝。厓山以后是中国毫无疑义。

     

本节内容 

        公元1279年3月19日,宋、元的军队在厓山海上决战,宋军溃败,主将张世杰退守中军。日暮时分,海面风雨大作,浓雾迷漫,张世杰派船来接宋帝出逃。丞相陆秀夫估计没有办法脱身,先命令妻子跳海,然后对九岁的小皇帝赵昺说:“国事如此,陛下当为国死。”背着他跳海殉国。

        七天以后,海面浮起十万余尸体,有人发现一具穿着黄色衣服、系着玉玺的幼尸,元帅张弘范据此宣布赵昺的死讯。消息传出,完全绝望的杨太后跳海自杀。

 图:厓山海战示意图

        张世杰被地方豪强劫持回广东,停泊在海陵山,陆续有一些溃败的部众,驾着船来会合,与张世杰商议返回广东。这个时候风暴又起,将士们劝张世杰弃舟登岸,张世杰说:“无能为力了。”他登上舵楼,焚香祈求:“我为赵家已尽了全力,一位君主死了,又立了一位,如今又死了。我之所以不死,是想万一敌兵退了,另外立一位赵氏后裔继承香火。现在又刮那么大的风,难道这是天意吗?”风浪越来越大,张世杰完全绝望,落水身亡。

        到这个时候,南宋的残余势力已经全部被元朝消灭。

        现在有一种说法:厓山以后无中国。首先我们看看当事人,也就是宋朝最后的几位忠臣他们的看法和做法吧。

        首先是文天祥,文天祥是在宋朝祥兴元年(元朝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被元兵俘虏的,他坚贞不屈,以各种方法自杀,或者故意地激怒元朝方面,想求速死。被押解到大都(今北京)之初,文天祥还是要求速死,但是他的言辞中间已经不否认元朝的既成地位。比如他自称“南朝宰相”、“亡国之人”,但称元朝的平章阿合马为“北朝宰相”,承认他是北朝的宰相,也就是把元朝看成是“北朝”,那么实际上就承认它跟宋朝这个“南朝”是有平等的地位的,那当然也是中国的一部分。

图:文天祥画像 

        此后,文天祥的态度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有人跟他转达元世祖希望他出来当官的意思的时候,他就说:“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有的人认为这种说法不足信,但实际上在其他的史料里也讲了,文天祥的态度是:“数十年于兹,一死自分,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如果)你现在用我的话,实际上我毁了我自己一生的志向,对你们也没什么用。所以可见他也承认元朝实际上已经取代宋朝的事实。

        而且,在文天祥被俘以前,他的弟弟文璧已经在广东惠州投降了元朝,以后又出任临江路的总管。据说文天祥在写给他三弟弟的信中是这样说的,“我以忠死,仲以孝仕,季也其隐”,明确了三兄弟分工,我是忠于宋朝要死,你的哥哥老二他可以做元朝的官,然后这样来尽孝,你呢就隐居下来,在家里侍奉家人,就做了这样的分工。

图:文天祥书法 

        那么实际上,文氏家族的确是靠文璧赡养的。文天祥被杀以后,欧阳夫人是由文璧供养的,承继文天祥香火的也是文璧的儿子,因为文天祥自己本身没有后代。而且文氏家族继续繁衍,以后又从江西有一支就迁到了湖南,我们知道毛泽东的母亲文嘉就是文天祥的后裔。

        这更说明,根据文天祥的价值观念,他是宋朝的臣子,并出任过宋朝的丞相,宋朝亡了就应该殉难,至少不能投降元朝当它的官。但他承认元朝取代宋朝的事实,包括他的家人、弟弟、妻子在内的其他人是可以当元朝的顺民的,甚至可以出仕当官。也就是说在文天祥心目中间,这实际上是改朝换代,北朝战胜南朝,新朝取代前朝的过程。

另一位孤忠他的态度基本上跟文天祥相同的。

图:谢枋得画像 

        曾经担任过宋朝江西招谕使的谢枋得,曾经五次拒绝元朝的征召。在答复那些奉命征召的官员时,谢枋得说得明明白白:“大元制世,民物一新。宋室孤臣,只欠一死。枋得所以不死者,九十三岁之母在堂耳。”他讲清楚,你现在进新朝了,我是宋朝孤臣应该死,所以不死因为家里还有九十三岁老母亲要我供养,讲得清清楚楚,对吧?他甚至说“世之人有呼我为宋逋臣者亦可,呼我为大元游惰民者亦可,呼我为宋顽民者亦可,呼我为皇帝逸民者亦可。”“且问诸公,容一谢某,听其为大元闲民,于大元治道何损?杀一谢某,成其为大宋死节,于大元何益?”那就很清楚承认你这个元朝,你把我当你一个顽民不接受你的,也可以把我当宋朝留下的一个逸民也可以,你就为什么容不得我这个人?你把我杀了,那么对你有什么好处?他承认宋朝已亡,元朝已立了,只要元朝不逼他出来做官,他愿意当一名顺民,不会有什么反抗的举动。但是元朝的福建的官员一直逼着他北行,所以他最终只能在大都绝食而死。可见他抗拒的是要毁坏他的名节、要逼他出来做官,而不是抗拒元朝本身,他也知道抗拒不了的,已经成为事实了。

        态度最坚决的是郑思肖,在宋亡了以后,他依然使用宋朝的年号,表明他是不承认元朝的,希望等到宋朝的“中兴”、“复兴”。但是到了德祐九年,文天祥死的第二年,他再也不用具体年份记录了,证明他对复国已经完全绝望了,实际上已经不得不接受元朝存在的事实。不过,像郑思肖这样的人,就在宋朝遗民中间也是绝无仅有的。

        所以当事人甚至最忠于宋朝的人也已经承认元朝取代宋朝,那也就是另一个中国这样的事实。

        所以这里面我们就要看到元朝跟宋朝的区别,最主要的是它的统治者成了蒙古人,统治的民族成了蒙古族,但其他各个方面它的土地、它的人口、它实行的制度,甚至到了元朝以后,它的主流的价值观念都没有明显的改变。

        我们现在讲是不是中国?我们就看“中国”(的)含义在当时是不是像我们现在有些人所说的:厓山以后就没有了,或者厓山就不是中国了。

        其实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中国”这个词它的含义是不断变化,总的趋势是它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大,最终成为我们国家的代名词。

        在这个过程中间,一开始就只有中原王朝才认为自己(是)“中国”,被承认为“中国”。但是随着周边的其他民族他们不断向中原扩展,甚至一度入主中原,他们在文化上、制度上、价值观念上,都逐渐地接受了“中国”、中原王朝的传统的观念。所以这些民族建立的政权,一旦他们占有中原,甚至只有部分中原地区,那么他们就会自称“中国”。

        在分裂时期,如果一个政权有统一的目标,或者最终实现了统一,它都必然把自己看成是“中国”,而把对方看成非“中国”。所以等到统一恢复,所有原来的政权都被以后的统一政权承认是中国,比如唐朝就同时修了《北史》、《南史》,元朝就同时修了《宋史》、《辽史》、《金史》,都被后世承认为“正史”,那就是说它记录的历史覆盖的范围,早已被承认为中国。

        同样的到明朝,它的法统来自元朝,所以也给元朝修了一部《元史》,这也是“二十四正史”之一。明朝继承的法统是元朝的,如果元朝已经不是中国,那明朝是什么国呢?

图:至元十七年元朝疆域图 

        其实早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人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国”这个概念。有位叫皇甫湜的人,他在《东晋元魏正闰论》这篇文章中间,他指出:“所以为中国者,礼义也。所谓夷狄者,无礼义也。岂系于地哉?”也就是说跟在哪里这是没有关系的,只要守住礼仪(中国的礼仪)就是中国,所谓我们称他们“夷狄”,就无礼仪,就不具备中国文化观念,这个就是夷狄。

        还有一个人说得更明白,他说:“以地言之,则有华夷也。以教言,亦有华夷乎?夫华夷者,辨在乎心,辨心在乎察其趣向。”就是说如果从地域来分那么可能有“华夷”,华夏聚集地方跟所谓的夷狄聚集的地方,“以教言”,但是根据价值观念这来讲,那么难道也有华、夷的区别吗?所以他更认为华夷之间“辨在乎心”,就看你文化、意识;“辨心在乎察其趣向”,你怎么辨他的心,就看他的行为规范、他的生活方式这一切。所以从来没有把外族完全看成是夷狄,一旦他们进入中原,接受了中原的文化,接受了传统的价值观念,这就是“中国”了。

        如果把中国作为一个制度的概念,那么从蒙古人入主中原开始,基本上是接受和继承的以往各朝的制度。到了元朝,在原来金、宋统治区和汉人地区实行的制度,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更加趋于专制集权,权力更加集中于蒙古人、色目人,从宋朝的文治、吏治倒退,并影响到以后的明朝、清朝。但是另一方面,从治理一个疆域辽阔、合农牧为一体的大国的需要出发,元朝的制度又有创新,比如说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以后明朝、清朝、民国都沿用,一直到今天,我们的省制就是元朝创立的,你说这个制度不是中国的制度吗?

        总而言之,从“中国”这个名称出现至今三千一百余年间,它所代表的疆域逐渐扩大和稳定,也有过分裂、缩小和局部的丧失;它所容纳的民族与文化越来越多样和丰富,总的趋势是共存和融合,也有过冲突和变异;它所形成的制度日渐的系统完善,也受到过破坏,出现过倒退;但无论如何,中国是始终延续的,从未中断。

        从秦朝到清朝,无论是膺天命还是应人心,统一还是分裂,入主中原还是开拓境外,起义还是叛乱,禅让还是篡夺,一部《二十四史》已经全部覆盖,当然包括元朝,包括“厓山”以后。总之,无论“厓山”前后都是中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59337uszb

  • 刺豚苏苏

    对汉称元朝 对内为托雷汗国

  • 1359337uszb

  • 11111111_6a

    谢谢。

  • 管理袁理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前现代的概念,其含义大体上是世界中心的意思,跟中原相近。那时侯人们的世界概念大体上是中原王朝及其附近区域,再远的等于不存在

  • 布空尘

    从宋兴到宋亡,葛教授讲的透彻。不过是那些既得利益者的操守也好,还是倔强也好,从杯酒释兵权就已经讲明白了“不过是图荣华富贵而已”,创业者把牌洗好了,剩下的就看继承者怎么玩了。太贪婪无度,两极分化就来的快一些,那些着急重新洗牌的也就越有机可乘,这么一大片膏腴之地,虎视眈眈者有之,投机取巧者亦有之。

  • 荆溪琴川

    如果,带着船队到台湾、海南,甚至新马泰地区,凭借实力,或许能成就一番事业。。。毕竟那些地区没像样的强大统一政权。

    1521502yope 回复 @荆溪琴川: 权力这个东西,不在这里就在那里,权力不会消失。但是看南宋后来皇帝的作为根本不正常,而事实上弱智是到不了那个位置的,即便到了,权力也会落到其他人手中,就如晋惠帝时的贾皇后。之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么不正常,要么是皇帝被人控制了,要么史书是假的。宋最后三个帝都是儿童小孩,最后一个成人皇帝宋理宗想要有一番作为要做事的时候,太后出来了直接对他说:我给你的(皇位)我就能拿回来!然后理宗老实了,有所作为是要动蛋糕的,改革很难,换皇帝就容易多了。大理也是这样的情况,包括段誉原型,只不过写大理史书相对客观(权相已死)。而元代写宋史的时候如果那些权臣家族还兴旺(才几十年简直是一定的),是没有哪个史官敢把他们写进去的。

  • 中绫厌

    崖山君臣真的很悲壮

    V提醒幸福 回复 @中绫厌: 看过《隳三都》,金朝灭亡时蔡州之战也非常悲壮!

  • 刺豚苏苏

    禁忌的话题 这是标准答案

  • 第一劍客

    沉重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