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22—从教也是为政

《论语·公冶长》22—从教也是为政

00:00
10:18

(二十二)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注释】

归与:回去吧。

吾党之小子:我家乡的那些青年弟子。

狂简:志向远大,激进行事,可能会志大行疏。

斐然成章:文采斐然可观。

所以裁之:怎么样教导他们。

【解读】

孔子在陈国的时候,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那些青年弟子,志向远大而行事激进,却也织就锦绣文章,我不知道该怎样教导他们呢。”

【感悟】

从教也是为政

孔子周游列国,就是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六国十四年之久。其间复杂经历,仿佛是上天对孔子的历练。

孔子在蔡国期间,吴国攻陈国,楚国出兵救陈。楚昭王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想见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不答应了。他们认为孔子是个能力很强的人,尽管孔子的言论都能切中两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但在蔡国、陈国期间始终被大夫们排挤压制不得重用。如今楚国派人来请孔子,楚国又是来救陈的大国,如果孔子被楚国重用了,必然会报复回击陈蔡两国主事的大夫们,那就不妙了。于是这波人就想办法把孔子围困在野外,一连多日的围困,不仅没法行路,连吃的也没有,弟子们竟饿得站不起来。

各种遭遇,终是冷遇。有惊也有险,有选择也有坚持。孔子感叹,道不行,归与,裁乡党狂简小子之斐然成章。

孔子收徒讲学,具有标志性的开创意义。“学在官府”的格局被打破,更多的社会平民开始接受文化教育,也就此确立了很长一段时间里读书人成为教书先生的基本职业取向。孔子的弟子据说有三千多人,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德行方面突出,冉有、季路擅长处理政事,宰我、子贡在语言方面特别精通,子游、子夏博学多才。学生中除了鲁国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和宋国的司马牛等几个贵族子弟之外,大多出身平民。这些弟子经过孔子诗书礼乐的教导和社会实践历练,很多都成长为各方面的突出人才,有的从政,有的从教,有的成为文献专家,有的则继承儒家思想并成为代表人物。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已经成为春秋乃至战国时期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与思想力量。这些有知识、有理想的追随者和理想信念传播者,也极大地增长了孔子的社会影响力。

教育,功在长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