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破解解析文章难点之二:逻辑结构

8破解解析文章难点之二:逻辑结构

00:00
14:04

大家好!


我是思维导图讲师王玉印,欢迎来到今天的分享。


今天是我们课程的第八课了,上一次课程中,你已经成功破解了解析文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关键词。


今天呢,我们就要一起继续破解解析文章中的第二个难点——逻辑结构。


不知道你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这份思维导图呀,自己觉得还挺清晰的呀,可是别人总说看不太懂。


比如说这张图片,这是小学三年级课文《和时间赛跑》中的第一个主干,我们来看具体内容,时间,时间,心情,父母,这是一个什么逻辑呢?这一眼看上去呀,似乎觉得一头雾水,不是特别的明白。


那如何把逻辑梳理清晰呢?


今天就分享两个诀窍,对仗原则,MECE原则。只要你掌握了这两个诀窍呢,你的思维导图呀,就能让所有人都看懂了。

 

首先来说第一个原则——对仗原则。


什么叫对仗呢?


我们中国人对此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从小我们都或多或少接触过对联,读过格律诗。在格律诗中就有对仗的要求。比如说平仄相反,句法结构一致啦,词类一致等等。


在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不用去管平仄,但是对于句法结构和词类却也是要求一致的。什么叫词类一致呢,有两个方面。


用最简单最熟悉的《笠翁对韵》来举例,天对地,雨对风。都是名词对名词,而且天和地是表示空间的,雨和风都是表示气象的。


再看雷隐隐,雾蒙蒙。名词+形容词,词性一致,词义范围一致,句式一致。我们看起来就特别容易懂。


如果在思维导图中,同一个阶层的关键词,做到做到词性一致、词义范围一致、句式一致,我把它们统称为同属性。那么,我们的思路就很容易理清楚了。


什么叫同一个阶层呢?


从同一个点出发的线条,就是同一个阶层,这些线条上的文字要做到同一个属性。


讲完了同阶层同属性这个对仗原则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以便能更深入理解它。


请看这个例子,这是我的一位学生,在考公职教师的时候用来复习的思维导图。当时,她做完这个思维导图之后啊特别的气愤,他跟我说:老师,你说思维导图是可以用来加深记忆和理解的,可是并没有啊!我觉得依然是记不住而且这个思路呢也不清晰。那我想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他的思路清晰吗?


他做的是有关于教育家培根的相关信息,有著作《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有关于他的教育思想,他是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等等。


你看他已经圈出了一些关键词,也把关键词放入了思维导图中。主干是培根,这没错。可枝干呢,《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鼻祖,提出。我们说要同阶层同属性,可这里,前两个尽管都是名词,可第一个是具体的书名,是他的著作。而鼻祖呢,是指培根的什么?你说对了,鼻祖是他的地位。


再来看最后一个枝干,提出,提出是一个动词,显然跟名词词性是不一致的。那在这里应该如何改呢?


我们一起看提出归纳法是指培根的什么?是成就?贡献?对了,这些词都可以。


所以,这个思维导图之所以思路不清晰,记忆不深刻,是因为它的逻辑没有梳理清晰。就像我们在123法宝的时候说过的这样,他只是把关键词呀,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堆砌,而不是梳理。


因此,需要把这个思维导图进行一个改造。


培根这个主干出来呢,这里同一个阶层,我们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培根的国家,培根的著作,培根的地位,培根的贡献,


那你看国家著作、地位、贡献,是不是都是名词呢?而且呢,作为一个人的介绍来说,它的词义范围也是一致的。


他的国家呢是英国人。著作,有《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地位呢是鼻祖,是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贡献呢?有提出教育学独立,然后提出归纳法。


这样一来,思路啊就清晰多了。这就是同阶层同属性的魅力。


它好像是我们在梳理打结、凌乱的头发时,加上的润发素一样。把我们的思路的一下子就捋清晰了。因为思路清晰了,记忆自然也变得容易了。


那我们回到课程一开始的那个例子,《和时间赛跑》,从同阶层同属性的角度来看看,它这些关键词的梳理,有什么不对呢?


时间,事件,心情,父母,虽然都是名词,可是词义的范围却是不一致的。


时间、事件,显然是用来描述一个故事的。心情却是来表述一个人的状态,父母又是跟人相关的名词。你看,我如果把他们修改成右边这样,是不是就清晰多了呢?时间和事件。事件下面是三类人物。外祖母,我和父母。


外祖母去世了,我心情忧伤痛苦,而父母呢不知道,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呢,又用箭头来表示。


通过同阶层同属性的梳理,我们这一张导图呢也理清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另一个逻辑原则,MECE原则。


这个原则是《金字塔原理》的作者,芭芭拉名托提出的。指的是在构建逻辑关系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互斥和穷尽。什么叫互斥和穷尽呢?


我们来举个例子。我在屏幕上列出了两个阵营,橙色队是女生,绿色队是男生。


我想邀请此时此刻在上课的你快速归队,你一定会马上知道,你应该去橙色队还是绿色队。这就是做到了穷尽,也做到了互斥。


因为我相信没有人会说,老师我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我们所有人都能快速找到自己的阵营。


有人说老师,互斥和穷尽这两个词啊,太抽象,太难理解了。


我们来解释一下,互斥,就是两个类别没有交集。


穷尽呢,就是所有的信息都已经分门别类,都能归到某一个类别下面。


我用一句非常通俗的话语来讲吧,穷尽,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可以去,比如说我,我知道我可以去女生队。


互斥呢,就是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家可以去。我们都只能去女生队,或者是男生队。


所以穷尽和互斥连起来就是,有一个家且仅有一个家。


比如,我重新再来分类,20周岁以下的朋友到橙色队伍,20到40周岁之间的朋友到绿色队伍,40周四以上的朋友到蓝色队伍。


我相信也是一样的,你也能快速找到自己的阵营,并且你也只有一个阵营可以选择。这就是做到了互斥和穷尽。


那么,如果我是这样来分。


女生、男生再加一个20-40周岁的分类,是不是有很大一部分朋友会出现犹豫,到底应该去橙色队,还是绿色队?或者到底应该去蓝色队还是绿色队?


因此,这里,我们就只做到了穷尽,没有做到互斥了。我们有一个家,但却不是只有一个家可以去。


那如果是这样,只有20-40周岁,以及40周岁以上两个类别,我相信很大20周岁以下的朋友,就开始大喊了,我应该去哪里?!


这就是只做到了互斥,没有做到穷尽。


这就是MECE原则,有一个家而且仅有一个家,记住了吗?


那么在思维导图中,为什么要两个原则都遵守呢?


这是因为有些时候,如果仅仅是遵循了某一个原则,还是会出现一些小的漏洞。


比如说,左边这张图,主干内容学习和看书,都是动词,都是跟学习相关的动词,但是逻辑却不是特别准确,因为我们知道学习是可以包含看书的,学习的类别显然比看书要大,因此在这里,虽然对仗原则看起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却不符合MECE原则。因为,它们的分类有交叉,学习包含了看书。调整为右边这样的关系就好多了。


再比如,思维导图分享,这张图,左边对象、时间、地点和提升,虽然从分类上来看,是遵循了有一个家且仅有一个家的MECE原则。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出,逻辑上显然是有问题的。看不懂提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右边图中,提升前面加了一个心得,我们一下子就看懂了。


所以,这两个逻辑原则呢,都是必须要掌握的,在思维导图中,我们都需要来参照,才能让我们的逻辑结构啊,梳理得特别清晰,不仅自己能懂,别人也能懂。


在这里,我放一张董季节做的这张《解决问题的三大思考工具》读书笔记,请你一起欣赏。董季节是我的学生,也是2017年的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自由创作组的冠军。你看,她用逻辑思考、横向思考、批判性思考这三点作为这张导图的主干,我们一看就明白,这本书中讲的三大思考工具是什么。


而每一个主干下面再以概念、方式、框架来分别解释,特别的清晰明了。尽管我们没有看过这本书,却依然可以从思维导图中知道这本书的要点内容。


所以,真正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就是你自己此时此刻能懂,哪怕过几年回来看,依然能懂。而其他人也能看懂。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了解析文章的第二个难点——构建逻辑结构。对仗原则——同阶层同属性,MECE原则——互斥和穷尽,也就是有一个家且仅有一个家。特别简单,却也特别重要。


只要你记住了,逻辑结构就能做清晰!而且在不断这样练习的过程中,你会快速感受到自己平时的逻辑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强。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那句话,因为有用,所以有用。一定记得去用起来,你将不仅感受到逻辑能力提升,还能感受到自己的表达能力、甚至是语文能力也不断提升了。因为你需要不断总结归纳,不断推敲用词的准确性。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加油!


好了,在下一次课程,我将和你一起用好前面学习过的技巧,来尝试用思维导图方式解析古诗文!我相信你一定又能看到与平时大不一样的思维导图!


再次感谢你的聆听,欢迎你把课程分享给好朋友,与朋友一起绘制思维导图,一起大展鸿图!


我们下一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