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由喜马拉雅出品的《易中天品中国》,作者易中天,演播[景行]。第十四集,中庸与权宜。
权宜,包括权和宜。我们先说宜什么是宜,宜就是前面说的那个可。可是《中庸》的原则,它是应该也是能够。
伊尹就是应该的榜样,孔子就是能够的榜样。当然,应该与能够并不矛盾,而且应该还是前提条件,即首先是应该,然后是能够,所以孔子也是讲应该的。
我们还说子贡子贡曾经问孔子说:“如果乡亲们都喜欢我,老师你看怎么样?”孔子说:“未可也。”也就是说,还不怎么样,子贡又说了,那如果大家都不喜欢我,怎么样呢?孔子说,那就更不怎么样了。
那么,要怎么样才算怎么样呢?孔子的说法是:“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也就是说,好人都喜欢你,坏人都不喜欢你,这才对。
这就是可,也就是适。可见合适不但是合人,也不但是合己,更重要的是合道。合什么道呢?正道,这是中庸原则的原则,也就是说,中庸的第一原则是正。
其实在儒家这里,中就是正,为什么是正呢?因为不正就偏吗?偏就不会在中间。《中庸》里面有一句话,叫做“极高明而道中庸。”这里说的极,就是房屋的正梁,也就是上梁。
这个梁一定得是正的,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那房子会塌的。同样,这根梁也一定是在当中的,放在当中才正。上梁正正地放在当中,整栋房子就稳稳当当了,这就叫极高明而道中庸。
上梁的正当决定了全体的中庸。
中庸就稳当,正是中也是直。正直所以以直报怨,也可以解释为以正报怨,正是直也是义。
正义,所以以直报怨,也可以解释为以义报怨。那么义又是什么呢?是宜。义者,宜也。义,就是应该,也就是宜。所以,以直报怨,又可以理解成以宜抱怨,也就是该怎么着就怎么着。这就是宜,也就是合适,应该适当对头。
中庸要讲适中,讲正道,当然要讲宜了,问题是什么?宜什么不宜,怎样宜?怎样不宜?要知道世界千变万化,事情是纷繁复杂的,今天宜明天不一定宜。
此处宜,彼处不一定宜,这就要看情况。或者说,既要有原则,又要看情况,于是就又有了一个概念,这就是权。
什么是权?权,是儒家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儒家的思想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东西,就叫做有经,有权。经是什么呢?经就是织布机上的纵线。古人织布是先有几根纵线固定在那里,然后用梭子牵着横线来回织。
这个纵线,就叫做经,横线就叫做纬,纬是动的,经是不动的。所以经,又引申为不变。永恒不变的,就叫做经,比如经典。最常规的也叫经,比如经常,这些概念都是从这儿来的。
经是不变的,权呢,变权是什么?是秤砣。一杆秤仨配件,秤杆、秤盘、秤砣。秤杆,叫什么衡,秤杆永远是平的,叫平衡。秤砣呢?叫权,秤砣有一定重量叫权重。有权有衡就可以称重量了,叫权衡,怎样权衡呢?
看秤盘里面的重量,秤盘这边重了,秤砣就要往外挪。秤盘里面轻了,秤砣就要往里挪,所以秤砣是移来移去的,这就是经与权。经是不变的,权就是要变的。有经有权,就是有的变,有的不变。什么不变,原则不变,那什么变呢?方法可变。
原则之所以是原则,就因为不能变一变就不是原则了。但原则是抽象的事情是具体的。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因此,处理问题的具体方式,具体方法就可以变,也必须变,这就是权。也叫权变。权在孔子那里,是很高的境界。孔子有三个最高境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治学的最高境界是乐。做事的最高境界是权论语,子罕记载孔子的话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孔子这段话有三层意思,包括四个关键词,四个层次,四个阶段。第一层意思就是说,我们跟一些人,可以一起学习,这叫同学。同学是最容易的,跟着同一个老师,或者上同一所学校,就是同学了。但是我们这些同学,将来却未必会走同一条道路。毕业之后,很可能就各奔东西,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了,对不对啊?毕竟人生的道路,是要自己走的。更何况,学习的目的也未必都相同。有些人是为了追求真理,有些人是为了功名利禄,还有些人,则不过是为了将来混口饭吃。这样不但一起学习,而且还一起追求真理,恐怕就不多了。这就叫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适,就是去往向,追求。道,当然是孔子主张的道,也就是正道,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就是说,我们可能会走同一条道路,一起追求真理,但未必能够一起走到底。也可能有人中途退出,或者改变主意,或者无法坚持。这就叫可与适道,未可与立。立,本意是站立,引申为站得住。怎样才站得住呢?一是有成就,二是讲原则,三是能坚持。所以,杨伯峻,李泽厚和钱穆先生就把未可与立的立分别翻译为“取得成就,坚持原则和强立不变。”我比较倾向于钱穆先生的说法,因此翻译为坚持到底。
第三层意思就是说,即便能够一起坚持到底,却未必能够一样善于权变。或者说,即便能够一起坚持原则,却未必能够同样灵活运用。这就叫可与立未可与权。可以一起学习,未必同样追求。可以同样追求,未必共同坚持。可以共同坚持,未必一样权变。这就是孔子这段话的三层意思。
这三层意思包括了四个关键词“学适立权”,它们同时也代表着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我们概括为同学、同道、同立、同权。
李零先生的丧家狗一书,则概括为“学道适道,守道用道。”也就是学习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运用真理,这就是四个阶段了。
我们两个李零先生和我角度不同意思一样,这四个层次或者四个阶段,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难。最容易的是在第一阶段学道一起学习真理,同学并不困难,第二阶段适道。同样追求真理,同道就有点儿困难了。
第三阶段,守道,共同坚持真理,同立,这个又要难一些,最难的是在第四阶段同道,也就是运用真理同权,这就是孔子这段话的四个层次。
这事儿就有点儿奇怪了,我们知道,真理都是要运用的。运用为什么是最难的呢?原来啊,难并不难在运用,而在于灵活运用,也就是权。这也还不算最难,最难的是同样灵活运用,即同权。如果能权,就达到了做事的最高境界。如果能够同权,那就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了。
这样一说,就有了问题,权和同权,为什么就最难呢?因为权虽然是变,或者说是随机应变,却又不是没有原则。毕竟,权与宜是统一的。而且权变正是为了适宜,适宜什么呢?正道。
或者说,既要适于具体情况。比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宜于道。所以,权其实是有经有权。也就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这个话我们虽然经常说,却其实很难。
为什么呢?因为无原则并不难。我不要原则还不容易吗?坚持原则也不难。咬住牙也就扛下来了,但是既坚持原则又很灵活,就太难了。
寇匪贼盗权经纬衡
听友281976763 回复 @Gary0419: 这
这个系列很好
通俗易懂
有原文文字更好
俨然易老在眼前娓娓道来
老师的语气断字越来越像易老师了
讲的很好吐字清楚
很有易中天老师味道
声音挺像易老师
易中天老师书写的好,播讲的也很好,在某些断句与语气上,有易中天老师的特点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