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体制教育的弊端由来

117.体制教育的弊端由来

00:00
15:09


先生说,良知不是由外面而来,专求见闻的学问已落在第二义。欧阳崇一为让心学发扬光大,代表同学发问:这句话是否针对执着于外在见闻累积的人而说?如果能够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应该也算知行合一的一个功效吧。阳明先生很赞赏弟子的这个问题,明示弟子“良知之外,别无知矣”,致良知为学问的大关键,也是圣人教人的第一义。今日的体制教育流弊无穷,正因为丢失了学问的源头,失去了教育的根本。

1、现在的体制教育,有何问题在?如何解决?

2、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真乐

答欧阳崇一》

(一)

崇一来书云:师云,“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之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窃意良知虽不由见闻而有,然学者之知,未尝不由见闻而发;滞于见闻固非,而见闻亦良知之用也;今曰“落在第二义”,恐为专以见闻为学者而言,若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似亦知行合一之功矣。如何?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今云专求之见闻之末,则是失却头脑,而已落在第二义矣。近时同志中,盖已莫不知有“致良知”之说,然其功夫尚多鹘突者,正是欠此一问。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脑是当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若曰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此与专求之见闻之末者虽稍不同,其为未得精一之旨,则一而已。“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既云择,又云识,其良知亦未尝不行于其间;但其用意乃专在多闻多见上去择、识,则已失却头脑矣。崇一于此等处见得当已分晓,今日之问,正为发明此学,于同志中极有益;但语意未莹,则毫厘千里,亦不容不精察之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92622076

    事上无过不去的心,心上无过不去的事,把握心里的公正与磊落

  • 桃之夭夭_5tu

    良知不由闻见而有,闻、见亦不外乎良知之用。致良知是贯穿闻见的主意头脑。若曰:择、识,尚有二,有二说明学问的根本处尚有疑。

  • Zr定心驰骋

    师长要“从开启小孩子的良知”开始。 从让小孩子 懂得关心人、感恩人、懂得将心比心、懂得为自己的生活负最基本应该负的责任、懂得随时有机会去关心人,先从这些开始学习起,而常常观照自己的心。 要让事上无过不去的心(公平),也要让心上无过不去的事(光明磊落)。

  • 笨笨的素素

    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我小学的劳动课还算是第一义了,学习怎么叠衣服、炒菜、钉扣子、织毛线、缝衣服…上课认真学习,觉得是本分,回家自然做各种家务,减轻整日劳作的父母的负担,真算是幸福的一代了!

  • 凌齿龙

    讲师对体制教育的评论与我的看法不谋而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当前的教育模式。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3122015

  • 水心投资

    事是良知发用流行,良知需在事上致知。体用一源、体用交养互发,都是一个良知。

  • like1984

    世上无过不去的心 心上无过不去的事 张讲师能讲详细一点吗😊

  • 1868795nfar

  • 水心投资

    良知就是人外在言行、事用的尺、度,有尺度就可以欲尽天下之长短。事莫不是良知的发用流行,良知亦需在事上致知,交养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