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目由喜马拉雅独家播出
主播:许诺
微博/公众号:许不诺
书目:《爱的艺术》
作者:弗洛姆
节目文稿:
在书里,弗洛姆通过简洁的语言解释了爱这个深奥的话题。他认为,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行为、专心的投入和养成耐性而学到的一门艺术。因此,要在爱上获得成功,就必须从磨砺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灵魂开始。所有这些,都给我们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爱”,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这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被誉为爱的艺术理论专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弗洛姆首先对爱的基础前提和怀疑爱是一门艺术的认识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精辟分析,指出:“爱并不是一种可以与人的成熟程度相脱离的、并能让所有的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的感情。”“如果不在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上付出努力,如果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达到创造新人格的倾向性,那么你对爱的任何一种目标都不可能得以实现。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没有虔诚的谦恭和勇敢,如果没有博爱的德行,那么你自己的爱的期待也不可能得到满足。”
简言之就是,一个人只要有能力、人格和德行,才能得到自己向往的真爱,这可以看做贯穿全书的一根红线和主题思想。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弗洛姆提出了“爱是一门艺术”和“爱是需要学习的”的著名论题。
《爱的艺术》从内容上看可分为关于爱的理论和爱的艺术实践这两个主要板块。
我们先来说说爱的理论。
弗洛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人,得出了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并且认为爱中的每一个理论都必须以人的理论、人的生存理论为前提才可以被掌握。这种说法充分展现出了弗洛姆浓厚的人本主义情怀,时刻以人的境况和发展为中心。
他分析道,人一生下就从一个确定的环境进入到一个充满变数、不确定的环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不得不从母亲温暖怀抱中脱离的经历,人逐渐认识到在这个不确定的环境中除了死亡是可预知的之外,其他什么都是不可知的。独自面对这些未知的可能性时,人类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惧感和孤独感,并且强烈意识到了身不由己和与世隔绝。所以,一个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努力的驱赶这种恐惧感和孤独感。
成熟的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十分强大,强大到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矗立的高墙,从而克服孤独和寂寞。同时又不会丢失自己的个性、保持了自身的完整性。成熟的爱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给”。“给”就是给予、付出,与一味的索取相反。“给”是弗洛姆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可以说爱在本质上就是给予。这种给予不是被他人掠夺而拿去,也不是商人之间以交换为基础的给予,而是一种心甘情愿、毫无目的的给予。这种“给”体现了一个人的生机与活力,展现了其充裕的内心。他愿意把自己内心中有生命力的东西,例如兴奋、激动、知识、幽默以及悲伤,与别人共享。
爱的要素除了“给”之外,还有其他的基本要素,那就是: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关心是爱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没有关心就无从谈起爱。有责任意味着有能力并且愿意向别人做出回应,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在他成长的道路上尽量提供帮助并且指明方向。只有有了尊重后,责任才不会偏离成控制和奴役他人的借口。因为尊重就是要能够做到平等的对待他人的人格与行为,不肆意干涉他人。
弗洛姆认为,以上爱的要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只具备上述的理论对于掌握爱的艺术是不够的,还需加入亲身的实践。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才能使理论融会贯通,从而掌握艺术的灵魂。
其次我们再说爱的实践,也就是说如何获得成熟的爱。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着重论述了爱的实践形式。一般的艺术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具备纪律、集中、耐心和兴趣这四个要素,当然这在爱的艺术实践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纪律是实践的保障,如果做事仅凭一时兴起且毫无规范,那永远也不可能有所成就。集中是我们这个时代欠缺的成功因素,太多的选择性已经使人养成了同时做几件事的习惯。集中可以使我们拥有清醒的头脑和高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现代的工业体系追求的是快,交通运输要快、机器运转要快,因而耐心成为了被快所牺牲掉的东西,在爱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要重新找回耐心。没有兴趣,对艺术的实践顶多能让一个人成为能手。可是有了兴趣,则可以使他成为大师。
除了以上几点,爱的艺术的实践还需要做到以下:首先,要克服自恋。自恋倾向是人对自己的内心态度,往往产生于自身的贪婪和恐惧。对有自恋倾向的人来说,和自己无关的事情都是不现实的,只有和自身利益相关或者威胁自身利益的事物才有意义。
其次,要有信仰。这里的信仰指的不是宗教信仰,或者服从一种非理性的权威或个人。而是指起源于自己的理智和感情的一种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组成了思想的一部分。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信仰也是真正的爱所不能缺少的。信任他人就是了解这个人基本的处事态度和原则、他的关切点和他的爱。信任自己就是意识到自身的现实存在以及行为的正当性、意识到自己人格和精神的核心。爱就是要相信自己的爱并且相信这种爱会引起他人的爱,还相信这种爱的可靠性和持续性。
再次,爱的实践还需要积极的活动。积极的活动指的不是具体的某个活动,而是指人内在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积极能量。如果一个人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总是采取被动或者慵懒的态度,那么他也将会逐渐退化,丧失人的活力。爱的实践要求人全力以赴地去爱,充分发挥自身主观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自身能量的最大化。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爱的意义。
弗洛姆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经济危机、革命、冷战,还亲眼目睹过人类生存面临的新困难:人性的异化、自我的丧失、生活的无意义等。亲身经历过这么多悲剧之后,弗洛姆直面资本主义对人的压抑和人的生存困境,意识到人是被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奴役和压迫的。因此,他提出了宛如“救世”般的爱的哲学,想构建一个由爱组成的“健全的社会”,使人摆脱畸形的生活状态。
对爱的艺术的掌握是开启这个新社会的钥匙,是人类重获新生的关键。弗洛姆创造性地提出了他自己的爱的哲学,试图使之成为指导人们摆脱现存社会压榨的途径,成为与自己、他人和谐相处的良方。在爱别人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另一个丰满的自己。一份真正的爱能够增强人们爱的能力和为他人奉献的能力。而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通过对一个具体对象的爱可以展现出他对全世界的爱。
弗洛姆的爱是乐观的、积极的,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解答。唯有在保持自身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前提下,做到爱自己、爱他人、爱一切的人,才能真正克服在生存中遇到的孤独感和恐惧感。把爱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处理生活中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四种问题,才能步入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界。
弗洛姆的初衷和构想都是美好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他的理论存在的局限性。他想通过对爱的理论的宣扬,对爱的艺术的实践,达到全人类的和谐统一,从此过上拥有爱、拥有自由、按照本质生存的生活。弗洛姆没有看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他相信人世间存在一些共同的爱(慈母之爱、男女之爱、信仰之爱等),可是在存在阶级的社会里,由于人们所处不同的阶级,因此他们的爱也具有阶级性。
没有一种爱是可以使敌对的阶级亲如一家、超越所有阶级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存的结构的改良和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的矛盾的缓解最终还是应该回到经济基础中去找解决办法。只有正确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才能更好消除异化,消除社会上的压迫和剥削,引领人们走进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世界。因此可以看出,弗洛姆爱的哲学表现出了乌托邦的性质,没有深入探索造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深层社会根源。
弗洛姆把烦恼的根源归结为孤寂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是有道理的。他对摆脱孤寂感的探索也是值得尝试的。因为就个体来讲,爱的能力的培养,既要对自己保持高度认同感,又要积极地适当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成为一个自爱又有生产能力的人。只有同时具有自我感和创造力,活着才既不会因陷入单纯的享受而一事无成的被动境地,也不会因过分地进行创造性活动,而错过了人生不同阶段所特有的各种不同情调景致,以致于活得很累。这才是有意义、有效率地度过这注定烦恼的人生比较理想的原则。
就人类来讲,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人类的烦恼根源于孤寂感,摆脱孤寂感的方式就是成熟的人与人交往的方式。这种成熟的交往方式就是向爱情中恋人之间的交往那样,既能保持对自我的存在方式保持适度肯定,也就是母亲般的高度认可,又能保持父亲般的坚决否定,从而积极肯定他人的存在方式。这样,人就避免了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把自己或他人看得过高或过低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等各种自寻或他寻的烦恼了。
建立在成熟的爱基础上的交往与后来的哲学家哈贝马斯所大力提倡的交往理性不能不说有抛砖引玉之功。然而弗洛姆的探索仅止于心理学,他的探索不能说没有意义。但实际上,心理学实际上还是根源于人类社会本身。人身体的疾病如果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因疾病产生的烦恼就不复存在了。因此,或许人类与烦恼的搏斗就像人类与疾病的搏斗一样,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得到解决。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