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型母亲眼中一无是处的孩子总是受到不公正的指责

边缘型母亲眼中一无是处的孩子总是受到不公正的指责

00:00
09:57

本节目由喜马拉雅独家播出


主播:许诺

微博/公众号:许不诺

书目:《超越让你备受折磨的母女关系:理解边缘型母亲》

作者: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心理学博士克里斯蒂··罗森

 

节目精选:


边缘型一词,指的是心理功能介于精神健全与不健全之间。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女性在外看似正常,但实际上,她们无时无刻不活在被身边人抛弃的恐惧之下,并发展出许多奇特且具有破坏性的行为习惯。这导致她们的孩子——尤其是女儿——从出生到成年一直挣扎在无法获得健康母爱的绝境当中。

 

每一个边缘型母亲的内心之中都有一片黑暗的角落。


治疗师发现,有边缘型障碍的来访者往往经历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形:由于父母死亡或离异而被遗弃,从而缺少充足的情感支持;被父母虐待、情感上忽视,或长期诋毁;母亲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而来访者是她眼里那个一无是处的孩子。

 

在儿童身上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创伤经历,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这样的孩子仍然可以发展出健康的人格。依恋及有关的儿童发展研究表明,影响一个孩子心理复原力最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确信自己是被他人爱着的。如果孩子有机会与一位真正爱护他们的成年人形成良好的关系,即便是老师、邻居或者亲戚,只要这些人真正关心孩子的感受,那么家长的遗弃、虐待和忽视所带来的伤害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冲。

 

如果要理解某些具体的创伤经历对边缘型人格障碍发展的影响,有一个办法就是去考察在这段经历中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如果孩子关于创伤经历的情绪体验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理,那么他们的情感成长就会受到阻碍。专家指出,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不仅仅有创伤事件,还有一个人从重要他人那里获得心理支持的程度。因此,家长必须允许孩子表达他们强烈的情绪,从而避免孩子压抑这些感受。然而,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孩子的创伤经历从来没有机会得到探讨,更不要说恰当的处理了。

 

心理治疗师们现在有机会以回溯的方式研究创伤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而结果相当明确:在经历创伤之后,孩子情绪与情感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决定了这样的经历是否会导致孩子发展出严重的人格问题。因此,如果想要理解边缘型障碍患者的内心世界,就要去了解他们早年的经历,以及他们心中压抑着的那些感受。

 

著名精神分析师、依恋理论的创立者鲍尔比提出,分离焦虑、哀伤、悲痛和防御是依恋关系中必要且正常的部分。他解释说,孩子形成焦虑型依恋模式是人生早期遭遇遗弃的结果,丧亲、父母离异或者情感忽视等早期的丧失体验会引发孩子对于被遗弃的恐惧。而边缘型母亲的行为反映出了她们童年时期其情绪需求未能满足的程度,以及当时抚养者对她们的反应方式。例如,如果父母离婚了,那么孩子常常会听到大人对她说:你会好的,不要哭。你是一个大女孩了。爸爸只是离开了,并不是不再爱你了。你还是能够见到爸爸的。大人常常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感受,而不是允许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相对来说,比较健康的反应方式是:发生了这些事,你自然会感到难过。你或许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我希望你都能告诉我。请你、请你、请你来找我,任何时候都可以,来告诉我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我一定会花时间去倾听你,去拥抱你,并且允许你叫喊,允许你哭泣,允许你把感受说出来。既然生活中发生了让人难过的事,那么你感到难过是很正常的。当难以承受的痛苦得到了表达和确认,那么这种难以承受就会变得可以承受。但是,边缘型患者在她自己小时候没能拥有这样的待遇。因此,她们被困在了过去,努力表现着自己作为一个孩子时的需求——让自己难以承受的痛苦得到确证。

 

边缘型母亲的孩子希望自己能有另外一个母亲,边缘型母亲也希望自己能是另外一个人,这两种愿望几乎同样强烈。许多边缘型母亲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孩子之后,开始寻求改善和治疗。

 

被边缘型母亲抚养长大的孩子可能整个童年都在灾难的边缘苦苦挣扎,并且后半生一直被焦虑所折磨。

 

虽然在多种条件下都可能出现边缘型人格障碍,但是被边缘型母亲抚养长大的孩子发展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风险可能更大。边缘型母亲可能令孩子的情绪体验和情感需求失效,她们诋毁自己眼里一无是处的孩子,让自己眼里的完美孩子反过来百般呵护自己,她们还有可能在情感上或身体上遗弃自己的孩子。因此,对边缘型母亲及其子女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边缘型障碍继续扩大影响的重要手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晓婷Art

    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