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直播:祛湿防疫,这样艾灸才高效!

主题直播:祛湿防疫,这样艾灸才高效!

00:00
48:01

没有湿气,轻松舒畅,是春天里该有的样子。艾灸课的祛湿专题直播,教了大家一个快速祛除全身表里湿气的好方法,家庭养生用得上!


春季的生发,常受到湿气的阻滞,导致我们春困、四肢肌肉酸软无力、胃口差、长痘等,还容易得感冒、发烧。如何避免痰湿累积,是春季养生的要点,也是很多有痰湿体质倾向的都市人的养生主题。


三个习惯导致你寒湿重


观察大家的日常生活,这三件事在不停地试图加重我们身体的痰湿。


首先是饮食习惯,喝牛奶、吃得太肥腻,加上普遍过于安逸,容易形成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的人,受寒也可以「从湿化」。吹到冷风、吃冷东西,都可以在体内形成湿邪。


体质是一种缓慢的趋势,而疾病是紧随体质偏差之后的,因此想要预防疾病,我们要做的是改善痰湿体质。

其次是现代人普遍都有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的经历,这会促使身体慢慢形成表寒证。跟体质夹杂起来,可以出现表寒和表湿相兼。

还有普遍存在的熬夜和晚起,熬夜伤阴,晚起阳气升发受限,整个大方向就是正气虚了,抵抗力也弱了。

几个因素夹杂起来,正气不足,寒邪夹杂湿邪,或湿阻气机、久郁化热,慢慢地会形成一些顽固的慢性病,比如慢性咽炎、鼻炎、肠胃炎、风湿病、皮肤病等等——这些跟痰湿有关的病,很多都被西医医生贴上「不治之症」的标签。

湿容易夹寒、夹热,还特别难处理。湿难除,自古有「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夹寒就更不用多说了。湿夹热呢?湿热「如油裹面」,面里的油,早就不分彼此了。


而无论湿热还是寒湿,关键点都在于先祛湿。湿去寒易除,湿去热孤,也容易清除干净。

如何高效祛湿?首先要细致而全面地观察,认识湿邪,掌握它的特点,然后才能祛除它。


灸身柱祛表湿,灸神阙祛里湿


很多人都能察觉到自己体内有湿气,其症状是:舌苔厚一点,有点腻,还有大便粘马桶,以及人容易困倦,睡不醒等。


有人喝薏米水想祛湿,但是效果并不好。祛湿效果不好,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先分清楚表里。


1.祛表湿:先捏脊,再灸身柱穴


先讲讲什么是表。表的概念是很大的,头面部、苗窍(舌苗、七窍)、皮肤、经脉等,都是表。这些地方出现症状,都得考虑表证的可能。像风寒感冒,脉浮、头项僵痛等,是表有寒,太阳之表有寒。

怎么判断表有湿呢?


早在《黄帝内经》就讲:「因于湿,首如裹。」湿邪犯头面部,可以出现①头上像裹着湿漉漉的毛巾一样难受。


脾胃主四肢、肌肉,湿犯其表,起病之初就可以有②肌肉酸痛等症状。


表湿还有哪些证据?主证大家要记住:③四肢酸软,手足自温。四肢酸软,好理解一些,手足自温来自《伤寒论》,指手脚温度高,甚至摸上去超过躯干的温度。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阳明病也。


表湿存在,还有其他辅助判断的症状:口不渴小便不利、嘴巴淡、晨起手指有点胀、面色黄、腰痛、发热时可见「身热不扬」等。


能清楚地判断表湿存在,之后的处理方法就很简单了:先捏脊,再艾灸身柱。

简单的方法,后面起效的机理和操作的细节,都值得研究。


首先,人体在上焦的穴位都有解表的作用,而且穴位不同,解表的侧重点不同。


大椎,是六条阳经的交汇处,可以很好地通阳解表,遇上表寒证,艾灸大椎起效就很快。而印堂,很靠近足阳明胃经,艾灸此处,解阳明之表湿,效果就很好。

我们选用身柱,是因为身柱靠近肺俞,灸身柱,宣肺的效果好。吴鞠通讲:「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也就是说,我们是通过宣肺来除湿的,除在上、在表的湿。

为什么还要先捏脊呢?这是我目前在实践中发现的最好用的艾灸祛湿辅助手法。


湿邪比较重的人,艾灸时很容易没感觉,同时艾条会因为被灸者从皮肤排出来的湿气的影响而烧得很慢很慢。我们甚至遇到过,灸着灸着艾条灸灭掉了!可见被灸者的湿气得多重!


一些湿气重的人,艾灸时还会感到莫名的难受,好像被人打了一顿似的。


而经过捏脊,捏出点汗,好比憋闷的房间打开了窗,之后再艾灸,就不容易出现灸着很难受的情况。等于说,先捏脊,可以减轻被灸者艾灸时的不适感,也能加快恢复健康。


捏脊的方法很简单,首先方向都是从下往上捏,从尾闾骨捏到大椎,成人小孩都可以捏。


前面三次都是只捏不提,第四次开始,捏到身柱时开始轻轻提拉几下,一直提拉到大椎。


力道多重呢?以被捏的人能微微出汗为度,别出大汗,出大汗,表湿反而不容易去掉。我们遇到表湿最重的,捏一次脊,就脊柱连着两侧的膀胱经,都出汗,这时要先擦干后再接着捏。大约捏七八次就可以了。

至于湿夹热、夹寒,处理方式都差不多,都得先祛湿,都可以先捏脊,再灸身柱。

2.祛里湿:艾灸中脘或神阙

湿还有里湿,证多见①腹泻、②腹胀、③没胃口,多数人④手足不自温,甚至是手足凉的。里湿,多可直接艾灸中脘或肚脐改善。

最麻烦的是表里相兼,我们处理的原则是先解表,再攻里。


比如此前遇到的病案,拉肚子拉到快要脱肛,但是病人自灸肚脐,感觉止不住腹泻,最后找到我,先灸的印堂(解表湿),再灸中脘(祛里湿),两步搞定问题。


不想被湿气反复纠缠,

灸后保养是关键


湿邪所致的病,都容易迁延、反复,艾灸调理后的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保养原则首先是忌口。叶天士讨论湿邪所致之病,病退之后,「炉火虽熄,灰中有火。」此时不忌口,特别容易死灰复燃,故病重现。


忌口什么呢?首先是容易生湿的,如牛奶、水果、肥腻的食物等;其次是太热性的,如鸡肉、乳鸽、羊肉等。忌口大约需要一周左右


其次是避风寒。体质的偏性很难一下子改变,受寒也容易从湿化,所以病情刚退,避风寒很重要。


最好还要作息规律,早睡早起,早起后可以简单练练混元一气功法(详见课程第5课),拉筋、升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91861sfzl

    声音有些小,听着有些费劲

  • 不拒骄阳

    非常喜欢老师的课,讲得真好,去年实践神阙中脘,今年打算实践大椎和膻中穴

  • 听友240394366

    希望不要收费,让没钱的人也能知道健康长寿知识好吗?献点爱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