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用游戏打开孩子的心门

《游戏力》用游戏打开孩子的心门

00:00
23:15

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哪些问题呢?

 

可以将孩子的主要问题分为四大类,分别是:

 

第一类:规则问题。很多时候,父母虽然和孩子约定好了规则,但孩子却故意不遵守,总想着要破坏规则。

 

第二类:攻击性行为。当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孩子很容易会采取语言或身体上的攻击。

 

第三类:情绪问题。孩子的年龄不同,他们所面临的情绪问题也不尽相同。对于3岁之前的婴幼儿来说,最常出现的情绪问题就是分离焦虑。3岁之后,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了,随之而来的各种情绪也会越来越多。

 

书中还特别强调了两种情况下孩子的情绪问题。

 

第一种情绪问题出现在男孩身上。因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似乎总会下意识地给女孩更多的关爱,却要求男孩更坚强。这就导致男孩一些沮丧、失望的情绪没办法得到纾解。

 

另一种情况是家中出现比较大的变动了。比如搬家,这会让孩子因为失去熟悉的玩伴而伤心,也会因为要重新融入新的环境而焦虑。再比如,家里新添了弟弟妹妹,也可能引起孩子的嫉妒和恐惧,等等。

 

第四类:社交问题。这是孩子集体生活时最常遇到的一类问题。比如,有些孩子不知道该怎样交朋友,因此很难与同龄人建立稳定的关系。再比如,很多孩子一起玩耍时,有些孩子常常被别人嘲笑、排挤,他们就会越来越缺乏自信、感到孤独,甚至不愿意再交朋友了。

 

二、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具体可归纳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与孩子建立联结。这是一切游戏的基础,也是一切游戏的最终目的。

 

联结,从心理学层面来讲,就是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并和他人建立稳定的关系。作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孩子心中有一个杯子,当他们出生的时候,杯子里是空空的,父母用爱将杯子倒满的过程,就是和孩子建立联结的过程。当有一天,孩子的杯子装满了,他们的爱得到了满足,就能安心地离开父母,去发展其他的社会活动。但是如果他们获得的爱不够,杯子没有满,他们就会一直关注自己的内心,变得焦虑、黏人、甚至是退缩和自我封闭。

 

其实,建立联结就是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起信任,只有当孩子愿意接纳父母,打开心门时,才能让他们与父母交流,参与到游戏中来,改掉自身的问题。

 

有了联结还不够,父母还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翻译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是游戏教育法的第二步。

 

孩子为什么会哭闹?为什么不遵守规则?为什么喜欢打人?又为什么不去交朋友呢?可能大多数父母很少会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当孩子表现出这类问题的时候,父母往往觉得生气、无奈,甚至是挫败,却想不到这其实是孩子正在向父母求助。他们是想要提醒父母:“我的杯子已经空了,我需要你的关注和安慰。”

 

一旦父母能够准确地翻译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就能给孩子更多的关心,而不会出现“明明孩子的感觉已经很糟糕了,但父母还是对他大吼大叫。”或者“明明孩子觉得很孤单,但父母却偏要他们回房间里一个人待着。”这样的现象了。

 

联结建立好了,也读懂了孩子行为背后的语言,接下来就是第三步,和孩子尽情游戏了。作者针对孩子的每一种问题,都提出了具体的游戏方法。

 

针对第一类孩子不遵守规则问题,作者最常使用的是“角色扮演游戏”。

 

针对第二类问题——孩子打人、说脏话这样的攻击性行为,父母常常会觉得很棘手,不知道该怎样制止孩子才合适大多数父母会先提醒孩子,你不能说脏话。但还是有很多孩子出于逆反心理,越说越起劲。这时,有的父母就会忍不住打骂孩子一顿,还有的父母索性就放任不管了。如果说脏话是一件可以伤害他人的武器,那么打骂只会让孩子加深对脏话的印象。让他们更深刻地意识到,脏话这件武器可以攻击他人,给他人造成不好的影响。虽然父母的打骂,是将火力暂时压制了,但是孩子还是会在需要的时候拿出这件武器,去攻击其他人。

 

然而,用游戏的方式将脏话转换成好笑的话之后,孩子心中更深刻的印象就是欢笑了。这样做的效果显然比打骂孩子一顿更有效。

 

针对第三类情绪问题,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帮助孩子释放情绪。比如,当孩子上幼儿园面临分离焦虑时,科恩建议父母可以和孩子在家里玩模拟游戏。

 

解决孩子情绪问题的关键是让孩子能够充分释放出情绪,再通过和父母游戏,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平复心中的伤心、不安、焦虑和恐惧。

 

针对第四类社交问题,作者使用的游戏会更加复杂和多样性。但总的原则是帮孩子建立自信,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

 

如果孩子突然情绪失控,或者不喜欢某个游戏,不愿意参与进来;再或者是很多孩子一起游戏时,出现了小矛盾该怎么办呢?

 

作者的建议非常简单,就是八个字:跟随孩子,适当主导。无论是他们发脾气,还是不想玩某个游戏,都应该让他们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父母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将情绪发泄出来,再和他们探讨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就算是同时有多个孩子也没有关系,让孩子自己协商解决,父母只需要退后一点,时刻关注就可以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zuoerqiao

    想做一个好家长,需要学习好的方法。这本书用游戏的方法,是孩子喜欢的和容易接受的。需要多次听学

  • 宝宝13287838

    感觉这个作者很聪明,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动机,要多学习,买这本书去。

  • 冰若清

    真的很棒

  • 鱼出水鸟入林

    拜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