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 | 040. 汉密尔顿搞新政,“中国皇后”入广州(下)

美国史 | 040. 汉密尔顿搞新政,“中国皇后”入广州(下)

00:00
09:24

本期内容:

1.汉密尔顿之死

2.汉密尔顿对美国经济的巨大贡献是什么

3.中美首次通商

 

(“中国皇后号”)


我们接着来聊汉密尔顿的故事。他的贡献很大,但结局不妙,虽然不像托马斯•潘恩那么惨,但也绝对不能说好。


事儿和他的爱情有关,他和一个叫做玛莉亚的女人私下里好上了,也就是婚外情。本来这也没啥,但是这个女人的丈夫不断地用这事儿来勒索汉密尔顿,然后又被政敌捅到了一个叫卡伦德的记者那里,事儿就闹大了。


1795年,黯然神伤的汉密尔顿告别了财政部长一职,至于说这个告密的政敌是谁,有人说是杰斐逊,有人说是门罗,这个已经不重要了。


但有意思的是,几年之后,又是这位卡伦德记者曝光了杰斐逊和一位14岁的黑奴女孩生下了私生子,顿时,杰斐逊也是狼狈不堪。所以我们说美国国父们的风流韵事,丝毫不比后来的克林顿总统差。


汉密尔顿离开政坛之后,一直和政敌们在报纸上骂来骂去。后来,因为私人恩怨,他以笔墨为刀枪,让一个叫伯尔的人在竞选之中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伯尔于是找他决斗。


那时候的决斗就像我们以前在古典欧洲片看到的一样,两人在裁判的监督下,面对面射击。本来呢,是汉密尔顿先开枪,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对着空地放了一枪。


轮到对手时,人家可没客气,一枪打在他的胸口上,汉密尔顿在第二天,也就是1804年7月12日撒手人寰,走完了他短暂而多姿多彩的一生。


后来人们在整理他的遗作时,发现他在决斗的前一天晚上就在日记里写道,“我明天不会开枪”,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家伙居然是自杀,但是至今我们也不知道为了啥。



汉密尔顿对美国的早期经济贡献是巨大的,他的整个经济理念应该是来自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还有英国现代银行的一些经验。


即便是到今天,对于我们也还有借鉴价值,美国著名政治家韦伯斯特说过一句话,“汉密尔顿创建的金融体系,是美国繁荣富强的神奇密码,他叩开了信用资源之门,财富洪流立刻汹涌澎湃”。


另一位评论家切尔诺夫的评价更高,他说“汉密尔顿撰写了美国的治国散文,没有哪一位开国元勋像汉密尔顿那样对美国未来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有如此的先见之明”。


现在美国用的最多的十美元钞票上,那个英俊的年轻男子,就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这表明后来的美国人并没有忘记这位为美国经济打下第一块基石的伟人,他应该含笑九泉了。


我们说为了吃饱吃好,在汉密尔顿这些经济改革之前,美国人就已经开始积极寻找欧洲以外的贸易伙伴了,而且呢,它还真找到了,这个国家大家也很熟悉,就是中国,确切地说,大清王朝。



当时的美国,对清朝有一种神秘的憧憬,这个其实也源自欧洲,早期欧洲很多人都对中国大加赞美,比如近代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法国的伏尔泰,那就是中国文化的超级粉丝


他以给乾隆皇帝写过拍马屁的诗歌为荣,到处夸耀,见人就说,你看看,这是俺给乾隆大帝写的诗,现在就等他老人家的回信呢。


再比如前面提到的,现代世界经济之父,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里也写到,“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富裕、土地最肥沃、耕种最先进、工业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国家”,一连串的"最",相当于一连串的马屁。


你要是说伏尔泰和亚当斯密这俩货纯粹就是为了拍清朝马屁,那当然不对,他们既没那个必要,也没那个闲心。


普通欧洲和美洲老百姓也没几个见过中国什么样,在名人效应之下,很多美国人自然把遥远的中国当作模仿的样本和追赶的目标。


甚至在美国独立之前的1771年,费城的一份杂志就这样自豪地说过,北美殖民地已经成功引进了中国的稻米、高粱和豌豆,然后满怀希望地YY:“俺们有一天一定会成为像中国那样人口兴旺、经济繁荣的地方”。


这样的话你熟悉不?我相信你们都很熟悉,山水轮流转,200多年后的今天,世界还是一样,只不过崇拜和被崇拜的对象调换了一下而已。



1782年,就在新兴美国在经济泥潭里挣扎的时候,一个叫雷雅德的美国人去了一趟中国,回来之后对很多人说,“在美洲西海岸花6个便士买的一张毛皮,到中国的广州竟然可以卖到100美元”!


这种神奇的故事当然是越传越远,最后被一个“红顶商人”听到了,这个人叫罗伯特莫里斯,他当时是美国大陆议会委任的中央财政监督官。


之所以能坐上这个位置,是因为华盛顿打仗时,不够的军费有很多都是他出的,作为一个银行家,莫里斯几乎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抵押给欧洲,就为了给华盛顿筹钱打仗。


据说他对美国革命也没啥感情,仅仅因为是华哥的兄弟,我们感慨华哥面子够大的同时,也得给这位莫里斯点个赞,确实够哥们。


莫里斯听说了雷雅德这件事之后,就给当时的外交部长约翰杰伊写了一封信说一定要派船只到中国,大胆寻求两国之间的商机,以帮助美国渡过经济困境。


1784年2月22日,也就是中国当时的清乾隆四十九年,由莫里斯出钱的一艘大型商船离开了纽约港,满载着人参、皮革、毛衣、棉花等商品,驶往中国。



为了表示对中国的尊重,他把这艘船命名为“中国皇后号”。这一年的8月下旬,“中国皇后”号到了当时作为中国海上门户之一的澳门,在这里,他们取得了一张盖有清廷官印的中国通行证,获准进入珠江,后来抵达了今天的广州黄埔港。


进港后,“中国皇后”号鸣礼炮十三响,代表了当时美国的十三个州,然后升美国国旗,这是整个亚洲第一次看见美国国旗。


这一天是1784年8月28日,因为当时的美国国旗比较鲜艳,中国人就称呼美国为“花旗国”,后来美国人往中国运送了大量的美国人参,自然地,这些洋人参就被称为“花旗参”。


当时的美国人一点儿也不像现在的美国人这么傲慢,据说是态度谦逊,彬彬有礼,中国人都很喜欢他们,就帮着他们卖货。


四个月后,“中国皇后”号的货物就全都脱手,并采办了一大批茶叶、瓷器、丝绸、桂皮、玉桂和绣金画像等中国的特产,于1785年5月11日回到纽约,往返时间一年又两个月。


1785的美国还处于被欧洲封锁得很厉害的时候,美国人很难买到来自海外的货物,因此这批货基本在第一时间被一抢而光。就连大富翁华哥,也赶紧派家人去抢购了很多件瓷器以及精美的象牙扇等等,有史料记载,这趟买卖利润高达3万多美元,在当时,那简直就是暴利中的暴利。



在此之后,美国马上掀起了“中国热”,一时之间,大到几百吨,小到几十吨的船只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航线上络绎不绝,那时候中国商人也对处于困境的美国商人十分照顾,经常把货物赊给资金不足的美国商人。


对此,美国报纸上有这样的评论,认为中国商人“在所有交易中,是笃守信用、忠实可靠的,他们遵守合约,慷慨大方”,这也是在后来的鸦片战争时,美国不愿意站在英国一边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快,在汉密尔顿实行经济改革的时候,美国就已经超过荷兰,丹麦等,变成中国出口的第二大国家,仅次于英国。


一边是汉密尔顿的新经济政策,一边是与中国和亚洲的商业贸易迅猛发展,美国这个离家的孩子,渐渐地开始有了一些积蓄,过上了悠闲的富农小日子。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美国国父们再一次出手,对宪法做出了最大的一次修改,那是什么?


我是枫落白衣,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0Mag0

    为什么十八世纪美国那么多头脑灵活的金融家,商人,会敛财,风水好呀?大中国当时要是有这些人,后果不堪设想啊!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13772666puu 回复 @0Mag0: 全都会被杀头

  • 听听而已而已

    内容丰富新颖,播音诙谐有趣!非常棒。

  • 清水洗尘1977

    白衣大兄弟,出国前东北哪旮沓的?是不是老乡啊?

    枫落白衣 回复 @清水洗尘1977: 吉林的

  • 萨小雪_

    听不下去了 建议听巜美国的故事》

  • 喜欢就努力去听

    大清:你成功了,今日之盛古之未有。

  • Vincent_cI

    好有意思呀 风水轮流转

  • 形之上_ad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同时也说了很多大清的坏话,而伏尔泰对当时的大清也有过很多尖锐的讽刺。

  • 18614519wii

    1111111111111

  • 火星人村头农夫

    NO2

  • matteao

    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