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印刷传递文明|造纸、印刷术与西方的文艺复兴

27.印刷传******************

00:00
18:01

各位听众,大家好!

你好,欢迎收听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第三季《商品、贸易与物质交换》。

本讲的作者是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副研究馆员易晓辉老师。还是由我来为大家转述。

造纸术加印刷术:助推知识民主化

1999年元旦,在新千年即将到来之际,英国广播公司推出了一个节目,叫做“BBC听众评选千年英国名人”。

在这个由大众投票评选的排行榜上,莎士比亚以微弱优势超过丘吉尔,摘得桂冠。

而击败达尔文、牛顿、克伦威尔等一众大咖荣膺探花之位的,却是一位国人非常陌生的印刷商——威廉·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1422-1491)。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出版商,一生出版过100多种书,包括《坎特伯雷故事集》等等,因为在英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巨大贡献和影响力,卡克斯顿被认为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繁荣的助产士”。

一位印刷商人能够获得这样高的荣誉,实在出乎意料。这也印证了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观点:来自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欧洲的文艺复兴铺平了道路,并推动其蓬勃发展。

伦敦市政厅内纪念威廉·卡克斯顿的花窗,上面写着“将印刷术带到英国的人”

造纸和印刷总是连在一起的,那么,造纸术和印刷术是怎样在欧洲发展起来的呢?

上一讲我们提到,造纸术在13世纪后期从开罗传入意大利,意大利的第一家造纸厂就建在意大利中部马尔凯大区一个叫法布里亚诺(Fabriano)小镇上。

这里临近欧洲和阿拉伯贸易的必经之地——安科纳港口,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具备造纸生产的各项条件,很快就发展为欧洲的造纸中心,一度拥有几百家造纸作坊。

为了与羊皮纸媲美,意大利人对阿拉伯的造纸工艺进行改良,让造出的纸张更加好用。

15世纪,这里生产的画纸得到了大画家米开朗琪罗的亲睐,令他赞不绝口。时至今日,法布里亚诺仍然是世界著名的水彩纸和钞票纸产区。

在当时,生产纸张的原料主要是周边地区收购来的旧麻布,经过浸泡软化之后,用河水驱动的打浆机捣碎成为纸浆,并在铜丝网上抄成纸。

相较于昂贵的羊皮纸,废麻布制成的纸张廉价易得,很快成为中产阶级和普通市民日常使用的书写材料。

跟许多手工作坊一样,法布里亚诺也制定了严格的法令,禁止将造纸的秘诀传授外人,违者将会被放逐,财产充公。

不过,对新技术的追逐和利润的竞争,使得技术保密没那么容易,连法令也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发达的商业贸易,还是让造纸术迅速扩散。

随着热那亚、威尼斯、伦巴第等多个造纸产区逐渐成形,意大利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造纸中心。

纸张的大量生产,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取知识,学习文化。

在过去,读书写字是高级神职人员和极少数贵族才有的特权,使用羊皮纸制作的图书成本高昂,普通民众根本没有接触书籍的机会。

据说在中世纪,一部手抄的羊皮纸圣经,竟抵得上一座葡萄园的价格,甚至还会用黄金、象牙与宝石装饰,那谁买得起呀?

就连许多图书馆的藏书量,也仅仅只有两三百册而已。

可是,纸张普及之后,图书价格大幅度下降,普通的中产阶级,甚至是中下层的市民开始有机会读书写字,获取知识和信息。

正如一个欧洲学者说的,知识和思想都是通过抄写、阅读和注释延续下来的。纸张所带来的这种改变打破了中世纪神权对知识的垄断,在欧洲许多城市,读书、识字的人群不断增加,知识阶层的崛起,让文化、艺术和思想能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大批文艺巨匠在这种大环境下脱颖而出,诗人但丁、彼特拉克,画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文学家莎士比亚等。

就像有人说的,文学和艺术从来都是站在新思想和新文化一边的,他们的作品向人们传递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纸张在这时恰好提供了广阔的阵地。

“启蒙时代的基本概念,都通过文字确立”,而文字需要纸张和印刷,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欧洲新文化史学者,特别注意研究印刷书和文艺复兴之间关系的缘故。

科鲁乔·萨鲁塔蒂(Colluccio Salutati),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领袖之一,大部分薪水都用来购买书籍

印刷术与古腾堡的意义

刚才我们说,造纸术和印刷术总是连在一起的。

造纸术的传入,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绝佳的载体,但更大的影响和变革,还需要来自另一项中国的伟大发明,这就是印刷术。

从13世纪开始,随着蒙古大帝国疆域的急剧扩张,几乎整个亚欧大陆都处在统一的王朝,东西方的商贸往来变得非常便捷。

有人猜测,蒙元的法定货币是纸币,也许中国的印刷品,就借由这种方式传播到西方。

不知道是否如此,不过确实,这个时候,中国的纸牌、版画和印刷书籍,也相继传入欧洲。

到了14世纪后半叶,纽伦堡和威尼斯的印刷业逐渐兴起,印出大量精美的宗教版画和圣像图。

印刷业的发展带动纸张需求迅速增加,意大利人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商机,在1390年将造纸术带到纽伦堡,建立了德国第一家造纸厂,德国的造纸业由此兴起。

这里要说到一个重要人物了,这就是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J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1398-1468)。

在德国人从意大利学来造纸术的半个多世纪以后,古腾堡开始筹划用活字的方法来印刷一部《圣经》。

他用铅锡合金来铸造活字,配制出了适合铅字的油墨,又发明了一整套的印刷机械设备,这套设备的主体是一台手摇印刷机。

使用这套印刷机,一分钟能印出三四页纸,非常简单而且高效。

虽然整个发明的过程让他债台高筑,但这项系统而巧妙的活字印刷技术,很快变成为实业,并且传播开来,他所在的美因茨开设了大量的印刷坊。

随后,由于宗教争端引发的骚乱,美因茨的印刷坊又纷纷关闭,工人们带上设备和技术,迁往其他国家和城市。

古腾堡的印刷术就这样传遍欧洲,并迅速流行起来。

早期的木质手摇印刷机,图画后方的人应该是在排版,1568年

现在,虽然我们觉得发明活字印刷的中国人毕昇很了不起,但是,他没有把活字印刷普及开,也没有促进它成为一个产业,更没有因为他刺激出一个思想文化的新时代。

然而,古腾堡则已经成为欧洲印刷甚至现代印刷技术的象征,有人甚至还写了一本书,就叫《古腾堡革命》,说世界历史上第三次大变化,就是古腾堡开始的。

也有人写了另外一本书,叫做《从古腾堡到比尔盖茨》,则是把印刷术到微软连在一起,来说世界知识史从近代在现代的创新偶像。

为什么?因为欧洲的造纸术,逐渐让人们实现了书写物资的自由,而印刷术呢,则将缓慢的书写速度提升到了极致。

二者的完美结合,不仅极大提高了知识和信息的复制效率和生产速度,也避免了手抄过程中错误的不断累积。

在古腾堡发明印刷机之后,他的合伙人弗斯特曾一次携带十多部印刷本《圣经》到巴黎大学售卖,竟然被人认为有魔鬼相助而举报到警察局,差点蹲了监狱。

仅仅十几部《圣经》,就超出了人力的范畴,显而易见,印刷所带来的传播效率完全是革命性的。

更重要的是,它还引起了欧洲文化的大变化。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还要多次讲到。

出版业的诞生与人文主义思潮

回到欧洲的造纸和印刷,这就该说到出版了。

纸张和印刷的兴起,促成了欧洲近代出版业的诞生。

1469年,尼古拉·詹森(Jenson,Nicolas;1420~1480)从德国的美因茨学成之后,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开设了第一家印刷厂,还设计了叫做罗马体的字型。

大约10年之后,意大利的印刷厂增加到50家,到15世纪末,仅威尼斯就有400多家印刷厂。

这个法国人詹森也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大的出版商,他请人修订了大量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手稿,这些人文主义的经典在当时极为畅销。

他们还把这些畅销书制作成廉价的小开本口袋书,盡量让每个人都买得起,在普通民众中受到广泛欢迎。

印刷和出版的兴盛,直接引发这一时期图书的爆发。

1453年,当东罗马的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之后,许多拜占庭学者携带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文化典籍向西欧回流。

威尼斯的圣马克图书馆就收藏有拜占庭学者贝萨隆捐赠的大量希腊语手稿,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还曾委派专人前往拜占庭收集古代手稿和典籍。

另外,阿拉伯的百年翻译运动留存下来的古代典籍,也在这一时期涌入西欧。这些典籍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學觀念,正好迎合了当时新知识阶层的文化需求。

这个时候,刚刚兴起的造纸和印刷技术,帮助许多人文主义的图书大量出版,向人们传递新的思想和理念。

14世纪欧洲最著名的畅销书,当属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的《十日谈》。

这本书借着讲故事,对商人很赞扬,对教会、贵族甚至国王很讽刺,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作品,可是正是因为它不合时宜,大家就爱看。

它刚一问世,就立即被人们如饥似渴地传抄、传阅、先睹为快。但在印刷机出现之前,整个欧洲的手抄本《十日谈》也不过两千本左右。

可半个世纪以后,随着上千个印刷工坊如雨后春笋般遍布欧洲,整个欧洲的图书量竟达2000万册。

随着印刷书籍数量的迅猛增长,馆藏丰富的大型图书馆开始涌现。

1571年,美第奇家族的罗伦佐图书馆开始向公众开放,原先一些图书馆中常见的铁链式图书,也就是用铁链拦住不让人轻易触碰的珍贵图书逐渐消失。

这一时期的图书爆发,让普通民众获得了读书的自由,人文主义的思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到前所未有的人群中去。

1492年威尼斯版本的《十日谈》,配有精美插画

这才是造纸和印刷在欧洲近代的最大意义。

文艺复兴:纸张与印刷术的继续影响

纸张和印刷带来的便利,同样也带动了其他科技的进步。

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成为除《圣经》以外印刷数量最大的一本书,这种建立在公理和逻辑之上的思维方式,对当时的人而言无异于一场知识革命。

以此为基础,帕乔利出版了他的《数学大全》,其中的“阿拉伯数字”和“复式记账”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有学者甚至指出,美第奇家族的成功,正是得益于这种记账的方式。而美第奇家族对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等艺术家的大力资助,也成为文艺复兴重要的物质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正是以这种方式站在古代先贤的肩膀上。

大量科学著作和学术刊物的出版,不仅促进了科学研究的深入,也让科学交流和传播更加便捷。

马基雅维利的“新政治学”、哥白尼的“新天文学”、维萨里的“新解剖学”、伽利略的物理学等,这些伟大的思想和作品,借助于印刷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广泛传播,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进步和繁荣的巨大推动力。

有的历史学家把文艺复兴视作中古与近代的分界线。

20世纪媒体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则直接将人类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是古腾堡之前,一段是古腾堡之后。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这么说:“从本质上看,印刷是所有变革之母。

印刷而成的思想,是插上双翅准备高飞的思想,无处不在,无坚不摧,像群鸟一样翱翔四方。”

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印刷术由中国传到欧洲,推动人类社会变革和进步。

那么,下一节让我们回过头来,我们说一说印刷术是怎样从中国起源的,韩国学者争夺印刷术的发明权究竟是怎么回事?下一节再见。

 

撰稿:易晓辉

讲述:段志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