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 | 032. 惊天一战约克镇,从此天下美利坚(下)

美国史 | 032. 惊天一战约克镇,从此天下美利坚(下)

00:00
09:06

本期内容:

1.约克镇大捷完全是一次法军的行动?

2.美国正式独立!  华盛顿为什么不做国王?

3.《邦联条例》通过,邦联议会诞生


(1783年,英国被迫与法国、美国缔结合约,承认美国独立)


上集我们说到,北美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和法国援军罗尚博,率领几倍的兵力合围弗吉尼亚的约克镇。



1781年的10月17日,在无数次突围失败之后,英军统帅康瓦利斯彻底绝望了,他开始和美法联军进行投降谈判,10月19日,这哥们率领剩余的英军正式投降,这就是著名的约克镇大捷,后来成为华盛顿最光辉的战绩之一。


当然,了解历史的人也完全清楚,从战略层面上,这场战争完全是人家法国人主导的,本来华盛顿的本意,是想去打纽约城的,只不过法国的将军们都不同意,这才改为攻打约克镇,最后促成了这场美国独立战争的“最后一战”。


美国作家约瑟夫埃利斯写的《华盛顿传》里面也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他说:“华盛顿虽然是名义上的总指挥,但实际上约克镇之围完全是一次法军的行动”。


你要是问,一次法军主导的胜利,为啥后来却成为华盛顿将军最光辉的战绩?这事儿吧,你只要参考一下,为啥在朝鲜的主流媒体上,朝鲜战争的大部分功劳最后都算到金日成的脑袋上,你就应该恍然大悟。


(英军在约克镇投降)


在约克镇大捷之后,英国基本放弃了对美国独立的武装压制,不放弃也没办法,北美大陆上打不过美法联军,大西洋上还要和西班牙、荷兰死磕,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人家组团来欺负你,你有啥办法?


1782年11月,大英帝国议会在经过很多次讨论之后,决定承认美国的独立地位,乔治同学在议会上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说了一句,“没什么大不了的”,就飘然而去。


在这老小子的心里,他是既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失败,也可能从来就没把北美洲那片富饶的土地真正当作自己的领土。



11月30日,英美两国在法国巴黎签署了《巴黎和约》的草案,在随后的细节谈判中,富兰克林和亚当斯展示了高超的技巧和无比的坚韧。


最终,1783年9月3日,合约正式签署,美国获得了前面说的13个州,边界北至五大湖,西到密西西比河,南至北纬31度,美利坚合众国,成为美洲第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


两年之后,约翰•亚当斯被任命为第一位美国驻英国大使,面对这位粗鲁的,近乎无礼的第一任大使,我们的失败者,乔治国王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坦白地讲,我是最后一个承认这个分离的,但既然已经发生,而且不可避免,我现在要说,我将第一个接受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友谊”。这货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必然发生的结果,堂堂大英帝国的国王,这个风度总是要有的。


有一个问题这里要交代清楚,那就是美国正式建国,获得了英国的承认,并不代表大英帝国就彻底地被赶出了北美洲。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际上,英国当时在北美还保有很多殖民地,比如说整个加拿大,还有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很多地区,都还是人家英国的地盘。


不仅仅是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都在北美有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的疆域只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大概占今天美国面积五分之一大小的地方。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作为北美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它现在和欧洲这些列强算作是平起平坐了,换句话说,这个熊孩子从此自立门户,当家作主了。


我们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小的时候,从来不操心家里的财务计划,也从来没有探究过,家里晚饭餐桌上的大米和菜肴是怎么来的,到时间吃饭就是了,倒是父母的管教让我很是闹心,唠唠叨叨,一天总是唠叨,那时候总幻想着,有一天搬出去了,独立了,所有的烦恼就刷地一下,都没有了。


1783年之前的北美殖民地人民就是这样想的。


然后呢,等我长大了,真的从家里搬出来了,我终于知道,那些饭菜是先要有钱,有money,然后要买回来,再洗菜,切菜,炒菜,最后才能吃上,还要刷碗收拾等等,柴米油盐,洗洗涮涮,每一样都有可能是大问题。有时候,问题大的让你头疼到晚上睡不着觉。


1783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美国人也是这样头疼的。


新版美国人之所以会因为柴米油盐头疼,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准备好如何建立一个国家。这些人离开英国这位老爹的时候,带了很多东西,比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等,这些都很好,但我们说这些玩意儿都是生活的调料品,你要是想过得好,你必须首先要搭建一个房子,然后把这些东西装进去。这个房子如何搭建,也就是你的国家基本制度框架的问题。


我们说当时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有国王的,这叫君主制,可是偏偏美国人是不能够按照这个制度框架,建设自己的国家,为啥?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利坚合众国就是在反对国王制度中诞生的。


今天有很多人都在讴歌乔治•华盛顿这个大陆军总司令,说你看看人家,胜利了之后,在1783年12月,主动地辞去总司令的职位,解除了自己的兵权,归隐山林,既不贪恋功名,也没有想着去当皇帝或者国王,这才叫高风亮节,这才叫人类美德。


实事求是地说,你认为华盛顿不贪恋功名也许是对的,但要是说他主动放弃当国王,那就是对历史事实不太清楚。


独立战争结束之后,美利坚合众国是绝对不可能诞生一位国王的,对于这一点,华盛顿自己也完全清楚,潘恩同学的《常识》已经是全国人手一本了,美国人民相信国王就是丑恶的代名词,怎么可能再拥立一位皇帝陛下?


况且,对于军队,华盛顿只有指挥权,拥有权和财政权那都是属于各个州的,有威望不假,但夺权就是另外一回儿事了。


所以,理解了北美当时的形势之后,我们只能这样说,华盛顿卸甲归田,回到他那个巨有钱的媳妇儿玛莎身边当大富翁,是做出了一个对自身最好的选择。


而他的这个军人不干涉政治的选择,恰好又成为了对美国日后发展最有利的一个选择,美国最大的运气就在于这二者当时是统一的。



那么,不能走君主制度的道路,那要走啥样的道路?美国人最初的选择就是1781年3月1日通过的《邦联条例》和由此诞生的邦联议会,这个条例由第二届大陆议会起草,最后在13个州获得通过,你可以说它是接替第二届大陆议会的权力机构。


因为华盛顿就是向这个邦联议会辞职的,也可以说它是美国的第一版宪法,因为这个条例的第一条是这样说的,“本邦联定名为美利坚合众国”,这是美国这个国名第一次在正式文件里亮相。

可惜,后来的事实证明,美国人的这个选择是错误的。我们说在这个《邦联条例》之下,所谓的美国就是十三个州的联盟。


联盟这玩意大家都知道,比如说武侠小说里经常出现武林大会,然后搞一个武当峨嵋什么的联盟,可是武当还是武当,峨嵋还是峨嵋,该有的权利一样也不能少,愿意听你盟主的,就听听,不愿意听,就一边玩去。


从1777年,到独立战争胜利的1783年,再到1787年,这十余年的时间里,美国的中央政府邦联议会,就是这么一个盟主的角色。


当时美国人的共识就是,盟主,也就是中央政府一定不能有太大的权力,俺们赶跑了英王,就是为了自己管自己,岂能再弄一个权力很大的中央政府骑在俺们脖子上作威作福?


那么,为啥在这个《邦联条例》和一个弱势中央政府的框架之下,美国人过不好独立门户的日子,并为此头疼呢?


我是枫落白衣,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双语教育

    好听,老师总能举出和生活最贴近的比喻。

    邱彼特 回复 @双语教育: g d

  • 茉莉卢

    行文幽默风趣,主播声音与内容也很配。谢谢分享。

  • 18_33

    听到现在没有过美国一句好话

    西庐闲云_fs 回复 @18_33: 没给主子点赞,必须奋起申讨!

  • 马真真good

    中国人思维的解读,还是物质第一

    西庐闲云_fs 回复 @马真真good: 离开物质的孤立思维,就是腐儒酸文的思维模式!

  • pengine

    美国开国群星璀璨,但是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提拉菲耶特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三丫家的丫 回复 @pengine: 别着急,后面会讲到

  • 舞蹈龙哥

    老师,啥时候能免费听呢?

  • 三丫家的丫

    刚刚独立的美国版图

  • 三乐sl

    第一次听美国历史,脉络清晰,超级喜欢

  • 听想行

    大家先支持!

  • _七里香_

    给老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