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解惑|109:学道初期,我们到底该如何修习道德经?

释疑解惑|109:学道初期,我们到底该如何修习道德经?

00:00
18:58

问题:齐教授讲的道德经,就像针对我的问题对症下药一样,我自己和我身边的人都感觉我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但当我把我的感悟分享给别人,又总感觉别人与我不在一个频道上,或别人不以为然,应该是我的功力不够,还没有与别人接通。请问齐教授:我现在是个人潜心修炼呢?还是边修炼边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感悟,在分享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带着问题再学习呢?


这个朋友所提的问题,应该是学道初期十分普遍性的问题,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先来帮大家呈现一下主客观的基本景象。通过学习我们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了,大道是客观的,所谓客观,就是我们主观的对立面。说的再直白一点,主观在我们自己的头脑中,客观就是我们之外的一切存在,客观存在,既包括我们之外的人,也包括我们之外的纯粹的自然物,也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再上升一个层面,也包括我们自己的主观。也许这么说,大家可能觉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把它分成六个层次:


第1个层次,就是我们面对的纯粹的客观物质和自然界,如土壤、树木花草,各种动植物。当然也包括由我们人类所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形态,如汽车,房屋建筑等等。纯粹的客观物质,因为没有我们所熟悉的大脑,所以不能跟我们进行思想的交流。所以我们也能够比较客观的对待这些存在,会认真的研究他们的规律,并利用他们的规律为我们服务。


第2个层次,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动物层次,尤其是大型哺乳类动物,因为他们有了比较发达的大脑,所以跟我们进行交流的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人类驯化的动物,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互动。这些动物与我们人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我们也会认真的研究他们的规律,但也会加入人的一些情感。家养的宠物,与主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就会更加丰富一些。


第3个层次,就是我们所面对的我们之外的人间事,这些事往往是没有什么形状的,所以将这些事作为客观存在来进行研究的人就少了很多,又因为这些事往往跟人联系在一起,人的多样性掺杂其中,其规律也变得复杂起来。比如经济活动,管理活动,家庭生活活动,研究他们的人往往试图将这些活动与人分离开来进行研究,但最终发现,试图将这些活动与人分离开来单独研究他们的规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些活动都是跟人联系在一起的,一旦有了人的介入,这些活动就变得复杂起来。


第4个层次,就是别人,或者,就是我们之外的其他人。这也是我们在认识方面最容易出错的一个环节,因为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可大部分时候别人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于是就让我们生出了很多疑惑和困惑,甚至是痛苦。我们很少有人能够将其他人当做一个客观存在来研究他自身的客观规律,而是经常将个人的想象强加在别人身上。有的时候,我们理解别人规律的困难,甚至超过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困难。


第5个层次,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尽管这一点非常的重要,但只要不是医学专业的人,对我们身体规律的了解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学习西医的人,对我们身体的理解也是相对比较机械的,而我们祖国的医学中医,对人体的理解却是系统的和有机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部分人对于自己的身体实际上是稀里糊涂的,这一点也正是人类健康或者疾病的一个基础性的原因,就是我们并不了解自己身体的规律。


第6个层次,就是我们自己主观的活动,包括我们的认知情感,和决定这一切的背后的底层价值逻辑。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基本上很难有能力将自己的这些主观活动当做一个客观对象进行解析,认识和调整。


搞清楚了上面这6个层次,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朋友提的问题,可以将这个问题拆分成几个小问题:


第1个,这位朋友说,齐教授讲的道德经,就像针对我的问题对症下药一样,我自己和我身边的人都感觉我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首先感谢这位朋友的肯定,也祝贺这位朋友发生的积极的改变。我个人有中医西医和心理学的基础,有学习研究道德经30多年的积累,有对自己个人成长过程中各种心理历程的总结,有多年来与无数朋友深入交往交流的经历,所以在我讲道德经的时候,既是和我自己,也是和很多朋友的内在进行对接,这也是我自己在自己身上多年修行所发生改变的体验与经验。用中医的话来说,我先是个病人,在治疗自己的过程当中积累了切身的感受,又在帮助许许多多朋友过程中成了医生。


第2个,但当我把我的感悟分享给别人,又总感觉别人与我不在一个频道上,或别人不以为然,应该是我的功力不够,还没有与别人接通。这位朋友好心好意的想把自己学习的感悟分享给身边的人,这种美好的愿望和做法,实际上还是过去我们学习其他类型的知识的时候使用的方法。学习国学,首先也是先学习知识,然后是修炼修行,最终达到智慧的层次。这位朋友所反映的问题,实际上还是处在传播知识这种模式中。因为通过修炼修行达到智慧层次后,不是再用嘴巴和道理说自己的感受,而是用自己的变化这种无声的语言向别人传递信息;也不是想着用自己的美好体验去改变别人,而是用自己升级后的智慧程序,去聆听并领会别人的心声,并顺着别人的频道进行沟通,而不会那么迫切的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加到别人身上。


当然,每个生命都有自己一些非常独到的状态和规律,修道的人也不会用自己的美好想法作为标准,去衡量或者评价别人,而是去寻找别人想法做法背后的客观规律。这种放弃个人的主观评价,没有任何成见和偏见的去认识对方的客观规律,就是修道悟道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还是在用自己的主观要求别人或者去爱别人,帮助别人,即使用意是好的,但仍然是目中无人,心中无道,因而无法跟别人沟通。这就是上述那种尴尬产生的原因。


第3个,请问齐教授:我现在是个人潜心修炼呢?还是边修炼边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感悟,在分享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带着问题再学习呢?


关于这个问题,答案应该是比较清楚的,既然我们修道就是认识自己之外的客观,除了自己加强学习之外,当然不能脱离开客观来谈悟道的问题。即使是在与别人的分享交流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只要勇于自省,将自己的主观频道关闭,让自己的道性朝向别人的客观规律,通过一次次的试错,一次次的修正,就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功力。否则,离开客观对象就无从谈修道和悟道。到了这一步,勇于自省,实际上就是将自己的想法做法以及背后的底层动机,要当做客观对象来进行审视、剖析、认识和修正。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在人间成为一个悟道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49x1576786m30

    感恩,感恩🙏,每天受益🧚🏻

  • 殷殷_qo

    一直想买一本《道德经》,版本多,魚龙混杂的!老师可以推荐一下《道德经》买哪个版本呢?

    听友190434444 回复 @殷殷_qo: 陈鼓应

  • Chennan41319

    感恩齐老

  • 无心_fqn

    还有一个客观,那就是自己,自己看不到自己,问题感觉不到,但是有精有信,能生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