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午”字我们经常使用。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
原本“午”字是一个器物,它最早的意思不是中午的意思,而是杵。实际上,“午”就是“杵”的本字。
从甲骨文来看,它像是一根棍子,不过这根棍子有些不同。
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它们三个的字形来看都是一个木杵的样子,就是舂米用的一个工具。
到了隶书,隶书就把上面尖的部分和左边就变成了一笔——撇(丿),是为了书写轻松,改了以后一次写下来,右边变成了一横,下面没有变化。
隶书之后基本都是这种写法,草书、行书根据隶书书写,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标准化。它本义就是指木杵,一个木头做的舂米用的一个器物。
人们在使用木杵的时候不能斜着拿,最好是正直的上下使用,所以把它借来表示“正”的意思,所以“午”就有“正”的意思,如正午、中午、午时等。
还有数字当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中间的那个数字——“五”,它们也是同音,因为汉字有“同音通意”的特点,数字“五”也有正中的含义,如我们平常说的“五五开”,就是一人一半,把某个东西从正中间分开的意思。
此外,午还表示正中间的时间,太阳从出来到落下去,最正中间的时候就叫“午时”,因为就是最正的、最高的时候这才叫午时。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