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际会之思南公馆

风云际会之思南公馆

00:00
05:12

思南公馆地处上海浦西市中心核心区域,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毗邻环境优雅的复兴公园,东靠交通便捷的重庆南路,静谧的思南路贯穿其中,北临孙中山故居,中国共产党上海办事处“周公馆”比邻而居,近代历史名人柳亚子、梅兰芳等曾先后在此居住。

与此同时,思南公馆与北面的淮海路、东面的新天地、南面的田子坊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提供了多种休闲方式及不同体验,更加生动地体现了城市生活的美好与和谐。地铁1号线黄陂南路站和10号线的新天地站,信步即达。当和煦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梧桐叶,洒在花园洋房的鹅卵石的墙面上,思南公馆的个性和气质在这片静谧中彰显无遗。


思南公馆历史沿革始于1920年。这一年,沿“法国公园” (French Garden, 今复兴公园) 南面的“辣斐德路” (Rue Lafayette, 今复兴中路), 首批花园大宅拔地而起。随后的十年里,“辣斐德路”以南,“马斯南路” (Route Massenet, 今思南路) 以东,“吕班路” (Avenue Dubail, 今重庆南路)以西地区的花园洋房陆续建成,吸引了大批当时的军政要员、企业家、专业人士和知名艺术家迁入,使该地区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居停和会聚之所。


1999年9月,上海市建设和房屋管理部门确定上海多个优秀历史街区作为保留保护改造的试点。卢湾区第47、48街坊,被列为试点之一。这一区域的具体范围:东起重庆南路,西至思南路西侧花园住宅边界,南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北抵复兴中路,以思南路为界,分成东、西两块,涉及保留保护历史建筑51幢,汇集8种上海近代居住建筑类型。这就是今天被称为“思南公馆”的这片街区。


作为上海市中心唯一一个以成片花园洋房的保留保护为宗旨的项目,“寻根”和“再造”,如同硬币的两面,贯穿于思南公馆十数年的保留保护改造之中。



上海成为中国的窗口、名片和风景,这大致是1840年以后才开始的。


清朝时期,上海还是一个县,和青浦、华亭、崇明等一样都是王朝的基层组织。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时候,上海也还是一个县。



上海的兴起来自于“开埠”,在中国人看来,以前的上海不过是海边的小县城,出海只为打渔,不想去远的地方,在外国人开来,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上海是登陆的港口。

大清朝打不过洋人,服软了,洋人不要态度,要实在的,要求大清朝在沿海开港口,好让他们进来,还要开贸易,好让他们挣钱,大清朝没辙,答应了,于是上海等地就“开埠”了。


洋人进来以后,发现中国资源、财富、市场都很可观,需要长驻下来,以便年复一年的捞银子,于是说:我不走了,给我一块地,我盖房子住,这块地方我自己管理。大清朝照样没辙,便划拨土地让洋人玩儿,这就出现了租界。



上海的所谓十里洋场,是随租界而兴起的,其中法租界和公共租界最为惹眼,今天的思南公馆一带正是当年法租界的核心地带。


关于租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一个大题目,简言之,从历史角度说,租界是外来侵略的结果,从系统科学角度看,这是“扰动”,从而引起系统内的“涨落”。


今天逛法租界,看思南公馆,大多是看热闹,图新鲜,有些则是寻找历史的踪迹,这热闹和新鲜的背后,实则是外来文化的显性呈现,建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外来文化,它的背后隐含着丰富多彩的“海派文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