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他屡次在皇兄面前作死,背后原因有苦说不出

88、他屡次在皇兄面前作死,背后原因有苦说不出

00:00
20:57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有这样一个角色,虽然出场不多,但是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雍正的第五子、弘历的哥哥弘昼。在剧中,弘昼是个不折不扣的荒唐王爷,先是迷迷糊糊上了他三哥弘时的贼船,害得他父皇差点被允禩等人搞得“八王议政”打倒;后来又在自己家里装死,搞活出丧,弄得前来叫他一道办差的弘时和允祉是哭笑不得。不过这一切都是弘昼为了明哲保身而演出来的假象,因为就在活出丧之后不久,雍正就把他叫进宫里,父子二人来了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弘昼不但委婉地表示自己无意竞争皇位,只求做个富贵王爷,也让雍正对这个聪明的儿子放下了戒心。


不过,和弘昼在历史上真正的形象相比,电视剧里他的这些个聪明才智,那简直是不值一提。这位和亲王的一生,真可谓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为了演好一个荒唐王爷的形象,弘昼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生怕别人觉得他不够混账。从结果来看,弘昼的表演非但大获成功,还给自己留下了个“大智若愚”的美名,也就是说,后世在看这段历史的时候,虽然都觉得他不是东西,可是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做法实在是太高了。


那么弘昼都做了哪些事情呢?首先,他几乎把“嚣张”二字写在了自己的脸上,仗着皇兄乾隆对他的优待肆意妄为。大家都知道,乾隆的兄弟不多,除了那个和他争储失败被处死的三哥弘时外,就只有弘昼和弘曕两个弟弟,乾隆三年的时候,果亲王允礼病逝,因为膝下无子,他的爵位没人继承,这个时候庄亲王允禄就跟乾隆说,能不能把你六弟弘曕过继到果亲王那一支上,好让他有个后人,乾隆答应了。这样一来,从宗亲关系的角度讲,乾隆就只有弘昼这么一个亲兄弟了,他两个不亲,还能跟谁亲去?


东北老一辈儿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会和年纪较大的孩子说,你是当哥哥、当姐姐的,要“带才”,意思就是说凡事要让着弟弟妹妹。乾隆这个哥哥也很“带才”,他即位后,把雍亲王府邸里面的财物全都赏赐给了弘昼,史书里记载说“和亲王故富于他王”,可见这是一大笔钱。但是弘昼一点儿也没有“拿人手软”的自觉,不光大手大脚,还恃宠而骄。


有一次上朝的时候,一个名叫钮祜禄·讷亲的大臣因为一些小事儿,跟弘昼发生了争执,说白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换做别人,当着皇上的面儿,斗两句嘴也就过去了。可是弘昼很有性格,脾气上来了谁也不好使,居然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儿,给讷亲一顿暴打!虽说他是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可人讷亲出身也不差啊!人家是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的后人,遏必隆的孙子,当时是一等公爵,军机处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可谓是位极人臣。就这样尊贵的大人物,弘昼说打就打,不光大臣们没人敢拦着,居然连乾隆都没有阻止他,坐在那儿看大戏,对他是“优容不问”,就当没发生过这么一回事儿!结果呢,弘昼不好惹的形象从此深入人心,谁看到他心里都犯怵,知道他不是个善茬。不过这跟狐假虎威是一个道理,人们怕的不是他,而是他哥哥乾隆对他的纵容。


那弘昼他就不知道真相吗?他当然知道,而且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但是他不想让别人觉得他是那只奸诈狡猾的狐狸,因为那样的话就说明他其实是个聪明人,表演就失败了!为了让人们相信他真的是个二愣子,弘昼来了一次更出格的表演。这一回,弘昼的表演可比殴打军机大臣要刺激多了,他直接跑去当着别人的面怼皇上了!



虽然乾隆当时表面上没什么不满,可是稍微动脑子想想都知道,皇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你弘昼当着官员和考生们的面儿质疑皇上,这都不光是冒犯了,根本就是没把皇权当回事啊!所以傅恒稍微给他这么一点拨,弘昼很快也明白过劲儿来了:自己这次玩的是不是太大了?于是第二天,他把自己头上的顶戴摘下来,跑到乾隆跟前儿去请求治自己的罪。意思是说我知道犯了大错了,也不用皇兄你开口,我自己先给自己免了吧!乾隆倒也沉得住气,慢悠悠的和他说,昨天我如果顺着你的话茬接过去,你早就粉身碎骨了!这话乾隆说的过分吗?一点儿也不过分,因为清朝从打皇太极集权开始到乾隆这儿,敢跟皇上这么放肆的,要么当场完蛋,要么秋后算账,什么多尔衮、鳌拜、胤禩、年羹尧,没一个例外的。你弘昼放在这些人精里头能算老几啊?乾隆要真想整死你,比捏死个蚂蚁也难不到哪儿去。


但是乾隆话锋一转,又说了,你说的话虽然鲁莽,但是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出于对我的友爱之情,所以我原谅你,以后要注意了,千万别再这样说话了——这样就把这件事给定了调性,不给它上纲上线,放了弘昼一马。


乾隆为什么对弘昼这样宽容呢?他们两个人的关系,真的就这么单纯吗?其实不然。如果单从表面来看,在二人的关系里,弘昼的形象是“骄”,骄横;乾隆的形象是“宽”,宽大、宽容。这是古代帝王“兄友弟恭”的脸谱化形象,一定是当不得真的。


实际上,弘昼在这段关系里,真实的面貌更接近于“惧”,他惧怕乾隆,也惧怕政治斗争;而乾隆呢,貌似宽容,实际上非常严厉,对弘昼一直有戒心。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牵扯到乾隆初期的一桩政治案件了。


事件的主角叫弘晳(xī),是康熙废太子胤礽的儿子,胤礽二次被废后,弘晳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康熙甚至因为很喜欢他,还在临终前表示要封他做亲王。雍正继位后,为了展现自己的宽容,对胤礽一家人非常优待,不光在胤礽死后追封亲王,还让弘晳承袭他的爵位。


按理说雍正这样做,也就是对政治斗争失败者的一个安抚,弘晳再怎么有能耐,也没有政治生命可言。但是乾隆不这么想,因为弘晳毕竟是康熙最喜欢的孙子,要不是胤礽被废,现在坐在龙椅上的就是弘晳而不是他了。而且事实上,也确实有一批皇室成员和弘晳来往密切,比如庄亲王允禄和允祥的嫡长子、宁郡王弘晈(jiǎo),虽然这些人未必有争夺皇位的意图,可是鉴于“九子夺嫡”的先例,乾隆不得不留个心眼。因为清朝开国的时候,为了团结人心,皇权并不集中,皇室宗亲是有参与朝政的权力的,比方说雍正,虽然恨透了胤禩他们,刚登基的时候也不得不给他很多权力,这就是制度的惯性。


为了避免重蹈雍正的覆辙,乾隆下定决心,宁可错杀不能放过。乾隆四年,他以弘晳“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为由,将他囚禁在景山,整个审讯过程只有短短的三个多月时间。弘晳本人是否有这个心思我们姑且不论,就即便是有,以他的身份也不可能掀起什么波澜,乾隆此举纯粹是借题发挥,为了打压宗室权力,让弘晳当了替罪羊,那些与弘晳有关系的宗亲,也都多少受到了波及。


尽管如此,乾隆和他的父皇雍正一样,既不能也不愿把亲戚们一棒子打死,他需要立几个正面典型,来塑造他看中亲情的形象,弘昼正是这一面子工程的不二人选。所以在打倒弘晳等人后,弘昼反而加官进爵,备受重用。但聪明的弘昼早就看穿了皇兄的意图,为了避免功高震主,落得和弘晳一样的下场,他不得不装疯卖傻,用种种荒唐的行为,让乾隆打消对他的戒心,开头我们提到的“活出丧”,就是其中一例。


后来弘昼还写过一首诗,叫做《金樽吟》,这首诗是这样的:

世事无常耽金樽,

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

推杯换盏话古今。


意思是说,我对于权力什么的完全不感兴趣,只想和好朋友把酒言欢,及时行乐,这个做法和三国时曹植的“七步诗”异曲同工。但是和天真的曹植相比,弘昼可通透多了,他压根不指望皇兄会在乎什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只有把自己彻底活成个废物,才能保住这条性命。可是这个道理,虽然兄弟二人彼此心知肚明,却永远也不能挑明,因为一旦亮了底牌,那就是不死不休的政治战争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梦在左岸_8h

    这家伙活的通透,知道皇位和自己无缘。活下来最重要。乾隆皇帝也是觉得总要自己的弟弟只要做的事情不太出格,威胁到自己的皇权,也可挣只眼闭只眼

  • 宫词未央

    弘昼是弘历的弟弟呀

  • 烯萌

    弘昼的配音不太合适

  • 岁月如歌_82

    放电视剧原声的效果比这个好!这个弘昼有50岁以上了吧?

  • 山阴路的冬天

    弘瞻?弘曕?

  • 少女么么哒

    弘时是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抑郁而终,不是被处死。

  • 少女么么哒

    弘昼是弘历的弟弟,好几集都有口误,希望下次严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