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真相8:杠杆是把双刃剑!加杠杆也未必就会增加风险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讲这本书,市场真相,昨天说到了一个安全带的故事,因为带着安全带出车祸了,所以大家觉得,安全带反而不安全。在股市中正是如此,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股市大跌一半,纳斯达克跌了75%,但这时候对冲基金表现却不错,算是躲过了灾难。这就是安全带的数据,但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觉得对冲基金,是个不祥之物,他很危险。是个高风险投资。即便是2008年,对冲基金跌了22%,而大盘跌了45%,此时人们仍然觉得,这东西不安全。之所以有这样的坏印象,就是因为那个带着安全带,喜欢开快车的王子,发生了事故,导致的。而这个王子就是,梅利韦瑟的长期资本。
他在经营的头4年,净资产翻了2倍,规模达到数十亿美元,而在后面的5个月,暴跌了92%。他拥有巨大的杠杆, 很多金融机构都把钱借给了他,这就让整个金融体系面临危机,他实在是太出名了,规模又大,又是诺奖经济学家团队,而且损失还极其惨痛,但问题是,这并不是对冲策略的错,而是长期资本开了快车。他用的杠杆太大了而已。他要不用那么大的杠杆,即便黑天鹅飞起来,他也不会轻易被击倒。
所以世界上的事很奇怪,非洲人宁可挨饿,也不吃美国人自己都在吃的转基因粮食,但却明知道吸烟会让肺癌的概率大幅增加,却又不愿意戒除。这其实就是人们对于风险认知的偏差,对于那些慢慢发生的风险,视而不见,而对于猛烈发生的风险,却反应过激。比如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事故率极低,但是很多人就是觉得他不安全。主要就是因为空难太惨烈了。另外,人们对于这种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会感到更多的焦虑,比如很多人害怕到海里游泳,竟然是因为怕鲨鱼袭击,其实自己溺水而死的概率要大的多得多。所以,任何投资都要先去认识他,了解他的全貌,而不要仅凭意识就先入为主。
还有很多投资者发现,FOF的回报率好像越来越低了,这就让人想起了大猩猩扔飞镖理论,随便找个猩猩,选出的股票,也不见得比基金经理差。但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只是你的感觉出了偏差,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幸存者偏差,那些大量的倒闭的,清盘的基金,并没有被计入在内,而留下来的都是收益尚可的基金,所以他们跟FOF去比较,也就意味着去掉了最低分,那么他的收益自然会显得高那么一点。还有分配上的偏差,好的基金会增加规模,而差的基金,规模肯定就越来越低,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是这个规模的因素,也没有体现在业绩比较上。以及选择上的偏差,甚至有的基金因为业绩差都不公布自己的业绩了。所以也就无从统计在市场之列。所以最后结论就是,对冲基金指数,并不能完全反应对冲基金的全貌,说fof跑不赢对冲基金指数,也并非如此。作者的观点是,你最好不要投资一只对冲基金,最好去投fof。
至于杠杆的问题,这东西的确危险,如果有的基金杠杆过高,最好还是要克制。别总想着贼吃肉,多想想长期资本,开快车的时候,很容易车毁人亡。当然杠杆这个东西,也不能孤立的看,有时候还要搭配其他指标,比如债券中的久期,A基金不用杠杆,10年的久期,而B基金是5倍杠杆,久期1年,你说哪个风险更高,只看杠杆是B的风险大,但是如果加上久期,B的确定性反而更高,持有资产的风险是A的十分之一,总风险只是A的一半。还有就是,投资策略也有关系,比如做空策略,就风险极大,而如果他改成中性策略,即便加杠杆了,总风险也下降了。所以,杠杆既要小心,也不要妖魔化,确定性的东西加杠杆是没问题的,比如你要能享受国家利率补贴,拿到3%的贷款,随手存到某些银行的大额存单中,就能净赚2%,这时候当然应该加杠杆,能借多少,就借多少。因为肯定赚钱,没啥风险。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只关注杠杆,要综合考虑,其实很多基金增加杠杆之后,反而让波动更低了。如果在对冲中加了杠杆,实际上他是让风险更低了,而不是更高了。作者比喻,如果只是看杠杆而不看实际资产,就相当于一个会计,只是数钱的数量,而不去关注面值一样。作者说这么多的目的,就是告诉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应该尽量的把目光集中在风险上,而不是杠杆上,杠杆只是工具,杠杆也只是放大了风险而已。如果你的风险可控,杠杆就问题不大。
下面我们来看本书的第三部分,投资组合,这个我们要比对冲基金更熟悉,只要投资多个不相关的资产,就可以构成一个组合,分散投资的直接好处就是降低风险,但是要注意,降低风险,并不意味着总是带来高收益,甚至做的不好,还会将收益降低。所以这就引发一个问题,要怎么分散,要分散到什么程度。
投资界一般有个认知,分散到10个投资产品上,是标配。再多效果就不明显了。但作者也说,对于亏损率没啥影响,但是对于倒霉的可能性还是有好处的。你买的越多,也就越是接近平均水平。比如我们总说100个信托差不多10个钱回不来,那么你买一个,很容易中头彩,即使买10个,万一不巧赶上2-3个,那就损失惨重了,但是你要买100个,赶上20-30个的可能性就小很多。当然,如果只比较极端情况,比如买了10只全都回不来,跟买100只全都回不来,那么显然越分散概率就呈现几何数量的下降,就好比你连扔3次都是硬币的正面,这个概率是存在的,但是连扔100次都是正面,就几乎不可能了。
所以分散投资,其实就是为了避免运气不好。你买的足够多了,就不会再有运气不好的影响。比如我们所有资产都配了,就像哈利布朗的永久投资组合一样,那么你就无需去关心,股市到底涨不涨,因为总会有资产上涨,也总会有资产下跌。这么配置下来,择时选股就都变得没有必要了。但是这么投资也有个问题,就是你就不可能再获得超额收益率。
你的投资越是分散,比如很多朋友买了10几只主动基金,其实你的回报也就越是接近于普通指数。所以分散并不能无限的进行下去,他也是有边界的。这中间需要一个度的把握。
作者随后讲了一个故事,弗莱德是一个基金公司的研究员,他的上司告诉他,需要一个投资组合,年化回报10%左右,平均年化标准差15.74%,最大亏损是23%。于是弗莱德就按照上司的数据,去找了5只基金,从数据来看,这5个基金组合在一起,基本符合了上司的要求,但是上司却并不满意,他认为5只太少了,又给他添了10只,说你再算算,这15只基金加在一起,是否还有原来的数据。但是弗莱德测算之后,竟然发现不对劲了,收益差不太多,但风险却增大了,标准差从8%提高到了10.9%,而最大亏损也从6.6%增加到了12%。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不是跟分散理论背道而驰了吗?
问题就出在了相关性上面,要想获得一个好的组合,必须让相关性下降,也就是说你得买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才有效果,而上司给弗莱德的基金,跟弗莱德自己选出的基金,基本都差不多,所以同质化的组合,增加了3倍,并不意味着降低风险,反而让风险提高了。
那么怎么来验证相关性是否合理,或者分散是否到位呢,作者说就是两两配对,比如20个基金的组合,两两配对共有190个组合。这些相关性都算出来,取平均数就可以衡量一个组合的分散程度。如果在0.5以上,就是分散不足,如果在0.3-0.5,就说明分散还是欠缺,只有低于0.2,才是分散良好。老齐讲个通俗的例子,20个人吃饭,你肯定是要点20几个菜,而不会有人去点10个双人套餐,或者2个10人套餐。弗莱德老板的做法就是,点了3个同样的套餐。其结果并不比一个套餐更好。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分散投资,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多买产品,而是要买彼此不相关的产品,虽然我们普通人无法计算相关性,但至少你能看到他的走势,走势不一样的就可以放在一起,如果你组合中已经有一个走势差不多的了,那就不要再增加一个进来。有一盘包子了,就不用再上一盘饺子。明天我们再来讲,劫富济贫的罗宾汉投资,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明天再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