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趣味“巴洛克”(2)——亨德尔的“铁匠变奏曲”

第二课 趣味“巴洛克”(2)——亨德尔的“铁匠变奏曲”

00:00
09:25

今天我们继续介绍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指的是从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叶这一百五十多年风行欧洲的一种音乐风格,主要特点是节奏激烈、富于跳跃性,强调旋律的起伏,在演奏过程中非常注重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而且采用多旋律、多声部的复调手法。


巴洛克音乐的超级大师除了我们已经介绍过的巴赫与斯卡拉蒂之外,还有一位很有国际范儿的亨德尔,他与巴赫同年出生,而且比巴赫早出生一个月,又比他多活了九年,他们两个人的出生地也离得比较近。不过,巴赫一辈子都没有离开德国,亨德尔在年轻的时候闯荡了德国和意大利之后,最后定居英国,在那里度过一生中最辉煌的岁月。

 
亨德尔.jpeg


提起亨德尔,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清唱剧《弥赛亚》,其次著名的是管弦乐《水上音乐》和《皇家焰火音乐》。但是今天我给同学们听的是他的一首钢琴曲,有个标题,叫《快乐的铁匠》。


对于大多数喜欢音乐的人来说,这首曲子并不怎么熟悉,但是对同学们来说,可能从小就能从音乐老师那里听到过,因为它看起来就像是专门为孩子写的。


这就有点像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它不是钢琴家开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但是同学们却把它当作是莫扎特的第一神曲。《快乐的铁匠》是亨德尔谱写的《键盘组曲》第一卷中第五组曲里的第四曲。


亨德尔所处的巴洛克时代很少有标题音乐,即便有,也多是自然现象或者动物的名字,可是为什么他的组曲当中会出现《快乐的铁匠》这么一首特别带“标题”的呢?

 

关于《快乐的铁匠》这个标题的由来有很多传说:一种说法是伦敦附近的埃治威尔有家铁匠铺,某一天作曲家亨德尔路过店门前,看见一名铁匠正在一面打铁,一面哼唱歌曲,铁锤打击铁砧的声音,和谐而匀称地伴随着铁匠所唱的歌曲节拍,听起来既自然又新颖。


亨德尔被这个简单的曲调和生动的画面触发了灵感,回到住处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对这个铁匠歌曲加以修饰补充,便写成了这首键盘乐器的变奏曲,最早的版本应该是为羽管键琴写的。

 

另一种说法则是亨德尔在埃治威尔的墓地偶然发现一个铁匠的墓碑上刻有一段音符,亨德尔顺口哼唱之后,觉得音乐又简洁又流畅,非常有活力。于是他从墓碑上抄下这段乐谱,以这个曲调作为一首变奏曲的主题,进而谱写了这首在亨德尔的作品中风格非常独特的曲子。

 亨德尔的“铁匠变奏曲”.jpg


第三种说法比较接近真相,说亨德尔的灵感其实来源于英国一首古老的民间歌谣,作曲家采用了这首民间歌谣的旋律作为他的一首组曲的主题,接着又发展了性格不同的五个短小的变奏,原名就是《主题与变奏》。


后来这个谱子拿去出版的时候,出版商林特伦曾经从事过铁匠这个行业,他有一个绰号就叫“快乐的铁匠”。他非常熟知这首民歌的旋律,又被那特殊的节奏勾起了往事的回忆,于是他便给亨德尔的这首曲子加上“快乐的铁匠变奏曲”这样一个标题。


也许这三个关于《快乐的铁匠》由来的小故事都没有可靠的历史根据,但是有了这样的提示,同学们是不是能够更形象地体会到这段音乐的乐趣呢?如果同学们在聆听欣赏过程中,还能够在主题之后辨认出这位快乐的铁匠的五副不同的面孔,那就更有意思了。


一定要记住啊,根据主题的五个变奏,就是铁匠像变脸一样给我们变出的五种表情,这五种表情应该都是快乐的,但是快乐还是有不一样的快乐的,同学们再仔细地体会一下,无论是哪一种快乐,都不可能是别人,铁匠的主题形象始终在那里晃来晃去。对于弹钢琴的同学们来说,五个变奏就更有讲究了,比如有的变奏是练左手,有的变奏是练右手,有的是练两只手的配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