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古典乐派”。
用“古典乐派”这个词来限定音乐,其实会经常造成一些误会。从中文表达上来看,“古典乐派”与“古典音乐”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古典音乐”是泛指,而“古典乐派”指的是大约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初这一时期的音乐。
这个时期,因为乐器的改良进步,器乐创作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比声乐更受听众欢迎。作曲家们也差不多从教会和宫廷的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并且开始尝试探索新的作曲方法,以创作出更大型和更复杂的作品来应合懂得欣赏音乐的观众与日剧增的审美需求。
作曲家在考虑音乐结构的时候基本上都会遵循这样一个前提:调性间必须达到和谐平衡,音乐呈现给听众最明确的感觉是要搞清楚,这音乐该如何进行和发展;还有段落也就是乐章之间的平衡,听众在聆听一首乐曲的时候可以准确地知道接下来要出现的内容。
具体表现在创作技法上,就是不仅继承了欧洲传统的复调音乐形式,而且还发扬光大了主调音乐的成就,使之成为主流,从而最终确立了近代奏鸣曲曲式的结构以及把它体现在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以及键盘音乐的体裁和形式。
古典主义音乐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曾经做过贝多芬老师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他虽然出生于巴洛克时期,只是到了古典乐派时期他不仅依然健在,而且见证了古典乐派风格的重要演变,他为古典乐派所做的贡献,使他被誉为“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正是他使这两种器乐形式臻于完善,直接影响了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创作。
海顿不仅无所不能,还是不得了的高产,他写了一百多首交响曲,七十首弦乐四重奏,还有五十多首钢琴奏鸣曲,几十首大型合唱作品,十几部歌剧,这个总数量后来再也没有人能够超越。
我们现在正在欣赏的是海顿的一首弦乐四重奏,因为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奏出一个明快的旋律,就像是在天空歌唱盘旋的云雀,所以这首弦乐四重奏又被称为“云雀四重奏”,是海顿最著名的弦乐四重奏曲之一。
当然了,海顿最伟大的成就是在交响曲创作方面。从巴洛克时代的“大协奏曲”和序曲发展到古典乐派的交响曲,巴赫的一个儿子叫卡尔·菲利普·艾曼纽·巴赫是一个桥梁,而海顿因为长期有一个很优秀的乐队在手里,使得他得以谱写了大量交响曲,他的不断探索和实验,使交响曲这个体裁在他的手里达到一个完美的程度。紧随其后的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都是在继承与创新中更进一步扩大了交响曲的表现手段与能力。
海顿天性质朴乐观,果然是当爸爸的好材料,可惜他一生却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他成了很多人衷心爱戴的老爸。“海顿老爸”的音乐并不是缺乏深度,而是他很少用音乐来描述悲伤,他喜欢大自然,喜欢人类真挚的情感,所以,他的音乐总是气质明亮、欢快欣悦、幽默乐天,简直是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一种乐观的信念。
其实海顿创作的乐曲大多数都是“纯音乐”,并没有什么标题,但是喜欢他音乐的人包括乐谱出版商和演奏他音乐的乐手,都习惯将他的一些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加上标题,这样不仅好玩,还容易引起聆听者的联想,同时也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人以及后来者对海顿音乐中所洋溢的自然、乐观、朴素的精神给予的敬意。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交响曲,它被加上了一个标题,叫“熊”,同学们先听一遍,看看“熊”在哪里?
这首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分别为“活泼的很快的快板”、“稍快的快板”、“小步舞曲”和“终曲”。这个标题“熊”的来历在“终曲”乐章中,当时首先是演奏这首交响曲的乐队成员觉得很好玩,他们在听到低音提琴一开始就奏出有点迟缓和颤微微地挪动的类似于进行曲的动机时,就感觉是一头大狗熊踩着有些笨拙的步伐一步一步走过来了。
这个音乐所表现的动作太容易令人联想到熊的神态和行走姿态,所以他们便给这首交响曲加上了一个“熊”的标题。一般来说, 这个主题动机一直都是体现在音乐的低音声部中,那么高音的弦乐便作为对比的声部,就仿佛除了“熊”以外,还有其他别的动物在引逗那头憨态可掬的熊与它们一起玩耍,大熊居然被它们挑逗得还伸了一个懒腰。那么我现在问问同学们,这个挑逗大熊的小动物可能是什么呢?同学们不妨打开脑洞,好好猜上一猜。
海顿交响曲的最高成就是晚年谱写的献给伦敦听众的六首“伦敦交响曲”,我今天再给同学们推荐一首我最喜欢的第二首,它的交响曲编号是第一百号,因为第二乐章是一段“军队进行曲”,所以这首交响曲就被安上了“军队”的标题。此时正是海顿创作的全盛时期,各种手法都已经臻入化境,所以,我认为,这首交响曲应该属于海顿最成功的交响曲之一。
其实我们猛一听这个乐章的开头,并不太会有“军队进行曲”的感觉,直到铜管乐伴随着打击乐非常突兀地插入进来,才打破了原来由木管主导的主题动机。但是,这个军队的声音并不是喧嚣吵闹的,反而有“打靶归来”或“得胜凯旋”的意境,行进的步伐带一点踌躇满志的味道。音乐的节奏四平八稳,同时旋律也并没有因为其他声部的加入而被打乱。最后,乐队全部加入,我们仿佛还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炮声隆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