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师去品园——《品园》听书稿
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书香江苏精品听书。
撰文:张黎 朗读:安心
园林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现存的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多个园林被列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中国园林是东方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世界文化的珍贵财富。下面,我们就通过陈从周先生的园林文化随笔集《品园》一书,跟着这位著名的园林文化大师的眼光来品读中国园林。
陈从周说:“东方文化当于园林求之。”要想了解东方文化,必须要了解中国园林,因为它是中国艺术与文化的综合载体,是中国建筑智慧与审美智慧的集大成者。
20世纪80年代前后,同济大学著名教授陈从周撰写《说园》等数篇经典园林品赏散文,在国内外园林学术界及普通读者圈广泛流传,备受赞誉,并逐渐将中国园林之美推广到世界,为更多的人所熟知。这些文章有力地传播了中国文化,让人们得以领略园林之美、自然之美、昆曲之美,也使陈陈从周先生成为走出书斋、极受大众欢迎的学者。
陈从周,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翁,原籍绍兴,生于杭州,之江大学文学学士、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陈从周先生是我国园林文化大家,也是散文家,还对书画艺术有颇深造诣,是著名画家张大千的入室弟子。陈从周的系列园林专著问世后,奠定了他在园林研究领域的大家地位。陈从周在理论与世间中都对中国古代园林的保护与发展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建筑大师贝聿铭说,他是“一代园林艺术宗师”。
陈从周先生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了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如皋水绘园,设计建造了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建筑,并把苏州网师园以“明轩”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汇集了陈从周先生品赏园林的经典篇目,按类编辑,名其书曰《品园》,“品”字用得允恰,深得赏园之神髓。读《品园》笔墨,撷英咀华,亦人生一大快事。《品园》一书从《陈从周全集》13册中挑选出所有关于园林品赏的经典篇目,以优美的散文风格阐释中国古典园林的神髓,全书16万余字,谈景言情,论虚说实,配有陈从周及同济大学园林研究小组于20世纪80年代考察拍摄的数帧珍贵园林图片,并首次呈现陈从周本人书画作品片若干(譬如有张大千题款之《黄山烟云图》),图文资料翔实丰富,带给读者精美的视觉享受。此书是目前我国最全而精的一部园林文化精选集,是从园林理论与园林史入手品园的最佳读本,是园林文化爱好者的必读经典。
书中精选了陈从周先生论说中国园林建筑结构、艺术特色的经典名篇,也收录了其将园林与中国古代诗文、山水画、昆曲融会贯通,侃侃而谈的佳作,更有平实疏淡的日常小品文穿插其中。
陈从周说:“造园之理,与一切艺术无不息息相通。故余曾谓园林与当时之文学、艺术、戏曲同一思想感情,而以不同形式出现之。”他曾感慨:“目前出现了许多园林小品书,无异于熟食店里的冷盆,是做不出整桌名菜的。要从园林理论和园林史入手。造园不在花钱多,而在花思想多。文以好游而益工。我们的祖先,山有山志,园有园记。游者如无文化且少情致,所欣赏者亦不深。实中求虚,自信尚有所据者。情以兴游,中国园林是‘文人园’。”
“不能品园,不能游园。不能游园,不能造园。”这是贯穿《品园》一书的主线,也是陈从周先生对园林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探索。陈先生追溯了中国园林的历史,即中国园林是“文人园”,主导思想是士大夫思想。文人造园“既为修身养性,而首重教育后代,用园林的意境感染人们读书、吟咏、书画、拍曲”,追求寄情山水,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陈先生看来,“造园之理,与一切艺术,无不息息相通”,“中国园林是建筑、花木、水石、绘画、文学等的综合艺术”。园林的境界高低是造园者胸中丘壑的再现,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见识,才能立意“构园”,进而造园。陈先生由此对当今的园林设计者和建造者提出了厚望:不仅要精通造园的理论、手法,更要加深学养,继承传统园林的文气,建“人文之园”。而对于普通读者而言,陈从周先生的园林文章将我们的心灵与历史拉近,让我们的心神与民族文化的灵魂相贴、相知。
作为一位“三绝诗书画”的文化大家,因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深厚的文史积累,陈从周先生能从中国文学、美学、昆曲等多方面研究中国园林,为中国园林研究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形成自己独特的园林建造和审美理论,并对当代中国园林建设与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也是他对当代中国园林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
中国古典园林向来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高艺术境界,崇尚“妙造自然”,陈从周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叠山理水、建筑栽植诸方面皆有独到精辟之见解。在文学、绘画方面的特长,使陈从周在园林的研究方面独具慧眼,他的园林著作以散文的优美代替了枯燥的说理,梁思成先生说,他解决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语法”构架,形成了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的阐释语法,因而他的贡献不仅是技法上的,更是美学上的。
《品园》不仅是一部园林理论著作,还是文学作品。有人评论,陈从周的园林论著填补了《园冶》后属于中国文化意义上的造园理论专著的空白,他的文章犹如中国园林,形神兼备,有情景的精辟论述,相当于诗词界的《人间词话》。叶圣陶先生称,“从周兄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俞平伯先生评价他的散文“其间山川奇伟,人物彬雅,楼阁参差,园林清宴,恍若卧游,如闻謦欬”。冯其庸称赞他的散文“如晚明小品,清丽有深味……”
陈从周先生用文学小品的形式讲解园林,将中国园林美的情趣、韵味、意境娓娓道于世人,使人在悦耳目、怡性情中,情不自禁地跟着大师的脚步走进园林。陈从周先生所留下的园林文学,是在其建筑历史理论研究的主线中,另辟蹊径开拓出的一条文化传承之路。陈从周先生园林文学中所满溢的传统气韵、雅致天然、文化情怀,通过那些精妙的描写、精微的意涵、精彩的比赋吸引着一代代热爱传统园林文化的青年,去深入自然、理解自然、热爱自然。
可以说,正是陈从周先生的毕生努力,使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认识、理解和鉴赏,有了当代的高度,并且迈开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明轩肇造,就是中国园林文化输出之明证。其成就与贡献,以从周先生之园林文学为著。
因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陈从周先生对中国园林有着深刻理解,他认为园林是一门融建筑、园林、文学、艺术等门类的综合艺术,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好的园林要具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中国园林最早是从文人园发展而来的,因为文人的审美趣味,中国园林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特别讲究意境,追求“诗情画意”,讲究含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要耐人寻味,注重动与静、远与近、高与低的结合。因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深厚的文史积累,陈从周先生能从中国文学、美学、昆曲等多方面研究中国园林,为中国园林研究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形成自己独特的园林建造和审美理论,并对当代中国园林建设与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也是他对当代中国园林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
《品园》不仅是关于园林的,也是“天人合一”中国文化的结晶体。书中除收录陈从周先生经典文章《说园》之外,还选编了《有法无式格自高》《园林清议》《贫女巧梳头——谈中国园林》《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等名篇,读之如坐春风,自不必说。此书的后半部分文章颇为稀见,文章多短小精悍,或惊鸿一瞥,或雪泥鸿爪,均可为“说园”增加鲜活的例证。虽为片段,亦常常闪烁着先生文化的自觉、文学的机敏和达观的人生状态。先生羁旅行经多地,或苏州、常熟、扬州,或上海、北京、河北,近二十篇一一评述各处名园,有赞有贬,皆出自肺腑。
《鬓影衣香》《说“屏”》《说“帘”》《说“影”》《说兰》《说竹》《豫园顾曲》等篇什,说的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亦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李渔说:“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于陈从周先生而言,可谓胸中自有丘壑,山水诗情,合而为一。
陈从周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挚爱之情溢于言表,尤令后辈学人钦佩和感动的是陈先生捍卫中华文化的自觉和文化担当。陈先生直面现实,对有悖传统园林文化的弊端,直言不讳。
如为保护古代园林的文化意境,他倡导修园要“得体”,园林之美要保持统一,因此,他批评网师园“新建东部,设计上既背固有设计原则,且复无水,遂成僵局,是事先对全园未作周密的分析,不加思索而造成的。”
“狮子林增添了大船,与水面不称,不伦不类,就是不‘得体’”。
“拙政园将东园与之合并,大则大矣,原来部分益现局促,而东园辽阔,游人无兴,几成为过道。分之两利,合之两伤。”
诸如此类,品赏与针砭得当,入木三分,令读者豁然开朗。
翻开中国园林史,布画园林者,古有王维、白居易、倪云林、文徵明、文震亨、祁彪佳、朱舜水、王石谷、李渔、道济(石涛)等诗画大师,今有“以建筑师而娴六法,好吟咏”的刘敦桢、童寯先生等前辈园林大师。他们“筑圃见文心”,立意构思皆出于诗文,能将心中之“灵想”融进园景,使之“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成为寄寓坚定的理性人格意识及其优雅自在的生命情韵的“艺术品”,不仅举目入画,且画中有诗,陈先生点醒道:“造园之理,与一切艺术无不息息相通。故余曾谓园林与当时之文学、艺术、戏曲同一思想感情,而以不同形式出现之。”中国园林所构之景,乃有别于西方“景观”的“景境”,所以,中国园林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是我国独创之艺术,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构园、修园,陈从周先生皆能躬身实践,确如先生所言:“能品园,方能造园,眼高手随之而高,未有不辨乎味能为著食谱者。故造园一端,主其事者,学养之功,必超乎实际工作者。”品园是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构园是因地制宜,推陈出新。陈从周先生身后留下的诸多优秀的园林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