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什么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 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经济上,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 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 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占领导地位的经济是国营经济, 占绝对优势的经济是个体经济。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种过渡形式的经济:A.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 体经济过渡的形式;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政治上,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钵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 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 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1953年),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上,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 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显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 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
1953年12月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 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一化”与“三改”的关系。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其中,“一化”是“主体",“三改”是 "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