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1927年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 章,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1938年11月,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道路形成的必然性(A,现实性B,可能性)
新民主主义道路形成的现实性:
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 迫。中国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 装起义,夺取政权。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的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 军。
新民主主义道路形成的可能性: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近代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
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党的不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内容及其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 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 律。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 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 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为什么要建立统一战线?
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南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也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从总体来讲,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应就 动者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本阶级的联盟。
总结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
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要依据革命的需要,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
争的策略。联合民族资产阶级要针对其两面性特点,在联合的过程中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行必要的斗争。
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在革命进程中,要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要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
武装斗争
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经验: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
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为以下四点:
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关键是要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和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个人服从组织, 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
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 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成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 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成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