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克勒还是老浜瓜?

老克勒还是老浜瓜?

00:00
08:15

最近参观刚修葺完毕的荣宗敬旧宅,混迹于一众上海爷叔阿姨中,耳中时不时传入很多煞有介事的只言片语,加上一直以来周围外地朋友的好奇,我就忍不住想写写旧上海最出名的形象“老克勒”,以正视听。

“克勒”这个词,很多人以为是class的音译,其实是clerk的音译,在上海的地头,起初专指在洋行里做事的职员,等同于如今贸易型外企公司的职员,后来又扩展到泛指在涉外银行、律师行、政府等里面做事的职员。不过由于它意涵的那种品味情趣与阶级紧密相关,所以说是class也不为过。

老克勒,则指有些岁数、有些钱、有些见识和教养,并且这见识和教养必须深受西方影响的洋行高层人士。

总之,老克勒“崇洋”是必须的,物质富余也是必须的,而暗含着其所处阶层较高也是事实。所以懂了为啥有人爱以老克勒自居吧?这就是有时代特色的装逼。

现在的上海并不存在老克勒。现在自诩为老克勒或者有老克勒风范的,也就只能忽悠忽悠外地人。

一则自然是年代的缘故,现在市面上还能出来活跃的六十多岁人不过是50年代生人,就是以“老三届”起头的那代知青。因着当时的社会实况,即使家世良好也少有能接受良好教育(无论是学识还是家教)的。这代人确实是国策的牺牲品,但往往又是他们最爱往自己脸上贴金,特别是那帮在八十年代里率先穿阔腿仔裤花衬衫的所谓时髦青年,如今戴个礼帽、配副蛤蟆镜、缚条围巾,就沾沾自喜顾盼自雄了。连出生在抗战期间的40后都不好腆脸说自己是老克勒,这些出生在红旗下的反倒能受资本主义余毒的洗礼?每次目睹他们在外地小青年面前夸夸其谈,我是忍不住嗤笑的。

二则老克勒门槛颇高。老克勒的定义范围无论如何外延,阶层还是固定的,低级穷困职员,相当于现在的社畜,总是不包括在里面的。真正的老克勒,要么有留洋经历,要么毕业自教会学校,这意味着他们的原生家庭所处社会阶层和经济条件均较高。我外公曾提到圣约翰大学同学自带家中仆人住校,让他这个小户人家出来的深感压力。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家里有钱是必须的。




光油头粉面衣着光鲜说明不了什么。

有些家底的是“白相人”;没钱却爱时髦的洋行低级职员,也就是常被人奚落的弄堂出身的小瘪三

,虚荣心大了,搞不好就走上拆白党之路。




【欲阅读剩余文字内容,请关注本主播同名公众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