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郑培凯
本集文稿
讲到宋代的点茶讲得最清楚的,讲得最详细的,一步一步的步骤都描绘得很明确的,就是宋徽宗他在《大观茶论》里面讲的点茶。他讲这个点茶非常有意思,他就说是点茶的时候,你把这个水注到茶盏里面,这是要很讲究的。因为你先把茶末研成茶膏放进去以后,你要点水进去,一面点水,一面打的过程,假如步骤掌握得不好的话,你就会出问题的。假如说是你打的时候,你这个手重了,茶筅轻了,太用力了。你这样的话茶就没有办法出现粟文,就是像米粒样子。最后你就这个东西变成一个静面点,你这个点得不好的,不会出现这种波涛状况的,这种波纹跟泡沫。假如你在击拂的过程当中用力又不够的话,你这个茶就发不起来。你搞了半天的都没什么用的,最后后果的也是不好的。所以整个情况呢,就是你要怎么样子让这个茶能够发起来,在整个运用的过程当中,使用你的技巧,你的手腕,手指跟茶筅的运作让它一个一个起来,这个是蛮重要的。
七汤点茶法
那么这里头他认为有七个步骤,这个七个步骤要好好地运用。一定要让上下有和谐的这种运作。那么运作的过程当中,你要先搅动茶膏,要慢慢的一点一点的,一开始的时候,你手要轻,可是你这个筅要重,那么你指头在转的时候要非常有技巧的,而且手腕也要动,上下要透彻,这样子的话你才能够发起来。发起来的时候,整个感觉他说是像疏星皎月一样,灿然而生,这样的话最后你要打发这个茶,最基础你已经做到了。
第二步,这个汤你要从茶面来注,然后要周回一圈。然后你这个时候要急注急止,你这个茶面基本上不动,是吧?然后你击拂要有力,色泽就慢慢就开了。慢慢这个茶的本质这个沫就像珠玑一样出现了。
第三汤你要多一点,跟前面第二汤击拂的方式差不多。可是要轻要匀,要周环旋覆,那么这样的话你表里就洞彻了,这个时候你慢慢就发现它就逐渐地凝起来。整个茶的泡沫就开始浮起来,这个非常的重要。
第四汤你要小心点,不能够倒太多水,而且你用茶筅在搅的时候,你要稍微宽一点,不要太快。是吧?那么这样子话整个泡沫的华彩就逐渐地出现了。就整个有一种云雾的感觉。
那么第五次下汤的时候,你就可以稍微方便一点。那么这个时候你用茶筅呢要比较轻,而且打得要比较透彻。就好像你发力茶的整个泡沫要发起来,是吧?那么你这个时候发力要让它发起来的时候要收敛。要不然的话你到时候你就没有办法结起来。有点像雪一样的泡沫出现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了。
这第六汤的时候你要特别注意,你整个的时候要慢慢地搅动。因为这个时候你就发现开始出现乳点,像雪乳一样的这些点都出现了。
第七汤的时候要很注意,这是最后一汤了。第七汤的时候你要让它稀稠要适中。你要注意到就是说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让雪乳汹涌起来,汹涌起来,茶盏旁边整个浮动,而且你要让它咬盏,就是这个搅的过程当中,要让它贴在这个茶盏上面。而且整体来说要非常的均匀。这个时候这七汤击拂的过程就结束了。
他整个叙述细到这个地步,我相信是他们在宫里面不断的自己在那边玩的时候,得到的一个经验。那么至于说是你怎么能够达到这个效果呢?我想这个就变成说每个人自己的一种经验。我一个朋友在台湾,他一直想要尝试怎么打出来。他用现代比较好的茶筅要打出这个,他做了好久都没有办法达到像宋徽宗描述的,可是他后来得到了一个磨,他说是一个日本磨,日本明治大正年间的一个磨,他这个磨很特别很细,磨出来茶末比他以前都要细,都细得多,而且很均匀。打的效果比较好,所以他就特别找人来做一个茶磨来磨茶,后来居然真的是打出来就开始浮起来,这个沫饽就能够咬盏,他们觉得他们实验可能成功了。那么我前几年在看他们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组,他们特别研究打茶的,就是宋代点茶的。他们点的也不错,只是所有他们这一些现在打的都不太够白。
《大观茶论》是一种审美的实验
假如从宋徽宗的角度来讲都不够乳白。我猜想这个是没办法,你跟皇帝比嘛,大概是比较困难的。不过不管怎么样,宋徽宗讲的是非常的详细。而且宋徽宗在讲了这些之后,他讲到茶,虽然在点茶的过程当中好像是一个视觉的,可是他还是强调色香味三者俱重,他说味道假如不好的话还是不行。他说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除了北苑壑源这一带,凤凰山这边。除了这个地方出的茶,打不出那样的味道来,打了效果可以达到,可是在尝的时候味道是不够的。换句话就是说可能他讲的是真的,只有他最好的地方来的,用这个方式,那么这味道也是非常的好。香气,他讲的也是,他说茶有真香,他也反对在里头加龙麝,就是龙脑香或者麝香。他说这是不对的,他说是还是要茶的真香。
那么至于打出来茶的整个沫饽的颜色呢?它是纯白为上真,这个就很难了,是要纯白。他说是青白是次之,我们能够看到青白,已经觉得很了不起了。灰白再次之。黄白再次之。所以它的标准是纯白第一,青白第二,然后灰白第三,黄白第四。那么他讲的这个东西就比蔡襄在《茶录》里头讲的更详细了。因为《茶录》里面主要讲的是青白胜黄白,那么宋徽宗讲的是最好的是纯白。所以我们想到可能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他可能有资格得到最好的东西,然后让他实验能够得到这么样一些好的结果。所以《大观茶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能是我们讲到宋代点茶到了极致,而且应该是它在经过了自己的一些体验之后,讲到追求茶的品味,而且这个品位包括物质性的一个东西,达到了巅峰。那么达到这样的巅峰的同时,我们也要想到有一些人会批评,你讲究到这个地步,有点穷凶极恶。那么老百姓劳民伤财你就没有想了。是吧?所以我觉得宋朝点茶过程到了最后呈现的时候,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你可以当做是一种审美的实验,是最精益求精的一个结果。可是同时你也要想到,这应该是很少很少的一些人做一个艺术的追求。当然我们可以说艺术本来就是无价的,是吧?那么艺术它所牵扯的东西,那么可能就是需要这么费事。所以宋徽宗他《大观茶论》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也是中国茶书在讲到末茶点茶的一个最极致的一个展现。
要能配合实操图像就更好了!
购买了还提示我要购买,怎么办,有人回复吗
Wyjw 我已经把为什么还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