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引用十方记辑版:这次寒假共修,每个人都要好好观心,不做观明点,或者念佛念咒等等其他功夫。明点是心造,念佛念咒也都是此心在念,观想佛菩萨亦是同样这颗心在想。凡所有想,皆是境,佛也好,魔也好,山水也好,人物也好,都是境界;能起境界,能想,能诸般造作的,非境。所观所照的是心念的变相,是境界般若;能观能照的,不是境界般若,而是实相般若。修行人必须找到能观能照的那个,才算开始发现自己本来的面目。)
5.你们假设去化缘,遇到这样一个居士,被赶出来,服气不服气啊?不服气。所以这个和尚也不服气,走了,再去修行,住茅棚三年。三年以后再来,又来化缘。好啊,还是老话:“古镜未磨时如何?”“此去汉阳不远。”“古镜既磨后如何?”“黄鹤楼前鹦鹉洲”。好,供养,没有话讲!这是什么道理? 三年哦。他先能答“古镜未磨时如何?“黑如漆”。“古镜既磨后如何?”“照天照地”。那不是你们这样哦,不是玩口头禅的哦。他真到了。这位大居士同维摩居士般说不行。那很气哦,格老子,照见五蕴皆空了还不对。可是这位大维摩居士说不对就不对啊,没有办法。
2.我没有下这个注解,又听错了。我讲“观”字,有觉有观,有寻有伺,我没有提“照”字。你看你们听课、听学问那么严重,所以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东西,一百个学生听的话都不一样。同学言略。那不能那么讲,观照两个也可以说事理法界你不真正用功夫的、讲道理的都是理法界。现在他讲的事法界、理法界有不同。同学言略。无记就是无记,无寻无伺就是无寻无伺,就这么简单答复你!般若波罗密多的功行深时,自己自能分别。同学言略。你这样问法也对,观是修道位,照是见道位,也勉强。
一直以为,南师走了就走了,还有经典,还有语音,还有那么多书,可学可证。 难得听到南师和学生讨论,我的理解是,“观”是内明之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照”是外用之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立立他。 观是向内求,照是向外布施。 观,寻,识,觉,得。 和大学的,知、止、定、静、安、虑、得。相似。 唉,还是要用心听,用心学🙏🏻
4.这是真的化缘喽,难了。和尚说好啊,你问吧。居士问他,古镜,古代一个镜子铜做的。“古镜未磨时如何?”这个老古董的镜子,没有擦干净铜锈啊一大堆。和尚答:黑如漆。黑的呀像油漆一样,染污。“古镜既磨后如何?”假设把这个古镜磨干净后怎么样呢?和尚答:照天照地。老居士说: 对不起,出去吧,不供养。没有错啊,按教理、功夫、次序、禅修没有错。古镜未磨,此心还没有得定发慧,没有悟以前,黑如漆。古镜既磨后如何?照天照地,那不是唯识所讲大圆镜智,第八阿赖耶识转了,对不对,没有错吧。
3.现在今天晚上想讲的又来不及了。下面还没有讲心经,转一个方向告诉你们。 一位禅师,你们翻开《指月录》去找,认为自己悟道了,唐末五代时的事,这位和尚悟道了,发生在湖北武昌三镇,长江南面是武昌,北面是汉口、汉川。“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武昌叫鹦鹉洲。黄鹤楼。中原要紧的地区,风景名胜都很多。那么这位禅师认为悟了,去到一位大居士那里化缘。这种大居士很大了,不是人大不是胖子,也不是个子高,本身就是到家之人。化缘要化“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化缘。这位老居士接待他,知道他来化缘,并不是铿吝哦,考考他。好啊,我问你和尚,答出来一切供养,答不出来免谈。
笔记1 ()你没好好用功,你说照已经到了事法界,懂了没有,没有到事理无碍法界,也差不多到事理无碍法界也是照。照的大小,照是差不多到事法界,在事理无碍法界。同学言略。 (*引用十方记辑:好,现在告诉你们,刚才你们几个人的回答,还算有点影子。观与照,彼此同而不同,有层次之别。若是修行到了照的境界,那便到了理无碍法界,但尚未达到理事无碍法界;或者勉强说到了理事无碍法界,不过还没完全,差不多是介于理无碍与理事无碍法界之间。)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菠萝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净不垢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名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亦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菠萝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感恩南老师!
7.所想的是境啊,佛也好魔也好,山水人物也好,这是境界,那是所想。能起境界,能想的,非境啊。所观的是心念啊,所观所照的是心念啊,那是境界般若;能观能照的,不是境界般若,那就是实相般若啊,你要找到能观能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