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拓印画?它是中国特色的版画!

什么是拓印画?它是中国特色的版画!

00:00
12:43

张道一先生新著《中国拓印画通览》听书稿

 

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本获得“‘十二五’国家重点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两项国家级重大项目的图书《中国拓印画通览》,这本书由著名艺术大家张道一先生著述,经过两年多的排版、编校、审阅、装帧设计,已付梓出版,在欣喜之余,写上我作为责任编辑对本书的理解与编后感,向各位作一个推荐。

首先,先介绍下张道一先生

张道一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学家、工艺美术史论家、教育家、图案学家,是我国当代艺术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创始人,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获得“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张道一先生一直潜心研究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历史及理论。他的研究涉猎范围很广,尤其重视民间美术与工艺美术的研究,注重联系社会人文、民风民俗、生产生活,综合分析艺术的纷繁现象,提出了文化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的艺术发展规律。

《中国拓印画通览》是张先生集几乎一生的收集研究,在于耄耋之龄,身体状况并不好,特别是他的眼睛,一目几近失明,一目高度近视,期间还做了一次白内障手术,医生建议少用或不用眼睛,此外,还得了病毒性的“带状疱疹”,中医叫做“蛇丹”,满腿的水疱引起剧烈疼痛,不得安生。张先生坚持编图、修图,由于注意力的集中,心情安静了,竟然忘记了疼痛。先生终日伏案写作,四季不辍,潜心把一生的研究、积累与思考进行著述,花了一年多时间终获完成。看着这部著作,感慨万分。张先生的精神感人,张先生的学识同样让人敬仰。

其次,我们介绍下本书的主要内容

《中国拓印画通览》研究中国传统拓印画,考证与鉴赏相结合,分作上、下两编,共上、下两册。上编论述·拓印画论。上溯中国拓印画的源头,从印章、篆刻等工艺技术,对拓印画的渊源、演变及特点进行考证,对拓印画的辨析与界定,分析说明拓印画与印刷的关系,指出最早的印刷是来自捺印的印章和拓印的拓片,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由手工技艺发展成拓印画艺术。以此对中国传统拓印画作了全面的梳理、论述与界定。下编图版·历代拓印画鉴赏。按照历史序列,历经十个历史时期,延伸达7 000年之久,从原始的陶器、玉石器、牙骨器到铜器、木器等。其中较多的还是砖石雕刻,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以后的造像碑和石刻线画,宋元的砖雕,直到近代民间的木版拓印年画,按年代编次,选取了600多个图例,实际上有1 000多个图,并通过图版的方式分别加以说明,既是从版画的角度欣赏多种载体的意趣,也是对“拓印画”的例证。

最后,我们重点来谈谈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1、澄清一个模糊概念,还传统拓印画一个艺术位置

研究艺术学,要探讨艺术发展和创作的规律,认识自己民族文化的艺术成就和特点,须从中国本土的艺术学视野发力,并从清理一些实际问题入手。许多年来,关于拓印画的概念与界定,以及它的艺术地位,在学术界一直模糊不清。人们为什么只称它是“拓片”“拓本”,而不称为“拓印版画”“拓印画”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更多的是对拓印画的工艺制作而言,这也是拓印画难与一般印刷并列的原因。为了弄清拓印画的性质、特点以及与此的种种关系,张先生绕了一个大弯子。从印章、篆刻、雕版印刷、书法、碑刻到捺印、刷印,最后才联系到拓印。正如闻一多先生曾说过:研究问题不能怕绕弯子,弯子绕得越大,结论会越实在。张先生正是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才厘清了拓印画的概念并对其作了重新阐述。

所谓“拓印画”,是以传统的“拓片”为主要对象,选其带有画意者。按艺术的通用标准对“拓片”进行选择、剪裁、清理、修整,尤其是对于古代艺术品的拓片,清理了非艺术的干扰,修整了剥蚀和人为的破损,使之接近于历史的真实。拓印画的拓片,是艺术的拓片,是能对艺术起参照作用的拓片。拓印早于木版印刷的版画,虽然适用面很广,但因为不同于一般的印刷,也没有专用的印版,所以,一直以来不把它当版画对待。1 000多年来,拓印只是当作一种“复制技术”,主要拓印石碑上的书法与文物上的图文,专业艺人称它为“传拓”。但将拓印画视为“复制技术”并不确切,因为艺术效果和趣味已起了变化,况且在清乾隆年间,四川绵竹的民间年画已有了拓印的“专用版”,称作“墨拓画”,至今仍在流传。

2、构建美术史的重要篇章,完善艺术学学科建设

“拓印画”是从艺术学的角度进行思考,是给其在艺术中的定位,是考古家启发了艺术家,从历史的厚积中理出艺术的脉络,将拓印(拓片)当作一种美术种类进行研究,从他们的说明图中提炼出艺术的优秀成果。拓印画是一种特殊的版画,拓印的方法之所以突出,是因为拓印——拓印别的作品是“载体的转换”,它是可以拓印所有的平面刻画与铸造、模印的艺术。除了水墨画、壁画、漆画和织绣品不能拓印之外, 凡是刻画的、模印的、铸造的美术作品, 均可用拓印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情节性的绘画, 也有单纯的装饰纹样, 大大小小, 洋洋洒洒, 五花八门, 其历史长达七千年之久, 直通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它虽然不能取代原作,却多了一种艺术的参照,多了一种艺术欣赏的意趣,就造型艺术方面而言,几乎是半部美术史。先生以600多幅珍贵拓印画,创造性地建构连接了中国美术文化7000多年的历史,使之成为中国美术史的有益补充。将拓印(拓片)当作一种美术种类进行研究,不仅属于美术史的范畴,也能在现代得以发展,构建了美术史的重要篇章。

3、引导正确的艺术鉴赏, 促进艺术多样化发展

所有的拓印画都是拓片,但并非所有的拓片都是拓印画。艺术的欣赏与鉴赏是离不开比较的,可以在比较中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先生没有把思维局限在单一的“拓片”材料的罗列与堆砌上,而是从“深入内部”与“走出抽象”之来回思考,最后上升到拓片是中国的“版画”这种新的艺术认识论高度,并在论析中揭示了一些艺术基本的道理,这些都是从对中国原生艺术的焦点关注性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正如先生说“拓印画是艺术载体的转换,是审美与艺术多样化的一种方式,它承载着半部中国美术史。” 那黑白分明,富有金石味的画面,使人感到“深沉雄大”。拓印画不但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版画,并且表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既是从版画的角度欣赏多种载体的意趣,也是对于‘拓印画’的例证。书中很多图片非常宝贵,填补了拓印画研究领域的空白,学术价值很高,对于该领域专业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先生旨在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艺术的多样化不但丰富了它的传统特色,开拓了艺术欣赏的领域,也是构成中国艺术深厚的底蕴。对于从事美术专业的人士来说,即使它不是创作的主流,也是重要的参照,会大有裨益的。

4、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为了全面认识我们民族的过去和传统,将拓印画看作一个整体,一个艺术门类,不但丰富了它的传统特色,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先生寻根溯源的概念梳理与分析阐述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先生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责任的自觉承担与自信,将对中国拓印画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产生示范意义。

我国的民间艺术非常丰富,其中有不少优秀的成果,但长期以来散落在民间,土生土长,自生自灭,这是艺术学研究的实实在在的内容(砖瓦)。张先生一直潜心研究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历史及理论。其研究涉猎范围很广,尤其重视民间美术与工艺美术的研究,通过深入现代民间,考察大众的喜闻乐见,有什么东西最受欢迎,以及民间艺人和工匠经验,注重联系社会人文、民风民俗、生产生活,综合分析艺术的纷繁现象,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挖掘、整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思想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重大文化积累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内的重大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出版价值。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